<p class="ql-block"> 近日北京卫视报道了北京展览馆举行的“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的盛况,十分震撼,非常喜欢。能在家门口欣赏千里之外、久远千年的古老洞窟艺术真是泼天的享受!以下几帧画面就是电视报道的图像。</p> <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24日,我们终于手持“优待票”(半价)进入了北京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走入展馆就如同走进了时空画廊,走进展厅就如同走进了沉寂千年的莫高石窟,一场关于信仰、艺术与文明的时空对话悄然展开。它不仅重现了西域古老洞窟中的佛光壁影,也用当代科技、文化讲述与创意消费,让敦煌艺术真正“活”了起来。</p><p class="ql-block">据介绍,此次展览主要展出莫高窟和瓜州榆林窟的相关内容,其中有九座1:1复制的敦煌石窟,300余铺壁画和藏经洞文物(复制品)。这些复刻洞窟包括:</p><p class="ql-block">第285窟(西魏)</p><p class="ql-block">第220窟(初唐)</p><p class="ql-block">第57窟(初唐)</p><p class="ql-block">第217窟(盛唐)</p><p class="ql-block">第45窟(盛唐)</p><p class="ql-block">榆林窟第25窟(中唐)</p><p class="ql-block">第158窟(中唐)</p><p class="ql-block">第3窟(元)</p><p class="ql-block">第17窟藏经洞(晚唐)</p><p class="ql-block">这些复刻洞窟的壁画、雕塑和建筑结构都是经过精准数字化扫描与精细手工还原的,展现了敦煌石窟的文化精髓和精湛艺术。</p> <p class="ql-block"> 展厅高大的墙壁上展示着敦煌石窟内巨型壁画,她不仅仅是佛教艺术,更是东西文明交汇下的文化结晶。敦煌壁画内容的丰富性远超传统想象。敦煌是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多元宗教文化的交汇地。你能从中看到古人所处的环境、建筑,能看到他们供佛、祭祀,等生活场景,也能看到他们内心的想象和愿景。”</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第220窟 </p><p class="ql-block"> 初建于初唐,历经中?、晚唐、五代、宋(或西夏)和清代等历代重修。</p><p class="ql-block"> 据介绍莫高窟第220窟是典型的“家窟”,指的是同一个世家大族以父子相继或祖创孙修等传统接续营建和修缮的洞窟,规模较大,内容丰富,而且因为有雄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作支撑,艺术水平也格外突出。</p>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洞窟的壁画在宋或西夏时全部覆盖掉原有的壁画进行重绘,绘以满壁千佛,由于覆盖前没有破坏底层壁画,才使得后来敦煌艺术研究所在民国时期剥出完整的初唐壁画。</p><p class="ql-block"> 从壁画宏大的场面中看阿弥陀经变、药师经变;从眼花缭乱的乐舞场景中感受初唐的繁华景象。</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第45窟</p><p class="ql-block"> 此窟为莫高窟唐代代表性洞窟之一。洞窟西壁佛龛内现留存有彩塑七身群像,所有人物均依据法会的场景创作。佛陀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说法;两边随侍弟子、菩萨,以及天王等众,围绕听法。菩萨造像独具特色。</p><p class="ql-block"> 据说到敦煌石窟去参观此窟是要单独买票的。</p> <p class="ql-block"> 站在高度还原的模拟第45窟彩塑七身群像前,似乎进入了佛国世界。从容的与佛像对视,佛像面容慈爱,目光如炬穿透人心,传递着悲悯与关怀……。那种彩塑与洞窟的空间氛围,使人有种穿越感,似乎能体验到古人所处的宗教氛围和精神世界。</p><p class="ql-block"> 塑像历经千年自然风化、历代翻修、战火盗抢能够保留下来,而且存留了95%以上的唐代真迹,无不是一大奇迹,十分震撼!</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第285窟(复制)</p><p class="ql-block"> 此窟为覆斗顶方形禅窟。窟内有西魏大统四、五年造像题记,是早期莫高窟唯一有确凿纪年的洞窟,对于研究莫高窟的历史和艺术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此窟西壁开三龛,中央大龛内塑善跏坐佛像,两侧小龛内塑禅僧像,龛外壁画诸天、菩萨等。285窟是名副其实的万神殿,从壁画中可以看到249窟中的各路神灵。</p> <p class="ql-block">禅僧像</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57窟 初唐,慈眉善目的佛像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她慈眸若月,拈花浅笑,美的让人目光不忍离开。</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第217窟 盛唐</p><p class="ql-block"> 洞窟北壁大型壁画西方净土变,极乐世界的富丽堂皇令人震撼。从壁画中盛唐时期恢宏巨制的唐建唐构的建筑群落,感受到唐风磅礴雄浑的整体气韵,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第3窟,也叫观音洞。它是莫高窟唯一以观音为主题的洞窟。这个洞窟千年来从未开放过。所以这次在北京展览馆展出复制窟,十分难得。</p><p class="ql-block"> 洞窟非常小,只能容纳3、4个人。壁画的细部却很惊艳。