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波兰 二 格但斯克

<p class="ql-block">格但斯克Gdansk静静地躺在莫特拉瓦Motlawa河畔, 水里的平排彩屋紋丝不动,象极了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很容易在这发几小时呆,啥也不做, 么都不想. </p> <p class="ql-block">格但斯克曾经是波兰的第一大城市,那时的城市规模和富庶程度都超过了克拉科夫和华沙, 是汉萨同盟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出海口<span style="font-size:18px;">, 又是波兰内地木材、沥青、矿藏和谷物向波罗的海周边出口的集散地. 今天的格但斯克在波兰城市大小排名中属第六.</span></p> <p class="ql-block">汉萨同盟是13世纪欧洲北部几十个城市签订条约组织起来的, 发起者是不来梅、吕贝克、汉堡和科隆四个城市. 汉萨同盟以德国城市为主,但不限于德国, 丹麦的哥本哈根、瑞典的维斯比、波兰的克拉科夫、荷兰的阿纳姆、骑士团的格但斯克、塔林、里加都是汉萨同盟城市. 中世纪时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商路贸易就是由汉萨同盟垄断的.</p> <p class="ql-block">这个美丽城市的历史和归属权非常复杂,必須捋捋才能稍懂东欧各民族近300年来的分合与恩怨, 看看維基百科格但斯克的年代隶属表吧:</p><p class="ql-block">波兰王国 997–1227</p><p class="ql-block">波美瑞利亚公国 1227–1282</p><p class="ql-block"> 波兰王国 1282–1308</p><p class="ql-block"> 条顿骑士团国 1308–1410</p><p class="ql-block"> 波兰王国 1410–1411</p><p class="ql-block"> 条顿骑士团国 1411–1454</p><p class="ql-block"> 波兰王国 1454–1569</p><p class="ql-block"> 波立联邦 1569–1793</p><p class="ql-block"> 普鲁士王国 1793–1807</p><p class="ql-block"> 但泽自由市 1807–1814</p><p class="ql-block"> 普鲁士王国 1814–1871</p><p class="ql-block"> 德意志帝国 1871–1918</p><p class="ql-block"> 魏玛共和国 1918–1920</p><p class="ql-block"> 但泽自由市 1920–1939</p><p class="ql-block"> 纳粹德国 1939–1945</p><p class="ql-block"> 波兰人民共和国 1945–1989</p><p class="ql-block"> 波兰 1989–現在</p> <p class="ql-block">城市有一个至今没被人遗忘的德国名字叫但泽(Danzig). 1939年二战时德国吞并了但泽, 二战后这里成了波兰的格但斯克, 当时99%的原住民(德国人)被尽数驱逐回德国. 这个隶属波兰的城市, 大多数的人口一直是德国移民和商人. 长期以来格但斯克的工商业支柱都以德意志商人为主, 文化上深受德国影响.</p> <p class="ql-block">港口的大起重机记录着当年的輝煌.这个木质<span style="font-size:18px;">起重机Żuraw</span>建于15世纪上半叶,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世纪欧州最大的港口起重机. </span></p> <p class="ql-block">港口起重机用于装卸货物与升降船桅, <span style="font-size:18px;">工人在两个踏板轮内行走提供动力, </span>能将4吨的货物提升到约11米高. 现在起重机是国家海洋博物馆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莫特拉瓦河两岸的房子很有特色, 老城这边间插着城堡, 教堂. </p> <p class="ql-block">老城对岸则更多是平面、五颜六色,更新式一点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老城在二战中几乎被完全摧毁, 今天的老城是1949年重建的. 格但斯克没有按原样重建, 波兰建筑师放弃了大部分中世纪城市的密集结构, 除了主街沿线的主要立面原样翻建, 其他附属建筑和后排庭院都重建得更加宽敞. 