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历史印记 共筑成长之路———淖马小学六年级研学活动

左左

<p class="ql-block">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展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淖马小学组织<span style="font-size:18px;">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参加</span>太原古县城研学活动。对于六年级的孩子们来说,这次研学活动更是一次难忘的成长经历,为他们的小学生活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  5月28日上午,同学们在老师和导游的带领下,怀着兴奋与期待的心情走进了太原古县城。巍峨的城墙、古朴的城门,瞬间将大家带入了历史的长河。同学们首先参观了太原县衙,这里是封建王朝地方行政官员行使职权的场所。在导游的详细讲解下,同学们了解了地方官署的规制,深刻理解了 “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朝后寝、狱房居南” 的传统礼制思想。通过参观各个厅堂、院落,同学们仿佛看到了古代官员办公的场景,对古代的政治制度有了更直观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在《清明上河图》馆,同学们开启了一场穿越千年的风雅之旅。通过高科技互动文创展,同学们沉浸式体验了《清明上河图》带来的美感。在寻找画中人的环节,同学们纷纷把自己的脸拍在机器中,呈现出千年前自己的职业,仿佛真的穿越回了北宋时期。接着,同学们带着 “千年前自己的身份” 进入盛世长卷投影展区,巨幅长卷让大家置身于北宋画家张择端描绘的东京汴河两岸的繁华画卷,感受到了北宋首都汴京(今开封)的繁华热闹。随后,同学们还分别体验了活字印刷术、木版年画,亲身感受了古人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  来到花馍研习社,同学们被造型精美的花馍所吸引。通过研学老师的专业讲解,大家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 定襄面塑技艺有了深入了解。在省级非遗传承人续爱花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纷纷动手尝试制作花馍。经过切、揉、捏、揪、压、搓等步骤,一个个形态各异、创意独特的花馍在同学们手中诞生。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不仅体验到了制作花馍的乐趣,还感受到了传统非遗面塑的审美价值和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文庙是祭祀圣人孔子的场所,也是县学读书之所。<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文庙,</span>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正衣冠、拜孔子,感受着传统文化的庄严与神圣。</p> <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研学活动,同学们对太原古县城的历史文化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他们知道了太原古县城的历史沿革,从春秋时期的晋阳古城到明朝重建的太原县城,再到如今的历史文化街区,每一段历史都在同学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同学们还了解了古县城的建筑特色,如独特的凤凰城设计理念、精美的古建筑装饰等。在传统文化方面,同学们学习了定襄面塑技艺、沥金彩绘工艺、活字印刷术、木版年画等非遗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本次淖马小学六年级学生太原古县城研学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走出了校园,走进了历史文化的殿堂,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储备,提高了同学们的综合能力,还培养了同学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同学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这次活动也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为学校今后开展类似的研学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