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昆明的雨已经下了一周了,加了雨水滤镜,昆明的夏有一种深绿色的湿润感。翻看书本,原来我们每天冒雨穿过的城市有那么多往事。</p><p class="ql-block"> 雨天好像让人更能静下心来看故事,尤其是看这种家族史,亦是我从小生活并且深爱着的昆明城的历史。故事好像能如雨水般流进心里去,时而静谧,时而壮阔。</p><p class="ql-block"> 作者熊景明的家,是曾经叱咤昆明的大家族。曾祖父熊廷权曾担任海关监督、丽江知府;祖父熊光琦担任过景东县县长,也当过云南富滇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外公苏涤新是云南第一代留日学生,曾作石屏县县长。父亲是滇缅公路勘探工程师,也是自来水厂厂长…</p><p class="ql-block"> 我在书里看到了他们对国与家的热爱。作者的外公苏涤新是云南第一代留日学生。他与同时代的留学生不负众望,为云南、为国家做出了无愧时代的贡献;父亲曾是滇缅公路的勘探工程师,这条滇缅公路被称为抗日战争的“生命线,由多少血肉筑成。他还是中国第二个城市自来水厂的厂长,即使在特殊的岁月,他担心的是自来水的供应。对不符合党和人民利益的事,他从不屈从;二舅坦然接受因公私合营运动,半生积蓄贡献给了国家;三舅作为公费留美的学生,他“远行未敢忘家国”,抗日图存成为他勤学的动力。我看照片上的他们,眼里尽是理想与抱负。 </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家的经济支柱,父亲极为尽责。他每月工作扣下一点烟钱和零花后,全数交给母亲;外婆家的花园里,曾有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即使后来因为历史原因无法团聚,他们也彼此挂念,爱家爱国是他们的最高价值和生命意义所在。</p><p class="ql-block"> 我在书里看到了他们对生活和工作的认真。外婆总是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面部也打理得干干净净;母亲平时不施粉黛,却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她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孩子们的衣裤都是她的旗袍改成。无论是做会计的母亲和二舅,还是做工程师和厂长的父亲,以及做幼儿园老师的三姑姑,他们都是以一种认真的态度在工作和生活。即使受到不公平待遇,二姑姑经常因表现好被评为模范教师;二舅精通业务,认真负责,几十年毫无差错。</p><p class="ql-block"> 我在书中看到了他们生命的坚韧。母亲卧病在床多年却一如既往幽默;大姨遭遇苦难却“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父亲,姑姑们和舅舅们也都在时代的黑影里,尽量散发属于自己的光。 </p><p class="ql-block"> 书里有许多亲切的昆明方言,比如“叉巴丫头”、“丑品““、“钉钉如磨”……还有昆明地名,比如“昆安巷”、“塘子巷”、“车家壁”……我要听着这些方言,找时间都去逛一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