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方寸藏品,因人之力而鲜活;红色记忆,因心之火而永传。</p> <p class="ql-block"> 青兜兜公益市集由共青团陕西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陕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航开路社区、天力物业及多家公益机构共同发起,扎根于富力城南区东门旁(黄河小学对面)。以 “资源循环、邻里互助、社区共治” 为核心理念,通过公益纽带打造温暖、活力、和谐的社区家园,践行友好和善、文艺环保、社区营造、开放共享、人人自愿 五大价值观。青兜兜寓意盛满祝福的口袋,也象征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少年。我们倡导 “遇见闪闪发光的自己,分享使人更加富足” ,推动闲置物品重生、志愿服务传递、邻里温情联结,让每一次参与都成为点亮社区未来的星火。</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以火柴盒火花为媒,联动“三毛流浪记”“哪吒”“祖国的花朵”三大经典IP,从苦难觉醒、担当守护到集体成长,铺展“铭记—担当—奋进”红色脉络,用孩子共鸣的符号,让红色基因浸润童心。</p><p class="ql-block"> 为庆祝2025年第74届“六一国际儿童节”,全国花协西安活动中心应邀举办专题展览</p> <p class="ql-block"> 1985年,由福建南平火柴厂叶信旺同志设计的《三毛流浪记》大型连环系列火花,全套619枚,分三种颜色印制,共1857枚。发行后荣获中国火花史上套数第一和位居世界第三的殊荣,留下辉煌一页。</p><p class="ql-block"> 刘诗斌收藏的这套珍贵的火花,也是在西安地区展览中首次亮相,饱了大家眼福。</p> <p class="ql-block">△展览地点:共青团陕西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 长安区航开路社区青兜兜市集。</p><p class="ql-block">△展览日期:5月30日~6月2日</p><p class="ql-block">△展览数量:共计14框、224张贴品:5000余枚火花、邮票及史料。</p><p class="ql-block">△展览内容共6个篇章:</p><p class="ql-block">火花 : 三毛今昔(93贴)、哪吒传奇(16贴)、祖国花朵(51贴)</p><p class="ql-block">邮票: 我爱体育(16贴)、中华民族(32贴),</p><p class="ql-block">史料: 人生历程(16贴)。</p><p class="ql-block">△展品提供:全国花协西安活动中心:刘诗斌(火花)、孙志昌(邮票)、邹明芳(史料)。</p> <p class="ql-block">刘诗斌、孙志昌、邹明芳布展</p> <p class="ql-block">专业摄影师正在认真拍制现场视频</p> <p class="ql-block">西安活动中心副主任蔡军同青兜兜市集主理人邱超就展览细节商讨。</p> <p class="ql-block">刘诗斌向大学生观众讲解火花知识</p> <p class="ql-block"> 大学生志愿者小林感叹:“讲解哪吒‘以命换命守护百姓’时,我才懂红色精神不是课本口号,是刻进骨血的担当!”</p><p class="ql-block"> 青年们驻足“民族主题墙”前,凝视56个民族同心图案:“原来‘爱国’是守护每一粒石榴籽的紧密相连。”</p><p class="ql-block"> 学生们说到 :“三毛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分享“三毛”如何与当代孩子们的生活产生共鸣,激励新一代成长。”</p> <p class="ql-block"> 妈妈轻抚泛黄的三毛贴标,对孩子说:“看,旧社会三毛饿着肚子读书,今天你的课本多珍贵!”</p> 学生和小朋友观众 <p class="ql-block">邹明芳向参观的学生进行生动的讲解</p> <p class="ql-block"> 刘诗斌:“每一枚火花都是时代的眼泪与欢笑。让孩子们触摸这些旧贴标,比课本更懂何谓‘珍惜’。”</p> <p class="ql-block"> 孙志昌:“56个民族的邮票拼成一道墙时,我看到孩子眼里的光——那是文化自信的种子。”</p> <p class="ql-block"> 邹明芳:每次看到孩子们在雷锋展台前仰头问:“我能像雷锋叔叔一样做什么?”</p><p class="ql-block">我总会蹲下来告诉他们:</p><p class="ql-block">“帮同桌捡起掉落的铅笔,是雷锋;</p><p class="ql-block">对打扫学校的阿姨说声谢谢——是雷锋!”</p><p class="ql-block">原来啊,那枚邮票上的红星,就藏在你们温暖的手心里。</p> <p class="ql-block">陕西《三秦都市报》对这次展览进行了报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