老</span>城不大, 沿绿门通过长广场沿长街走到金门和高地门, 全长 550公尺. </p> <p class="ql-block">绿门Brama Zielona有四个城门, 立面是三幢阶梯状建筑, 建于1564-1568年, 灵感来自于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市政厅, 建筑师是阿姆斯特丹的雷尼尔. 十六世纪时城门被改建成荷兰风格的皇家宫殿,但没有任何国王住过, 倒是波兰首位民选总统莱赫˙华勒沙(Lech Wałęsa)曾经把这里当作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入夜时绿门金光闪烁,象极了一座大宮殿.</p> <p class="ql-block">长广场上1633年建成的海神喷泉, <span style="font-size:18px;">海神波塞冬是海洋城市格但斯克的守护之神. </span></p> <p class="ql-block">海神身后是亚瑟宫 Artus Court. 亚瑟宫建于1348年,以亚瑟王命名, 象征骑士精神和勇气. 这里最初是富豪人家的居所, 后来变成富人会所. 在中世纪只有上流社会的名人、商人、国王、王子等贵族才能进去. 在这个会所里什么都能谈,除了一项禁忌: 不能谈錢. 18世纪前亚瑟宫是法院做裁决和举行仪式的场所, 1742年后转为证券交易所, 现在是格但斯克的博物馆之一.据说里面的装饰非常精美,可以免费参观. 可惜我们的地导把上午开放说成了下午开放, 导致我们错过了机会.</p> <p class="ql-block">黄金屋Golden House是当时格但斯克市长兼富商Johann Speymann的住所. 他和妻子都是观念先进的艺术赞助者, 这幢由Abraham van den Blocke主导设计的民宅建于1609-1618年,正面布满华丽的浮雕与金色的裝饰, 被誉为格旦斯克最漂亮的楼房. 黄金屋顶有4座雕像, 分别代表: 正义、勇敢、谨慎、谦虚. 我们从小学的口号是勤劳、勇敢、谦虚、谨慎. 以勤劳替代正义, 看到不同的民族文化了吧?</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Main Town Hall是老城第二高的建筑. 在13~14世纪就有最初的雏形, 塔楼是在1486~1488年间完成. 1561年西吉斯蒙德二世(Zygmunt II August)的镀金雕像被置于塔顶,他是将波兰与立陶宛合并为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国王. 那时的波兰立陶宛联邦是欧州的霸主, 版图直压莫斯科. 现在市政厅是格但斯克历史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大门格<span style="font-size:18px;">但斯克双狮市徽. 奇怪这俩獅子不是对看,而是头都朝一个方向,问为什么?导游答曰:迎接国王. </span></p> <p class="ql-block">曾经是贵族们居住的地方, 长街的建筑上有着各种各样的装饰:贵族纹章、寓言人物、古代英雄,动物花草等等, 琳琅满目倒真没一个俗气的.</p> <p class="ql-block">街尾就是金门Brama Złota.金门最初名为长街门, <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筑风格是荷兰式. 东西</span>顶端两面各有四个雕像,用以象征理想公民的素质.雕塑是1648年加上去的,并在1878年翻修过. 当然我们今天看到的是1957年的翻修版,因为金门在二战时尽数损毀.</p> <p class="ql-block">东侧(长街侧)的雕塑代表公民的美德:和睦、正义、虔诚、审慎. <span style="font-size:18px;">城门上的拉丁文铭文是“小共和国在协商中成长,大共和国由于分歧而垮台”.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侧的雕塑象征市民的愿望:和平、自由、财富、名望. 1990年修复的</span>德文铭文写着圣经122篇里的句子,“愿你城中平安,愿你宫内兴旺”.沒有觉得金门有多美,但个中的意义值得深思.</p> <p class="ql-block">穿过金门就是高门High Gate.高门建于1588年, 是格但斯克主城的一个入口. 门饰有精美的浮雕,左侧是皇家普鲁士纹章,中间是波兰王国的王冠,右侧是格但斯克的市徽.以往波兰国王莅临格但斯克,会由高门进入金门,沿长街、长市集一路行至绿门,所以这段路有了皇家之道的名称.</p> <p class="ql-block">高门后两座相连的建筑,是酷刑室与监狱塔.有些团友在体验刑具.</p> <p class="ql-block">酷刑室屋顶有个无头雕像,据说是为了纪念什么人.图中间可以看到无头的身体雕像,但某些角度这个身体会与上面的头像汇合在一起,混淆视觉.</p> <p class="ql-block">沿皇家之道的叉巷往外走,更多的景致扑面而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军械库The Great Armoury是为</span>抵挡瑞典的威胁而兴建的, 建于1602年至1605年. 