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梨园绽放

小雨

<p class="ql-block">美在梨园绽放</p><p class="ql-block">--记沧州戏曲艺术家于艳平</p><p class="ql-block">你似一株腊梅开在寒冷的冬日,把清香和浓郁奉献给岁月,采撷你的芬芳。</p><p class="ql-block"> 于艳平--政协沧州市第十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沧州市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尤擅长京剧、评剧、河北梆子、河南豫剧。</p><p class="ql-block">河南台2005年度《梨园春》擂响中国年度总决赛,金奖擂主获得者。</p><p class="ql-block"> 坎坷从艺路</p><p class="ql-block"> 寒暑四季记录了她成长的足迹,传递美的艺术从艰苦的历练中来,从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时,于艳平就热爱上了戏曲,每天清晨天不亮就在村边小河旁喊嗓,酷暑严寒也丝毫不能减少她对戏曲艺术的执着。收音机陪伴她长大,每天准时守候在收音机旁,吃着饭也听,走在路上也听。不管是京评梆豫、还是歌曲,她都听得如醉如痴,然后跟着一句一句的模仿。</p><p class="ql-block">16岁时藁城某剧团来沧州文化馆招收学员,她满怀信心地报了名,但是这件事遭到了父亲的阻拦。再看看母亲留恋的目光和表情,她心软了。20岁,结婚生女,后来来到沧州谋生。在沧州的每一个日子里,她仍坚守着自己的理想,终于一个偶然的机遇。听说小王庄附近每天晚上都有业余爱好者凑在一起在那唱河北梆子,她当天傍晚就赶了过去,一亮嗓,就赢得了很多人的称赞,于艳平被推荐到沧州电视台。</p><p class="ql-block"> 她的戏曲艺术道路越走越宽,虚心向戏曲名家请教,不断从各个戏曲流派中吸收营养,丰富自己。第四届中国评剧大赛银奖、荣登河北电视台《戏苑乡音》三期擂主、在沧州成功举办个人戏曲演唱会,走上央视《星光大道》……她已从一名业余戏曲演员发展到集京、评、梆、豫于一身达到很高水准的专业名角儿。</p><p class="ql-block"> 从大运河畔走上都市荧屏,从百姓舞台到富丽堂皇的大剧院,她收获了鲜花和掌声。这些成绩也记录了于艳平老师一路走来不懈地努力和不停地追求。</p><p class="ql-block"> 拜师谷文月</p><p class="ql-block"> 2016年10月25日,于艳平拜入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谷文月门下,成为谷文月的第13位徒弟。</p><p class="ql-block"> 谷文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评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首届梅花奖得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剧传承人。谷文月的嗓音高亢、甜美表现力强,可谓"高亢中不失圆韵,低回中尤见清纯"她在师承新派的基础上不仅把气声,轻声等声乐技巧融入评剧唱腔中,还与音乐工作者率先创出了音乐的清板,蜻蜓调慢板。</p><p class="ql-block"> 她和评剧艺术家谷文月结缘于评剧《紫花丁》的彩排上。谷文月在我市小凤霞评剧团排演的大型现代评剧《紫花丁》中饰演赵大娘,为该剧增色不少。在《紫花丁》最后一次彩排时,于艳平与谷文月面对面接触,她的勤奋敬业打动了谷老师,从不收业余演员的谷文月老师破格收她为徒。于艳平酷爱评剧,对谷文月老师更是敬佩,一直以来想拜新派门下,得名师指点,终于得偿所愿。</p><p class="ql-block">她们一见如故,谷老师的谆谆教诲她铭记在心;低调做人,有德才有艺。她也从品德艺术上令谷老师喜欢。</p><p class="ql-block">得到谷老师从唱法、形体上的指点和指正,她评剧的演绎水平更加精湛了。在"新派"唱腔里,她成为光大新派艺术的优秀传人,也为评剧事业倾注了自己无限的爱。</p><p class="ql-block">为传播美的艺术,她不停地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她始终没有忘记对艺术的追求,更没有停止追梦的脚步。</p><p class="ql-block"> 勤勉敬业收获金奖</p><p class="ql-block">走上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擂响中国年度总决赛舞台的她,凭借雍容俊秀的扮相,专业的实力、圆润的唱腔、宏亮的嗓音,一举夺得金奖擂主。一曲《大登殿》选段、一曲《陈三两》选段,压轴一曲《洪湖赤卫队》选段技压群芳,赢得了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p><p class="ql-block">她回忆自己的这段经历:当时由于得了强直性脊柱炎,因为是寒湿体质在冬天演出,一换演出服就会感冒,一感冒腿就走不了路,就吃止疼药缓解。在总决赛的关键时期,她眼睛也化不上妆,嗓子发不出来声音,怎么办比赛一停下,就会影响下面的比赛,影响其他参赛选手。要强的她,选择继续参赛,晚上11点多。挂急诊,打了封闭,第二天接着比赛。为了观众,也为了心中的事业,她战到了最后,博得了观众的喝彩也战胜了自己。</p><p class="ql-block">她对艺术的追求,源于她对生活的执著热爱。把美的戏曲艺术献给生活,献给热爱生活的人们。为热爱坚持,为梦想努力,在戏曲艺术的道路上,她不停奔跑着,于老师把自己的声音传播到沧州乃至更多全国戏迷的耳朵里。感恩父老乡亲,感恩家乡,她的戏曲将越唱越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