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老耕云僧/李建国</p> <p class="ql-block">《钟楼上的雀》</p> <p class="ql-block">高俊峰向《钟楼上的雀》张永强先生赠送金文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书法艺术的长河中,甲骨文作为古老文字的开端,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记忆。而金文,作为甲骨文之后的重要书法形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延续着文字与艺术交融的脉络。高俊峰的金文书法艺术,正是在这一传统脉络上绽放的奇葩,尤其是他的佳作《钟楼上的雀》,更是值得深入探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高俊峰金文书法的线条,巧妙地融合了古朴与灵动的特质。金文线条本就源自古老的铸刻工艺,带有天然的厚重与古朴感。在《钟楼上的雀》中,高俊峰精准地把握了这种古朴韵味,线条粗细变化自然,起笔、收笔处或藏或露,尽显含蓄之美。就如同古老青铜器上历经岁月摩挲的纹路,虽历经沧桑,却依然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气息。</p><p class="ql-block">然而,他又不拘泥于传统的古朴。在保持金文线条基本特质的基础上,融入了灵动的笔意。线条的走势不再呆板,而是随着文字的结构与意境呈现出或曲或直、或扬或抑的变化,仿佛是钟楼上雀鸟灵动的身姿,在文字的空间中自由穿梭,赋予了金文线条新的生命力,让古老的文字焕发出别样的灵动之美。</p> <p class="ql-block">高俊峰金文书法的结构有着自身独特的严谨性,其对称、均衡等特点体现着古代工匠与文人对秩序的追求。高俊峰在创作《钟楼上的雀》时,对金文结构的严谨性有着深刻的理解与把握。每个字的重心平稳,部件之间的搭配和谐统一,展现出一种端庄、稳重的气质,如同钟楼那坚实的基石,给人以安定之感。</p><p class="ql-block">但他并没有被这种严谨所束缚。在严谨的框架内,高俊峰大胆地赋予文字自由的变化。他巧妙地调整笔画的疏密、长短,打破常规的布局,使文字结构呈现出独特的节奏感。有的字笔画伸展,如雀鸟展开的羽翼;有的字则紧凑内敛,似雀鸟蜷缩的身姿。这种严谨与自由相济的结构处理,让作品既有金文的庄重典雅,又充满了独特的艺术张力,仿佛钟楼上雀鸟的啼鸣,在规整的节奏中又有着自由的韵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高俊峰的金文书法深深扎根于传统。从《钟楼上的雀》中,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他对古代金文经典作品的研习与传承,无论是线条的质感还是结构的韵味,都散发着浓郁的古韵。然而,他又勇于创新,将现代的审美观念与个人的艺术感悟融入其中。</p><p class="ql-block">作品以“钟楼上的雀”为主题,巧妙地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金文的古朴文字与钟楼上雀鸟的意象相互交融,既有着历史的悠远感,又充满了生活的情趣。观者在欣赏作品时,仿佛能穿越时空,看到古老的钟楼在岁月中静静伫立,而雀鸟在其间跳跃、啼鸣,传统与创新在这里完美融合,产生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感染力,让古老的金文书法焕发出新的时代魅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高俊峰的金文书法佳作《钟楼上的雀》,以其独特的线条之美、结构之妙、意境之韵,展现了他在金文书法艺术领域的深刻造诣。他在传承甲骨文、金文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为金文书法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我们带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盛宴,引领着我们在古老与现代交织的艺术世界中领略独特的文化魅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30日下午,高俊峰与《西安旧事》学者李连源老师、古城西安《老城记忆》画家陶浒老师,与早已加抖音久闻大名却未曾谋面的《钟楼上的雀》张永强会长,在东门外秦府酒肆相聚,又结识南山牛哥牛总、段总、小剡把酒言欢。</p><p class="ql-block">餐后,大家意犹未尽,我们穿越城门洞到张会长的咖啡茶酒馆再叙饮,李老师《醉长安》,牛老师《我们在春天》诗朗诵,为今日相聚画上一年圆满成功句号……</p> <p class="ql-block">高俊峰同《钟楼上的雀》张永强先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