设计师是当时最杰出的建筑师之一安东·范·奥伯亨.这幢建筑充满了荷兰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以镀金的砂岩雕像作为装饰. </p> <p class="ql-block">二战期间被烧毁, 1947-1965年重建, 2000-2005年间再度翻新了立面. 都说这是格但斯克最漂亮的一幢建筑,我觉得也是. 现在部分归格但斯克美术学院使用,经常举办艺术展览. </p> <p class="ql-block">圣玛丽教堂St Mary’s Church是天主教格但斯克总教区的主教座堂, 全长105.5米, 宽66米, 能容纳 25,000人. 在汉萨同盟的鼎盛时期, 从1343年奠基到1502年整整建了150年, 是老城最高的建筑.这张图只是教堂的一个片面.</p> <p class="ql-block">维基百科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砖砌教堂,也有说是欧州最大的砖砌教堂.旅行社的资料则说是世界第三大. 不管是1还是3,这教堂是真大!在窄憋的巷子里楞是巍然耸立, 自成一体. 想照个全景基本是没门儿.</p> <p class="ql-block">我们是从这个门进去参观的, 站到路的尽头也只能拍成这样.</p> <p class="ql-block">教堂里有许多中世纪和巴洛克艺术的杰作, 包括奥格斯堡大师迈克尔·施瓦茨的主祭坛、1410年左右的石碑、汉斯·梅姆林的三联画《最后的审判》和著名的15世纪天文钟的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老城的教堂说三五步一间一点也沒夸张. St Bridget 教堂是专门寻着, 买票进去参观的, 为的是一睹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琥珀祭壇.甫进教堂就是一震, 琥珀的金黃洒满一地.</p> <p class="ql-block">被打动的不仅是琥珀的巨大, 还有祭壇的精巧. 那工艺包含着崇敬、信仰、创造和能力, 也只有波兰才有这样的底气.</p> <p class="ql-block">祭壇边的牆上还有一块巨大的琥珀雕像, 试问世界上还有哪个教堂能向神供奉至少巳有4500万年的古董?</p> <p class="ql-block">是的, 格但斯克自古出产琥珀, 得天独厚,是世界最大的琥珀加工与贸易中心. 这里的琥珀街 Mariacka Street汇聚了各种精美的琥珀制品, 是游人很喜欢逛的一条街. 门洞里就是琥珀街. 买卖不吆喝, 无噱头, 但可以讲价.</p> <p class="ql-block">牛得连大体育场的外顶也是琥珀建的. 想想琥珀的形成需要至少4500万年, 可以说是用一块少一块, 难得等到下一块.</p> <p class="ql-block">老城的夜景尤其美. 拍完这张照片, 发现天上好像有无人机🧐,不过队友说是我的镜头脏了. 至今都在磨叽,那天晚上拍了好多张照片,为啥只有这张有呢.</p> <p class="ql-block">莫特拉瓦河夜景,大风车在缓缓转动.</p> <p class="ql-block">可以乘这种海盗船到出海口. </p> <p class="ql-block">自动控制的折叠桥逢半点、整点躺平,让游人过桥到小岛上玩.</p> <p class="ql-block">老城每一条通往莫特拉瓦河方向的街都有一座水门,由南往北分别是: 牛门(Brama Krowia)、绿门(Brama Zielona)、克列布尼卡门(Brama Chlebnicka)、圣玛利亚门(Brama Mariacka)、圣灵之门(Brama Świętego Ducha)、起重机门(Brama Żuraw)、圣约翰门(Brama Świętojańska)和斯特拉加尼亚斯卡门(Brama Straganiarska).门里门外穿梭了多遍,日景夜景都很迷人.</p> <p class="ql-block">河两岸食肆酒吧将灯火投放到水里,拉出了长长的光柱.</p> <p class="ql-block">格但斯克二战博物馆坐落在莫特拉瓦河畔. 主建筑高40米, 45度角倾斜的红色建筑,寓意二战时的碉堡、掩体、被轰炸得摇摇欲坠的房屋或是波兰守军的弹药库. 这个<span style="font-size:18px;">博物馆是世界最大的二战专题博物馆之一,对促进人类反思战争、珍爱和平具有重要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导游推荐的Bowke餐馆就在莫特拉瓦河老城一边, 装饰是水手风, 大厨是厨娘. 就着梅子喝伏特加是特色, Bigots(猎人炖肉)是获奖名菜. Bigots 的做法是将切好的高丽菜、德国酸菜、肉类及炒过的洋葱、香菇一起炖煮<u>2至3天</u>, 是波兰的国菜. </p> <p class="ql-block">因为在华沙已经尝过猎人炖肉, 就点了波兰饺子,烤肘子烤肉排.