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8时许,从江陵路启智街口→乘172/197公交车→于谦词公交站→徒步慧因高丽寺→唐樟(六通宾馆后)→南高峰→三台阁→于谦祠约4.38公里/2小时38分,乘197公交车→彩虹城换乘172路公交车→江陵路启智街路口公交站,步行东方郡东门公交站,于13时许抵家。</p> <p class="ql-block"> 赶上钱江大桥(免费)换乘站末日,6.1起更名为钱江大桥南站。</p> <p class="ql-block"> 慧因高丽寺,位于浙江杭州玉岑山、筲箕湾西北面,五老峰东南面,与俞曲园墓、陈夔龙墓、于谦祠等古迹相邻。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始建于927年,原名慧因寺。</p> <p class="ql-block"> 1085年高丽国王子僧统义天远涉重洋入住慧因寺求法,并捐经、捐资,使之名声大振,故俗称高丽寺。宋元一度香火旺盛,后屡建屡毁,至清末建筑无存。2007年参照“古高丽寺图”重建。</p> <p class="ql-block"> 杭州慧因高丽寺位于赤山埠与玉岑山之间,是以寺庙建筑为载体、以宗教文化为基调的特色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 慧因高丽寺始建于927年,屡毁屡建,到晚清寺庙建筑基本无存。2007年,这座历史名刹得到复建。复建的慧因高丽寺具有超越一般寺院的特殊意义与价值。一方面,由于北宋时期净源法师的大力弘扬与海东法子义天的捐资献经,使得它成为华严宗的中兴重地和教藏中心,对中国佛教史和对朝鲜半岛佛教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它也是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长久的友好历史的见证。因此,慧因高丽寺本身虽非文物建筑,但却蕴藏着极丰富的文化内涵,承担着以当代精神继续发扬佛教文化,持续见证佛教文化交流的历史的使命,是一处具有宗教文化展示性质的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 慧因高丽寺最早建于927年(后唐天成二年),由吴越王钱镠建造。慧因高丽寺[1] [2] 的出名,和高丽国王文宗王徽的第四个儿子,也就是出家封号为“佑世僧统”的义天有密切关系。1085年(北宋元丰八年),义天远涉重洋到杭州来求佛法,并随师傅净源入住慧因寺。后义天归国,将《华严经》三部170卷送与慧因寺,并捐资建造华严经藏经阁及菩萨像等,使慧因寺名声大振,被誉为“华严第一道场”,俗称高丽寺。南宋及元代,慧因高丽寺作为御前功德院累受封赐,香火兴旺。此后,慧因高丽寺屡毁屡建,到光绪初年,寺庙建筑基本无存。2004年,杭州市开始复建这座历史名刹,并把它列为湖西36处历史文化景点之一。这次复建,前后历经两年零七个月。</p> <p class="ql-block"> 复建后的慧因高丽寺,参照“古高丽寺图”的规模和布局,建筑风格为宋式。它在尊重传统佛寺格局的基础上,揉合了宗教博物馆与佛寺的特色,营造出文化庙的效果,意在继承与阐释高丽寺在佛教文化交流上的历史渊源,展现唐宋时期中国佛寺的氛围和艺术特色。慧因高丽寺的空间布局由三条轴线组成:中轴线是天王殿、大雄殿、轮藏殿与华严经阁,用以展示中国传统的佛教文化。北侧是佛教文化交流陈列室、方丈室与禅堂,将题点出高丽寺佛教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南面则是配套的服务设施。</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为慧因高丽寺第一重殿堂,殿内以仿唐宋时期四大天王青铜像立于须弥山黄金、琉璃、白银、玛瑙四陲,象征护持人民国土与佛法。旁衬丝绸彩绘及《慧因寺山图》等,以称颂慧因高丽寺重建盛事。两壁面以饶富杭城山水韵味的云水纹烘托物换星移杭城宗教发展史,四片玉石版精雕展现庄严佛国与说法盛会的佛教内涵。展陈手法将现代与传统有机揉合,既精致又不失庄重。</p> <p class="ql-block"> 钟楼为寺院悬挂大钟之阁。新铸的梵钟融入了唐宋的佛教图案,并吸取同时期高丽、新罗时代的梵钟特色,铸造工艺精致。以精铸梵钟祝愿众生"闻钟声烦恼清菩提长智慧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钟楼底层展示中韩各国佛寺代表性的古钟模型与相关纪念品。</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为佛寺正殿,大雄是称赞释迦牟尼佛威德高上之意。