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美》

大中

<p class="ql-block">文字/大中</p><p class="ql-block">美篇号/9292065</p> <p class="ql-block">  《美》,是印度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拉宾德拉纳特 . 泰戈尔关于审美的一篇哲理散文,是一篇赞赏美、认识美、理解美的美文,是他以博大的胸怀、纯洁的目光、虔诚的心灵对美的敬畏、辩析和思索。因而,带给读者的是丰富的、多角度、全方位对美的感悟和品鉴。</p><p class="ql-block"> 一、认识到真实是美,崇伟是美,不是容易的事。</p><p class="ql-block"> 他从人们司空见惯的“晚霞鲜艳的恬静的黄昏” “喷薄而出的旭日”,延伸到远古的“黄昏” 和“旭日”,以及人们对大自然 “迷人的景色” “壮丽景象”的敬畏和“热烈欢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同时,他告诫人们: “在河流的交汇处,在海滩,在山峰上欣赏自然美景的地方,不曾营造自己享受的乐园”,要“以纯洁的目光瞻仰这美的伟大形象,不以享乐思想去暗淡和贬低世界的美,要学会以虔诚使之愈加真切和神圣。”甚至指责人们“在合乎心意的狭小范围内,把美当作时髦的奢侈品。” “妄图让世界艺术女神沦为女婢,羞辱她。”一个龌龊的心灵,是不配欣赏世界的美,只能是对美的亵渎和玷污。同时,一种世俗的眼光,也很难发现世界的美,也仰望不到美的崇高形象。</p><p class="ql-block"> 二、世界本性并不复杂,很容易窥见其中的美和神灵,恢弘与和谐。</p><p class="ql-block"> 当人们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时,要秉持博大的胸怀,既要全部拥抱着宇宙的整体美,又要包容“不完美和不正常之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比如,用显微镜去观察一棵大树,于高大峻拔之外,还有“树皮的层层褶皱,树丫的某些部位干枯、腐烂,成了虫豸的巢穴。”所以说,“整体是美,美不是荆棘包围的窄圈里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三、认识美需要克制和艰苦的探索。</p><p class="ql-block"> 空虚的欲望宣扬的美,是海市蜃楼。要真正地懂得美,需要完美地认识真理。只有完美地认识真理,人们才能以博大的胸怀看世界,以纯洁的目光看自然、看人类,以虔诚的心灵去感受自然美和人性美。</p><p class="ql-block"> “认识美需要克制”。狭隘片面地认识美,不切实际地张扬美,只会陷入“空虚的欲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以一株木菊花树为例,它即使结出十多枚蓓蕾,最后也只能留下几枚蓓蕾在枝头。并且,木菊花很少数朵齐放,往往一朵开了一两天后,就自动谢落了,另外一朵再接着开。这就是木菊花的“克制”。它舍弃了一些蓓蕾,恰恰是为了另外一些蓓蕾更好地开放。同时,开放着的花朵也不仅仅是为了展示自己的美而独恋枝头,它会有节制的离开,让后面的含苞待放的蓓蕾有机会一展风姿。所以说,没有“克制”,没有收敛,美就无从说起。郑板桥有一副联语:“删繁就简三秋树,领新标异二月花”。说的就是在美的创造中,要去掉“多余的东西”。要达到美的境界,适度就好。适度就是“克制”,就是收敛。</p><p class="ql-block"> 博大、纯洁、虔诚这三道关口通过了,才能“不受阻挠地看见世界各地蕴藏的欢乐”,即整体的美,和谐的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