对伏特加兴趣不大, 上了红酒和啤酒.配菜常是酸菜, 各个店的味道不一样,但都十分可口. 非常推荐这个店.</p> <p class="ql-block">欧州的烘焙食品非常棒, 但凡在欧州一定会去面包店打卡. 在格但斯克老城的一家面包店买了烤蘋果面包.面包外表很不起眼, 身边会說英文的波兰人告诉我, 这种面包非常好吃. 结果是又种下了草. </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格但斯克发生过两件重要事件:1939年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发生地点就是西盘半岛<span style="font-size:18px;">Westerplatte</span>.西盘半岛在格但斯克东边, 位于维斯瓦河流向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半岛上有座海岸保卫者纪念碑,纪念碑的形状就像一把插入地下的锯齿刺刀. </p> <p class="ql-block">大船正从波罗的海驶向格但斯克的維斯瓦河. 1939年9月1日凌晨4点45分, 德国军舰突然炮击西盘半岛的波兰驻军, 一小时后德军全面包围进攻, 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始. 205名波兰士兵在西盘半岛的军用转运站抗衡<span style="font-size:18px;">各方面皆占压倒性优势的 3500</span>名德军, 防守7天德军死伤在200-400人, 而波兰军队在树林的掩护下只有15-20人阵亡. 尽管结局是波兰军队在弹尽粮绝下投降,西盘半岛保卫战仍被波兰人视为抵抗侵略的象征, 是波兰人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格但斯克发生的第二件重要事件是团结工会运动的产生. 1980年团结工会在格但斯克列宁造船厂成立, 巅峰时有约一千万名成员, 25%的波兰民众都参加了团结工会. 37岁的领导人是高小毕业的工人莱赫·华勒沙, 后来成为了第一位民选总统.</p> <p class="ql-block">团结工会运动 (Solidarność) 是20世纪末最重要的社会运动. 它成功地以非暴力手段动摇了波兰统一工人党多年的一党专政,由此改变了波兰的国家制度并影响了整个东欧. 1989年波兰国家体制改变, 继而柏林墙倒塌, 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这些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集体变了天.</p> <p class="ql-block">船𠂆门口团结工会的标志上有教皇保罗约翰的照片. 这位教皇是东欧斯拉夫人, 1979年曾访问波兰. 波兰人与<span style="font-size:18px;">许多东欧国家不一样, 信奉天主教而不是东正教. </span>信仰的力量也是团结工会最終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幢锈褐色的建筑坐落在</span>原列宁造船厂厂址, 是2014年建立的欧洲团结中心(European Solidarity Centre). 参观的人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大厅里有展览及祥细介绍.</p> <p class="ql-block">老师带着孩子们参观, Solidarity巳经延伸到更广的范围. </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大造船厂繁华不再, 港口经济受到多方因素的冲击.虽然还有码头起重机在工作,很多地皮都被盖了房子.</p> <p class="ql-block">发生在格但斯克这两件惊天动地的事,都被永久载入了史冊.</p> <p class="ql-block">街头的这段柏林墙是徳国的友谊赠送.成立展览馆、竖纪念碑、展出文物都是在提醒人们,<b>有些事情不能遗忘.</b></p> <p class="ql-block">在格但斯克住了两晚, 时阴时睛的天, 时多时少的人. 城里城外河边, 来来回回转悠. 每次都忍不住再拍几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下榻的酒店Radisson Blue就在老城皇家大道上. </p> <p class="ql-block">窗外就是长广场,出门就见绿门,还能有更方便的吗?</p> <p class="ql-block">西部文化重城托伦Torun是波兰七大奇迹之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新城、老城和条顿骑士团城堡都</span>被联合国教科文组列为世界遗产.