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榴花红 端午粽飘香

雨寒

<p class="ql-block">  石榴花开了,如同炽热火焰点燃了五月,袅袅粽香悄然弥漫开的时候,端午的时令便已悠悠降临。节日的本源,仿佛也如那江边缕缕升腾的云烟,氤氲着多重悠远而深邃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  屈子沉江的故事,早已溶入我们血脉。楚都郢城陷落,诗人行吟泽畔,面容憔悴,怀抱巨石,纵身投入了汨罗江水的怀抱。百姓们急急划着船只去打捞,又将饭团投入江水——忧惧蛟龙侵扰诗人的精魂,更用楝叶包裹饭团,缠上五彩丝线。这份沉痛与哀思,历经千载风涛,竟化作了端午最温暖的底色:那绿叶缠绕的粽子,那千帆竞渡的龙舟,皆是对他孤高魂魄的永恒纪念。</p> <p class="ql-block">  在江南水乡,端午的传说却另有源流。吴越之地至今流传,此节乃为纪念吴国大夫伍子胥。他力主灭越国,却遭谗言诬陷,终被逼自刎。传说中,他的遗体被装入皮革囊袋,投入了钱塘江,从此化作波涛之神。每年五月初五,钱塘江便掀卷起排空浊浪,人们说那是伍公之怒——于是竞渡舟船,既是祭祀,亦为安抚那奔腾不息的江魂。而在古越的舜江之畔,更有少女曹娥的故事流传:为寻落水父亲,小小年纪的她毅然投江,五日之后竟背负着父亲的遗体浮出水面……这孝感天地的身影,为端午注入了一缕令人心颤的温情。</p> <p class="ql-block">  端坐案前,轻剥一枚粽子,那其中包裹的,何止是糯米与馅料?棱角分明的四角粽,包着北方苍茫原野的爽利;纤长秀气的枕头粽,裹着江南水乡的婉约情思;而岭南沉甸甸的裹蒸粽,则蕴藏着丰饶与厚实——粽叶中包裹的,分明是山河大地不同的呼吸与脉搏。粽子的甜咸之争,亦非舌尖小事,实乃南北风土在漫长岁月中自然形成的口味记忆。甜是北地高粱麦浪里阳光酿成的蜜意,咸则如南国潮汐馈赠给舌尖的深沉回响。小小粽子,竟成了一部无声的“地域文化密码”,以味觉记载着大地的语言。</p> <p class="ql-block">  剥开粽叶,香气弥漫开来的瞬间,便也同时打开了一扇门,门后是数千年绵延不绝的江河传说。龙舟竞渡的鼓点,是大地深沉的脉动;粽叶缠绕的棱角,是历史无声的刻痕——我们年年执粽在手,是在传承那先民在岁月长河中投下的深沉思念与不朽智慧。端午的滋味,原来正是时光本身沉淀的厚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