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2025年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和平安宁的时代,这一天,家家吃粽子,在手机或电视上看看划龙舟的影视娱乐。原先亲朋之间只能说“端午安康”的祝福语,现在完全可以说“端午节幸福快乐”了。但是端午节的来历,包粽子、划龙舟的固定格式,只要是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一切都与古代楚国大诗人屈原有关。</p> <p class="ql-block">屈原 ,战国楚人,出身贵族,其远祖是有熊氏,轩辕黄帝后裔高阳氏颛顼的后代。楚怀王时任左徒和三闾大夫,主管宗教和教育。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代表作《离骚》是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在这首长诗中,诗人一再表达了强烈的家国意识,为君臣腐败,国将不国而忧心忡忡:“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诗人身为主管宗教和教育的文官,为国家设计了“美政”蓝图,期望国家根除腐败,国王有所作为,虽然明知“路漫漫其修远兮”,仍坚持“上下而求索”。作为诗人,他把自己救国的情怀、理念、行动用“芳草美人”的生动比喻进行表达:“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种下这么多芳草,诗人:“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诗人心想,我最爱的香草鲜花,即便有一天枯萎了,我也没有遗憾,因为我为培育你们的付出是我心甘情愿的,可是我万万没想到,你们竟然全变成了污秽不堪的臭垃圾!(虽萎绝亦何伤兮,哀众芳之污秽。)</p><p class="ql-block">诗人在人间的植兰种蕙以失败告终,那就只有洁身自好:“朝饮木兰之坠露兮,西餐秋菊之落英”,然后乘玉虬,驾鸾凤,上太空,寻高丘之女,求天宫宓妃,觅有娀佚女,留有虞二姚,可是这些美女全都与他无缘。诗人“上天入地求之遍,两处茫茫皆不见”,美政理想很丰满,腐败现实很骨感。有人劝他,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你有这么高大上的才华,还愁没有君主用你吗?就在他犹豫的那一瞬间,他的仆人哭了,说,我走不动了,我不想离开我的老家;马虽不会说话,但也蜷着身子趴在地上不动了,那表情一看就知道,它这是不忍心离开这片故土啊!诗人心灰意冷:“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以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意思是:算了吧,国无一人能理解我的拳拳爱国之心,我再恋它也没用了,既然我的美政理想已经无法实现,而我又深情地爱着这片土地,那我干脆像贤人彭咸一样投入楚国的江水,用我的灵魂永远凝视着它的兴衰成败吧!</p><p class="ql-block">司马迁《史记》记录了屈原生命最后的时光:屈原来到汨罗江边,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边走边吟咏:“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江边一位渔父劝屈原:“既然举世混浊,你为啥不能随大流呢?既然众人皆醉,你也一醉方休就是。为啥非要守着你的美玉般的人格不放,以致落到被流放的下场呢?”屈原回答:刚洗完澡,一定要把帽子上的灰尘弹一弹才能戴,衣服也要抖干净了才能穿。我一清清白白的人怎么能被脏东西污染呢?我宁愿投进这清流涌动的江中喂鱼,也不能让我洁白的身子喂了俗世间那些恶心人的鼻涕虫啊!(这虫名字是我编的😀)说完,他边走边吟,一首《怀沙》咏完,投江绝世。屈原死后不久,楚国为秦所灭。传说人们为保屈原全尸,用船载粽子扔进江中喂鱼,后来就成为一种传统仪式,延续至今,民间划龙舟、包粽子,虽然已经是热闹取乐的节日,但每个中国人都知道这个节日的来由,在娱乐的同时,不忘向伟大的先贤屈原致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大学同学,兄长李传嘉,在端午节这一天为祭奠伟大的诗人,做七律一首,今录如下:</p><p class="ql-block">“时近端阳夜雨冷,似为屈子诉不平。庙堂不纳直臣语,社稷必翻亡国声。自是诗人识大计,何需渔父指迷津。楚江含恨流千古,辞赋竞辉日月星!”今天恰逢端午,我和学兄一起用诗文遥拜圣人屈原,您的教育部长没有白当,您的《离骚》、《九歌》、《九章》,我们至今吟唱,您气节的高贵芬芳,永远是我们的榜样,只要中国不亡,您会万古流芳!🙏🙏🙏🙏🙏🙏写到此处,我热泪盈眶,这就是人格的魅力,这就是诗歌的影响,这就是教育的力量!我惭愧,没有屈原的气节,没有屈原的才华,就是一个教书匠;但我不自卑,我把《诗经》、《离骚》、《史记》、《汉书》,还有唐诗宋词元曲,三国水浒红楼梦,用我42年的生命把它们搬上课堂,向我的学生宣讲,我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支小小接力棒!世间有万分不如意,我不灰心,只要干干净净地活着,就有希望!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对于屈原来说,死亡不是消失,而是生命的另一种飞翔,他的纵身一跃,不是走向死亡,而是走向永生!他的死,是生命最绚烂的怒放!近两千年后的今天,中华大地仍然龙舟竞渡,青粽飘香,秦时明月不复见,楚韵离骚犹在耳,屈原的理想没有死,中华大地还有希望!</p> <p class="ql-block">屈原准备投江时,渔夫劝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劝他别想不开,要审时度势,不可太执著于自己的清高洁白的理想,要适应当时的世道。 可是屈原却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身于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既然在清流中戏水了,那就对二位的交流发点感慨吧。</p><p class="ql-block">首先,渔夫对屈原的劝解是充满善意的。可以说,渔夫的生活态度代表了从古至今中国人尤其是文人的人生观。从他的语言水平来看,肯定是个文化人,只是不愿像屈原那样当公务员,一心辅佐君王,救国救民,还出力不讨好,与其得罪领导被流放,还不如回归园林,渔樵山溪,潇洒自在。再加上饱读诗书,灵魂不会寂寞。说到此处,怎么觉得和我们有点像呢?</p><p class="ql-block">再说屈原,在网上查了,我的这个“熊”姓与他有点干系。我是屈原的粉丝,他的许多诗歌我以前都会背诵。我佩服他爱国爱民的伟大情怀,佩服他香草美人的大美文采,更佩服他竭尽全力仍不能实现拯救国民的理想,便慷慨赴死的勇气!可是,在这块土地上,如此处置自己的生命,小熊觉得太可惜啦!您有乘骐骥以驰骋,为君王导夫先路的高超的治国理政能力,您有饮木兰之坠露、餐秋菊之落英的满腹文章华彩,您曾经自信的说过自己:“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您不是已经因“路漫漫其修远兮”而“上下求索”了吗?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啊!既然您已经想到“国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可为啥为了您的“美政”失落最终“从彭咸之所居”了啊!像您这样的人才,楚怀王瞎了眼,还有慧眼识珠的领导啊!您看您走之前的孔丘、孟轲,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把自己的思想理念到处发散,虽然吃苦受累,但他们没白干,其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千年不辍的统治思想。当然,您的品格和才华不逊孔孟,令后人千古仰慕,但您对自己生命的处置方式让小熊永远心痛!中国就是中国,我们读书人还是学渔夫吧,能用自己的知识与学问、品德和仁爱,为国为民为亲人,能做一点是一点,等将来到天上与屈原夫子相见时,问心无愧!</p> <p class="ql-block">以上文字都是前几年端午节或者想起屈原时发的感慨,今天又是端午了,再把它们翻出来,一边吃朋友送来的美味青粽,与老同学老朋友互动问好,一边心心念念先祖屈原令人感慨万千的人生。永远向屈原致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