现殿内佛像以慧因寺历史中最兴盛时期--宋代的群像布局呈现。红花梨木精雕的须弥座上布列了塑像十九尊,用以表现三世诸佛、十方菩萨、声闻罗汉、一切圣贤。背墙为三幅传统彩绘,两侧陈列造像石刻。整个殿堂肃穆庄重,营造出唐宋佛殿的氛围。 </p> <p class="ql-block"> 轮藏殿轮藏是传统寺院专设藏放经卷的殿宇,具有"推之一匝与诵读一大藏经正等无异"的特殊含意。唐宋时江南地区轮藏设置盛行,形制华丽,寺院竞相以经藏富丽夸耀,但当代江南地区寺院的轮藏已无遗构留存。史载高丽寺轮藏规模恢弘,内设宋式转轮藏。复建的木作轮藏共四层五重檐,高13.5米,为国内最大的转轮藏。其中三层内置经书与佛像文物,顶层为传统宋式佛道帐的天宫楼阁,通体镌雕天龙飞天护持佛经与佛法,整体按传统宋式小木作法以楠木精雕而成,蕴含了江南地区楼阁式木塔建筑的优秀技术传统,同时也展现了工程技术的时代性,不仅成为慧因高丽寺中最独特的殿宇,亦是海内外绝无仅有之巨构。 </p> <p class="ql-block"> 华严经阁为整个慧因高丽寺中轴空间序列的端点,阁内复建了楠木宋式壁帐,以藏佛教经籍,并展示韩国佛教界提供的大藏经雕版及各式典藏佛教文物。其环境结合佛龛与飞天彩绘的设计,游客在璎珞珠玉圜佩的叮当中,彷佛置身极乐世界中,欣赏飞天技乐的曼妙与诸佛庄严圣容等佛教文化相关的影视片,获得一种特殊的佛教文化体验,享受一场佛教艺术的盛宴。</p> <p class="ql-block"> 佛教交流陈列室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高丽)的佛教交流肇始于公元四世纪中后期,迄今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其交流活动影响之广泛、深远、持久是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的罕见现象。在两国佛教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高僧大德很多,由于场地的限制,本陈列室最后展出的是22位高僧的相关事迹。</p> <p class="ql-block"> 义天堂正中陈列义天大师的铜塑坐像,环以12幅铜板连环画展陈义天大师的生平事迹。从陈列室到义天堂,设计了青石浮雕的义天入宋求法和归国时的航海图,今人可追随义天大师足迹重走历史路线,象征传统文化脉络。</p> <p class="ql-block"> 南高峰高257米,是西湖十景“双峰插云”的两山之巅——南高峰和北高峰之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在烟霞洞,水乐洞旁,与北高峰遥遥对峙。登上山顶,极目纵眺,浩瀚的钱塘江和波平如镜的西湖尽收眼底,是一个登高揽胜的好地方。山上古木葱茏,怪石嶙峋。南高峰旧有一座七级石塔和荣国寺,现均无存。</p> <p class="ql-block"> 山上的名胜古迹和泉水洞穴有先照坛、天池洞、千人洞、法华泉、钵盂泉、刘公泉等,其中以千人洞为最大。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名泉和名洞乏人修整,大多已湮没。如今为适应旅游事业的发展,园林部门拟把南高峰建成一个以突出为林、石、洞、泉、水主要景观的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登南高峰有三条路可供选择</p><p class="ql-block">1、从满觉陇路上的水乐洞登山,从水乐洞登山可乘Y3公交大巴至水落洞站下,然后开始登山。</p><p class="ql-block">2、从龙井路登山,可乘27路公交大巴至浙江宾馆站下,然后沿浙江宾馆旁边的石阶道登山。</p><p class="ql-block">3、从六通宾馆登山,可乘194、Y6等到三台山路下车,然后沿六通宾馆测面小路而上。</p> <p class="ql-block"> 翁家山是杭州境内景点,由狮子山东沿龙井路、满觉陇路行约一公里,海拔176米。翁家山处于亚热带气候,山上村落中翁姓者居多,故名。相传旧时翁家山人不事农耕,专以捕猎为生,骁勇强悍。清代著名诗人朱彝尊有《翁家山》诗:“岧岧翁家山,松花深满坞。村民高下居,少长齐捕虎。但夸弓弩强,不识耕耧苦。”</p> <p class="ql-block"> 翁家山也是西湖龙井茶的主要产地之一,所产龙井自然品质佳,与杨梅岭、满觉陇、白鹤峰所产一起被本地人称“石屋四山”龙井,堪与狮峰龙井媲美。</p> <p class="ql-block"> 翁家山村前有一古井,名“龙泉”,俗称外龙井。