</p> <p class="ql-block">托伦起源于条顿骑士团, 1233年条顿骑士团在这里建造了城堡作为基地. 这个基地比马尔堡要早, 在跌宕起伏的800多年岁月中托伦几经易主<span style="font-size:18px;">: 瓜分波兰时先被划给普鲁士, 一战后划给波兰, 二战期间被德国占领, 战后又回归波兰. 虽然早期的骑士都是德国贵族, 但骑士团隶属教皇而不是德国.</span></p> <p class="ql-block">老城显著地保留了中世纪的街道图案和早期建筑, 以及中世纪原始的生活方式. 屋頂的小雕像多有趣!看书的、躺着的,吊着腿的······.</p> <p class="ql-block">这组墙头骑士穿着不同的服裝.</p> <p class="ql-block">托伦也曾是汉萨同盟的一个重要角色—<span style="font-size:18px;">欧州小麦贸易中心. 小麦从波兰东部的农田, 沿着维斯瓦河运到格但斯克的港口. </span>老城区那些14,15世纪的宏伟的建筑,处处彰显着托伦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走向老城首先见到的是Elżbieta Zawacka(1909-2009)的雕塑. 扎瓦卡是托伦的骄傲,被誉为无畏的二战抵抗战士. 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时, 她是西里西亚地区妇女军事训练指挥官, 参与了很多防御武装斗争, <span style="font-size:18px;">功名显赫. </span> 1945年她加入了反共組织自由与独立(WiN), 但不久就辞职去做了教师. 1951年扎瓦卡被內政安全部逮捕, 以叛国罪和间谍罪判刑10年. 出狱后在格但斯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成为大学教育学研究所的终身教授.20世纪80年代她与团結工会合作, 2009年在家乡托伦去世. 观其一生, 是学者, 更是斗士, 再次让我们看到波兰文化中"正义"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小狗Fafik叼着主人的帽子, 守护着他的雨伞. 灵感来源于波兰知名漫画家Zbigniew Lengren的作品 – Filutek教授与其爱犬. 这组漫画连载长达50年, 可见有多受欢迎. 游客们无不驻足, 小Fafik也被摸得锃亮. </span>据说只要拍拍它, 就会有一天的好心情呢.</p> <p class="ql-block">托伦我还真是第一次听说, 不过尼古拉·哥白尼<span style="font-size:18px;">Nicolaus Copernicus早</span>就如雷贯耳.托伦是哥白尼的故乡. 老城市中心有座2.6米高的精美铜像, <span style="font-size:18px;">花岗岩基座上用拉丁文镌刻着: </span>尼古拉•哥白尼, 出于托伦. 太阳居于宇宙中心, 永恒不动; 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永不停息(Nicolaus Copernicus Thorunensis Terrae motor, Solis Caelique stator). 哥白尼<span style="font-size:18px;">(1473-1543)</span>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波兰数学家、天文学家, 同时还有教会法规博士学位, 也是一名医生. 他通晓多国语言, 了解古典文学, 做过执政官、外交官, 也是经济学家, 妥妥的达芬奇般的全才. 当同年代的唐伯虎在吟诗作画时, 哥白尼发表了《天体运行论》, 开启了推动科学的哥白尼革命.</p> <p class="ql-block">哥白尼出生在托伦一个殷实的商家, 父亲是从克拉科夫过来的是商人, 母亲是当地商人的女儿. 他家发财是从做铜生意开始, 哥白尼的名字Copernicus 开头就带着Coper, 意喻Copper, <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幢中世纪房子今天来看都很美.</span></p> <p class="ql-block">老城市政厅, 哥特式风格的建筑分阶段建于13和14世纪. 17世纪重建, 18世纪被摧毁后再度重建. 目前老城市政厅是博物馆, 收藏哥特式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托伦市徽, 帶著天使翅膀, 拿着钥匙, 像是女的🫢.市政厅里有Zbigniew Lengren的画廊. 他就是创造Filutek教授和他的爱犬冒险传奇的那位.</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墙上的雕像, 仔細看非常有特色, 那气质很"波兰".波兰的街头巷尾其实看不到什么俊男美女, 穿著也不时髦, 波兰语又快又卷又跳, 但人家柔声細气说出来就象肖邦的跳跃音乐. 