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淘宝拾光,青春创客启航 ‍——济宁学院附中崇文校区“淘宝拾光”校本课程活动侧记

济宁学院附属中学崇文校区

一、集市初绽:校园的“交易盛宴” <p class="ql-block">初夏的校园,活力四溢。济宁附中崇文校区的操场上,一场属于初一初二学子的“淘宝拾光”集市热闹开市。下午5点,班级摊位区已然“商贾云集”:初一学生的摊位上,文具、书籍、粘土手工作品琳琅满目——色彩斑斓的卡通发卡、迷你盆栽摆件、动物造型钥匙扣,全是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亲手捏制的;初二学长学姐们则带来了创意十足的“二手好物”,从精美摆件到学习资料,还有自制的手账贴纸、刺绣书签等,每一件都承载着青春的巧思。</p> <p class="ql-block">“学长,这本错题集怎么卖?”“同学,这些明信片换你的笔记本可以吗?”青春的声音在操场回荡,崇文学子们化身“创客老板”,在交易中展现着独有的活力与智慧。摊位前,他们自信地介绍商品:“这是我亲手做的书签,每一款都独一无二!”“这套科幻小说,读完后收获满满,现在低价转让给需要的同学。”</p> <p class="ql-block">在校园淘宝创客的活动现场,有一处摊位总是围满了人,那就是学生们的漆扇摊位。简易的水桶里,各色颜料在水中晕染开来,如同绚丽的彩虹。学生们小心翼翼地将素白的扇子浸入水中,轻轻一转,颜料便如灵动的精灵,攀附在扇面上,形成独一无二的图案。老师们被这新奇的创作方式吸引,纷纷前来围观。数学张老师拿起一把蓝紫相间的漆扇笑道:“这星空图案真绝!”爽快付款。同学们也争相挑选,“我要这把橙黄的!像小太阳!”大家边讨论边掏钱,不一会儿摊位上的扇子就售出大半,学生们看着自己的作品被抢购,脸上满是自豪的笑容。</p> 二、交易之间:成长与收获的双向奔赴 <p class="ql-block">“以物换物,循环利用!”活动中,环保理念自然渗透。一本旧书、一件玩具,在不同学生手中“重生”,而手工创作更成为环保的另一种表达——初二(5)班的摊位前,“环保小卫士”们用废纸箱制作了“粘土回收角”,鼓励同学们用旧物兑换彩泥材料;还有学生将闲置的布料、纽扣改造成布艺挂件,用行动诠释:旧物不是“废品”,而是等待创意激活的“宝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班级摊位上,初一初二的学生们分工协作:有人负责现场捏制粘土小礼品吸引顾客,有人用计算器精准计算交易金额,有人用彩色粉笔在小黑板上绘制“手作教程小课堂”预告。初一新生与初二学长学姐的互动中,温暖的互助场景随处可见。“学姐教我怎么用模具压出均匀的粘土花纹,还帮我给作品包上了镭射包装纸!”初一学生小瑶捧着刚完成的粘土钥匙扣说,“这次活动让我觉得校园就像一个大手工坊,大家一起创作、分享,特别有归属感。”</p> <p class="ql-block">校园淘宝创客活动正热闹时,李校长在一个摊位前停住了脚步。学生小林略显拘谨地开口:“校长,这些字画是我爷爷写的,听说有活动,他特意写了好几幅让我带来。”李校长轻轻展开卷轴,端详着宣纸上苍劲的“鹏程万里”“金榜题名”,点头说道:“老人家的字带着温度呢。”说着便买下好几幅,“正好给备战中考的孩子们鼓鼓劲,把这些送给初四的孩子们,让他们带着这份祝福上考场,一定行!。”一旁的副校长也欣慰地鼓励:“回家替我们谢谢爷爷,传统笔墨的温度,就是最好的祝福!”周围老师纷纷围过来称赞,小林红着脸,心里满是自豪,觉得这份来自爷爷的心意,终于找到了最温暖的归宿。</p> 三、拾光背后:校本课程的育人深意 <p class="ql-block">“淘宝拾光”不仅是一场集市,更是济宁附中崇文校区校本课程的生动实践:</p><p class="ql-block">• 实践育人:通过交易活动,初中学子们在真实场景中锻炼自主实践能力,从设计摊位海报到手工制作商品,从定价策略到沟通技巧,每一步都是成长的脚印。</p><p class="ql-block">• 生态教育:旧物循环与手工创作的结合,让环保意识与创意思维双重迸发。学生们在揉捻彩泥、改造旧物中懂得“变废为宝”,让绿色生活理念成为青春新时尚。</p><p class="ql-block">• 青春赋能:初一初二的学生在合作与分享中展现自信,提升沟通、协作与创造力,为青春岁月注入“动手创造”的底气与担当。</p> 青春创客,未来可期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淘宝拾光”集市圆满落幕,但初中学子们的创意故事仍在继续。在济宁附中崇文校区的校园里,校本课程为青春搭建“创意工坊”,让实践与创作成为最好的“老师”。愿每一位初一初二的学子,在“淘宝拾光”中收获动手的快乐、分享的温暖,以创客之姿,用双手捏塑属于自己的多彩未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