该井凿建年代已无法确考,井圈内壁有近十条较深的凹槽,系吊水绳长期摩擦所致,显示着该井古老的历史,井内空间状若小屋,面积约二、三十平方米。原井正面刻有“龙泉”、“葛洪遗迹”等字,后因翁家山与龙井两村之村民为争夺老龙井之名,“龙泉”两字曾几经变更,被凿掉数次,现改为“老龙井”。其实“龙泉”亦有自己的特色,并不一定就比老龙井逊色,何必与人家争执呢?</p> <p class="ql-block"> 翁家山上有龙井山园,为现代游乐公园,占地约130亩,2001年建成开放。创意源于都市人对体验自然,回归自然的渴望。山园内有人工造就的“雾森“景观,在雾森环境下,每毫升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达到10万-50万个,是普通都市住宅区的的2000-5000倍,具有自然痊愈力,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及抗菌力,对人体健康有益。园内迟桂林、迟桂亭等景,均取自于郁达夫小说《迟桂花》。迟桂亭上有郁达夫题写的对联“半庭人静莺初懒;九月秋迟桂始花”。山园还有“御茶坡”、“聚龙台”、百年老店“翁隆顺茶庄”、“古越寨”,“绿叶广场”等众多的景区和娱乐服务项目。翁家山山顶处有古春深楼遗址,春深楼为古时一处人文显迹。翁家山东南为杨梅岭,是九溪十八涧源头之一。</p> <p class="ql-block"> 翁家山村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湖街道,是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核心部分,村内有常住人口900余人,拥有龙井茶园650亩,历来是登高望西湖和赏桂品茗的好去处。翁家山种茶制茶的历史,可上溯到明朝正德年,盛于清雍正年间,因为创于公元1725年的翁隆盛茶庄经营的龙井茶就是从翁家山一带收购而来。</p> <p class="ql-block"> 翁家山村地处龙井茶产区的“狮、龙、云、虎、梅”的狮、龙地带的中心。翁家山村历史文化悠久,村中原有晏公庙。翁家山的老祖宗是从福建上杭迁居杭州的。晏公是唐代的上杭县令,在位时期勤政爱民,刚正不阿,深得上杭百姓的拥戴,他死后翁姓祖先给他修庙以示敬重。翁姓迁居杭州后也把晏公庙带到杭州,从前有戏台,院里有井和下面的老龙井是相通的,庙前有龙角。翁家山村北面有许多的石林,远看象许多的绵羊在悠闲的吃草,还有许多的天然石洞。葛洪井又称外龙井、老龙井、龙泉,相传是东晋葛洪挖掘。井边的房子以前是翁姓祠堂,井的内部有题刻,有四、五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三台阁,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三台山顶,为两层八角重檐阁建筑,建筑面积266平方米,高19.5米,站在阁中,极目远眺,可见西湖、茶园、山脉等分布地错落有致,可谓“登山兼可看湖,游湖又可赏山”。三台阁最初出现在明代周龙所绘的《西湖全景图》上,在明崇祯年间所刊《天下名山胜概记》中的《西湖全图》上更有清晰的描绘,2004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 三台阁最初出现在明代周龙所绘的《西湖全景图》上,在明崇祯年间所刊《天下名山胜概记》中的《西湖全图》上更有清晰的描绘。随着岁月流转,原阁早已不复存在。2004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 于谦祠,位于浙江省杭州西湖三台山麓,西湖乌龟潭畔。于谦是明代的民族英雄,他和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p> <p class="ql-block"> 于谦祠为传统型的祠堂建筑,白墙灰瓦,朱漆大门,“于忠肃公祠”几个隶书大字显得庄严肃穆。祠堂共有三进,为前殿、正殿和后殿,前殿与正殿间,有南北厢房各一,厢房北面另有配殿一间,建筑面积约900多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于谦祠是杭州市第五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经过几年的规划与建设,已形成了包括于谦祠、于谦墓、墓道、牌坊等文物建筑与自然山林、绿地相结合的于谦祠景区。</p> <p class="ql-block"> 尚需修正完善,转载图文视频,致敬感谢作者,敬请关注美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