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5月30日,灵山县檀圩镇塘坡小学的校园里,粽香与童趣交织成一首欢快的节日交响曲。当端午佳节邂逅六一儿童节,传统文化与童真童趣碰撞出别样的火花。这一天,孩子们用双手触摸历史,用笑声装点节日,在劳动与游戏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p> 晨光中的文化启航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晨的校会上,塘坡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陈维品站在国旗下为孩子们讲述端午节的故事。“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怀揣着对国家的热爱投身汨罗江,人们划龙舟、投粽子,用这样的方式寄托哀思……”校长的声音温和而有力,孩子们仰着脸,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敬意。他特别提到:“端午节不仅是吃粽子、赛龙舟的日子,更是我们传承爱国精神、弘扬传统文化的时刻。今天,我们要用双手包出属于自己的端午记忆。”</p> 粽叶飘香,童心巧手传匠心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校会结束后,校园瞬间化身为“粽香工坊”。操场上,提前准备好的操作台,翠绿的粽叶在清水中泛着光泽,雪白的糯米活好灰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在老师和家长志愿者的指导下,孩子们化身“小小粽艺师”。</p> <p class="ql-block">第一个流程:清洗粽叶。</p> <p class="ql-block">第二个流程:洗米,将米沥干水,然后把灰水倒进糯米,和弄均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三个流程,包粽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粽叶要这样折,像小船一样才能兜住糯米!”老师和家长手把手教着孩子。孩子们的小手笨拙却认真,有的将粽叶卷成漏斗状时急得直跺脚,有的用勺子舀起糯米时洒了满桌,还有的用棉线紧紧缠绕粽子,仿佛在制作最珍贵的艺术品。操场上空回荡着清脆的笑声,连风中都裹挟着糯米的甜香。</p> <p class="ql-block">第四个流程:煮粽子。</p> 童心绘梦:作品里的双节融合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午休过后,校园里又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端午节与六一儿童节主题作品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端午节黑板报:孩子们用彩笔描绘出龙舟竞渡的激烈场面,用稚嫩的笔迹写下“端午安康”的祝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六一儿童节黑板报:五彩的气球、飞舞的彩带、孩子们的笑脸,勾勒出童年的纯真与欢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民族团结一家亲绘画展:身着壮族、瑶族服饰的小朋友手拉手跳舞,苗族的银饰在画纸上闪烁,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孩子们共同包粽子,展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和谐画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师生们驻足欣赏,赞叹声不绝于耳。这些作品不仅是孩子们艺术才华的展示,更是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对民族团结的生动诠释。</p> 力拔山河:赛场上的团结乐章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午三点,拔河比赛的哨声在校园里响起。红绸带在两队之间摇摆,孩子们涨红着脸、蹬着地,像一群小老虎般卯足了劲。“加油!加油!”班主任们也忍不住加入助威的行列,汗水浸湿了衣衫,但笑声却比阳光更灿烂。当红绸带终于越过胜负线,胜利的队伍欢呼着抱成一团,而失败的队伍则互相拍着肩膀说:“下次我们一定能赢!”这场力量的角逐,让孩子们在汗水中懂得了团结的力量。</p> 粽香满园,童心传情暖万家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夕阳为校园披上晚霞,热腾腾的粽子终于出锅了。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解开棉线,剥开粽叶,露出晶莹剔透的糯米团。咬下一口,粽叶的清香、糯米的甜糯、腊肉的咸香在口中交织,小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我要把粽子带回家给奶奶吃!”“我要告诉妈妈,我学会包粽子啦!”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将粽子装进饭盒,仿佛捧着最珍贵的礼物。这些粽子不仅承载着节日的味道,更传递着孩子们对家人的爱与感恩。</p> 活动余韵:文化之根深植童心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次活动,塘坡小学以“双节融合”为契机,让学生在实践中触摸传统文化的温度。包粽子时的专注、拔河时的团结、创作作品时的用心、分享时的喜悦,恰似一粒粒文化种子,在童心中生根发芽。正如校长在总结中所说:“当端午遇上六一,我们不仅守护了传统节日,更让孩子们懂得——文化的传承,本就是一场充满童趣的欢乐之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暮色中的校园渐渐宁静,但那缕粽香、那声欢笑、那幅童画,已然化作2025年夏天最动人的注脚,镌刻在塘坡小学的记忆长卷中。</p> <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胡丽娇</p><p class="ql-block">图片:团结协作的老师们</p><p class="ql-block">审校:劳玲燕</p><p class="ql-block">复审:陈昌文</p><p class="ql-block">终审:陈维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