总之, 波兰人虽不靓,但非常友好, 有教养, 骨子里还有份坚毅.</p> <p class="ql-block">波兰的裝饰五顏六色,都是鲜艳的大紅大綠大藍大黃, 却不土.</p> <p class="ql-block">托伦最难能可贵的是拥有原汁原味的中世纪建筑, 从哥特式到巴洛克风格. 托伦也是波兰仅有的几个逃过二战破坏的城市之一.</p> <p class="ql-block">建筑不仅美, 还沒有年代的沧桑. </p> <p class="ql-block">广场都比较宽阔.</p> <p class="ql-block">波兰邮政局, 新哥特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旁边的圣方济教堂, 也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哥特式的.</span></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牆上挂着团结工会标志.</p> <p class="ql-block">波兰旅遊局介紹说这是纪念维斯瓦河筏工的古迹:<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于1264-1411年间的</span>筏工雕像喷泉. 这位筏工正在为青蛙拉小提琴, <span style="font-size:18px;">雕塑下面一圈的青蛙都在抬头聍听. </span>历害了, 中世纪时连筏工都会拉琴. </p> <p class="ql-block">别看这头驴也被摸得锃亮, 这是头刑具驴. 不明就里的人还争着合影呢, 哈哈😂</p> <p class="ql-block">这幢漂亮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建于1906年, 原是德意志帝国银行分行, 現在是尼古拉斯·哥白尼的大学博物馆. </p> <p class="ql-block">老城墙边上有幢斜塔楼, 当地人称作托伦斜塔. 14 世纪建好时塔楼並不是斜的, 数百年的不均等土质下沉导致了塔楼越来越斜,直到在地基上加强了结构才不再倾斜下去, 成了托伦一个有趣的景点. </p> <p class="ql-block">在托伦赶上了暖和的好天气.</p> <p class="ql-block">延着维斯瓦河畔走, 看到一个红砖砌成的城堡, 悬挂着的大吊袋可是防御工具?拿破仑战争时期托伦是一座坚固的堡垒. 12座砖瓦砌成的堡垒围绕着老城, 足以抵御俄罗斯军队的围攻. 在普鲁士统治托伦期间(1892年),当时的堡垒已经扩大到具有现代化规模、战略意义的防御工事.</p> <p class="ql-block">条顿骑士城堡则是一片废墟. 1466年条顿骑士团战败, 与波兰在托伦签下《托伦条约》, 结束了13年的爭斗. 骑士团除赔款外, 还要将普鲁士一分为二, 西普鲁士并入波兰王国, 东普鲁士仍由骑士团统治, 但要对波兰国王称臣, 成为波兰的附庸国. </p> <p class="ql-block">托伦人民早就受不了条顿骑士团长期的苛捐重税,民心都向着波兰国王. 愤怒的市民砸毁了条顿骑士城堡.</p> <p class="ql-block">古堡的废墟基本保持着中世纪被摧毁时的样子,透过废墟可以看到新生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曾經坚不可摧的堡垒, 只剩下一声叹息和一位依然英武挺立的骑士.</p> <p class="ql-block">正是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p> <p class="ql-block">废墟外有大片墙画,按年份介紹着条顿骑士团.1231年.</p> <p class="ql-block">1703年</p> <p class="ql-block">这张错过了年份🫣</p> <p class="ql-block">1746年</p> <p class="ql-block">一定要尝尝托伦的特产姜饼. 姜饼沿袭了15世纪的烘焙方法, 非常独特. </p> <p class="ql-block">最有名的是涂上巧克力的心形姜饼, 这里面还有个故事:据说一位糕点师爱上的姑娘美丽却冷酷,她要求糕点师为她制作"世界上最好吃的姜饼".当她品尝完这种心形姜饼后, 明白了爱情是多么的甜蜜, 于是他们走到了一起. </p> <p class="ql-block">买了两种不同的姜饼, 还有姜汁啤酒、路边找个座就是下午茶. 姜饼果然名不虚传, 比美国的好吃多了.</p> <p class="ql-block">有人却更喜欢棒棒糖, 因为这么大的棒棒糖曾是童年的梦想. 必須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又认识了一个很美的一个城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