展签说<span style="font-size:18px;">敦煌壁画</span>第三窟,南北两壁的千手千眼观音,是敦煌石窟中艺术价值最高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元代第3窟:千手千眼观音壁画</p><p class="ql-block"> 细看千手千眼壁画,那灵动、稳健的线条,轻重、虚实、深浅、浓淡……南北壁两幅千手千眼观音像,线描的层次、疏密相当精细,令人赞叹不已!其精致细腻的画功展现了无比精美的艺术风格,太生动了!</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第158窟,</p><p class="ql-block"> 晚唐,典型的涅槃窟,巨大的卧佛宁静超然、嘴角微微的笑意诠释着”寂灭为乐“的涅槃境界,是莫高窟内最具感染力的佛像之一。</p> <p class="ql-block">榆林窟第25窟(复制) 中唐(786-848年)</p><p class="ql-block"> 据介绍此窟为吐蕃统治敦煌时代的代表性洞窟,北壁画弥勒经变,下方画儴[ráng]佉[qū]王并诸大臣、王子竞相出家,两侧画女人五百岁行嫁和老者自诣墓室。其中彩绘的墓室,着花钿的女子,以及身穿左衽吐蕃装给来宾作礼。</p><p class="ql-block"> 第25窟壁面的构图严整,人物布局疏密有致,色彩厚重而和谐,是包括莫高窟壁画在内的上乘之作。</p> <p class="ql-block">壁画局部</p> <p class="ql-block"> 晚唐第17窟“藏经洞”,洞窟很小,其历史存在价值高于其艺术价值。自发现藏经洞以来,跌宕起伏的敦煌近代史和由此而产生的敦煌学见证了其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展览馆屋顶上的纹样,当年是常沙娜设计的。</p> <p class="ql-block">纹样细部</p> <p class="ql-block">进入展览B区参观</p>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这是一尊最美婵定佛,被誉为“中国的蒙娜丽莎” 。她面容安详沉静,嘴角微微上翘,让人一看到她内心就感到平和安静。</p> <p class="ql-block"> 长300多米的壁画长廊,按照时间的流线用最短的距离梳理了一千年的敦煌艺术史。</p><p class="ql-block"> 从有壁画的北凉时期的洞窟开始,北魏、西魏、北周到隋唐、盛唐、中唐、西夏至元……每个时期的艺术风格都直观的展现在面前,有种扑面而来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北凉时期的壁画有明显的西域特征,画风自由逎劲,色泽热烈奔放。</p> <p class="ql-block"> 。隋唐时期的画风则灵动飘逸,充满动感</p> <p class="ql-block"> 西夏时期壁画的画风与中原风格非常接近,展现出了道家风范。</p> <p class="ql-block">249窟的四坡壁画,展示了阿修罗王、风伯、雨神、雷公、电神以及朱雀、玄武、西王母、地皇、青鸟、人皇等诸多神明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 鹿王本生故事 复制 莫高窟第257窟北魏(386-534年)</p><p class="ql-block"> 站在《九色鹿本生》前,那抹温柔的青绿色仿佛能洗涤心灵。北魏的画师用最朴素的色彩,讲述着最深刻的因果故事。</p> <p class="ql-block"> 在展览B区的文物展示柜中,展出着敦煌出土的文书。这些泛黄的纸页,清晰娟秀的笔墨字迹,不知承载着多少虔诚的祈愿?唐代的抄经生们,一定不会想到,他们笔下的一横一竖,会成为千年后的我们与古人对话的桥梁、纽带。那些市井的契约、往来的书信,让我们似乎看到了阡陌上的市井和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听见了丝绸之路上驼铃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 展览还从洞窟形制、服饰妆容、房屋形制、佛塔结构、乐器、藻井、农业生活等多个细分视角,对壁画内容进行分解展示。展示方式,更有趣更容易让人理解。</p> <p class="ql-block">莲花藻井(初唐 莫高窟第334窟)</p> <p class="ql-block">观世音菩萨 (初唐 莫高窟第66窟)</p><p class="ql-block">常书鸿临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女供养人像(五代 莫高窟第98窟)</p> <p class="ql-block">于阗国王</p><p class="ql-block">李圣天供养人像(五代 莫高窟第98窟)</p> <p class="ql-block">曹元中父子供养像( 五代 榆林窟 第19窟)</p> <p class="ql-block">莲花飞天藻井(盛唐 莫高窟第329窟 )</p> <p class="ql-block">都督夫人礼佛图(盛唐 莫高窟第130窟)</p> <p class="ql-block">妆容、头饰。</p> <p class="ql-block">吐蕃赞普与各国王子赴会(中唐 莫高窟159窟)</p> <p class="ql-block">西方净土变(西夏 榆林窟 第3窟)</p><p class="ql-block">表现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美妙</p> <p class="ql-block">西方净土变(盛唐 莫高窟第217窟)</p><p class="ql-block"> 莫高窟最具代表性的经变画之一,表现的是阿弥陀净土。画中的建筑是初、盛唐建筑画的分水岭。</p> <p class="ql-block"> 展馆中看到不少穿校服的学生在临摹展品中的壁画,那种认真专注,让我赞叹,悄悄的看了他们的画板,虽然稚嫩,却也有模有样。</p> <p class="ql-block">展馆外的宣传画:大漠中的敦煌</p><p class="ql-block">虽然我没有去过敦煌,但是通过观展有身临其境之感,也可以更真切的体验到千里之外、千年之远的古老文明,非常值得的观展!</p><p class="ql-block">(拍片有限,简单记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