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夏风裹挟着栀子清甜掠过校园,在草木葳蕤的五月尾声,武汉市第三寄宿中学七年级以一场别开生面的六一盛会,为少年们铺就通往星辰大海的成长之路。在马宁书记和谢志刚校长的带领下,七年级全体师生举办"扬帆正当时,追光恰少年"六一庆祝活动暨学生表彰大会与“当经典遇见AI,让阅读智动起来”读书展演主题活动,将成长礼赞与文化传承交织,让AI科技与千年文脉碰撞出璀璨火花。</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成长礼赞:在殷切嘱托中锚定方向</h3> <p class="ql-block"> 活动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少先队员们五指并拢高举过头顶,鲜艳的红领巾与金色国徽交相辉映。这份仪式感不仅是对祖国的赤诚告白,更象征着少年们从儿童向青少年蜕变的责任与担当。</p> <p class="ql-block"> 张校长的致辞成为整场活动的精神灯塔。他以"诚信与自律"为关键词,用恳切的话语为少年们指明成长航向:"在追逐梦想的航程中,唯有坚守诚信之锚,握紧自律之舵,方能在时代浪潮中破浪前行。"这份饱含深情的嘱托,恰似春风化雨,润泽着每一颗蓬勃生长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 随后,徐元淑主任进行优秀学生表彰,宣读市、区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以及品质学生名单,学生们反响热烈,现场气氛高涨。</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学生们有序上台领奖。谢志刚校长、张朝辉副校长和黄涛副校长上台为市、区优秀学生及学生干部颁发荣誉证书;张朝辉副校长、黄涛副校长、徐元淑主任和彭莹主任上台为品质学生颁发奖状。当少年们迈着自信的步伐走上领奖台,接过的不仅是一纸证书,更是成长路上的勋章,激励着全体学子以榜样为帆,向光而行。</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智阅经典:在科技赋能中对话千年</h3>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表彰仪式是对成长的加冕,那么读书展演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奇遇。当AI技术邂逅《诗经》《论语》等经典著作,传统与未来的对话在舞台上震撼上演。</p> <p class="ql-block"> 702班与713班带来的《阅见未来》,让AI化身时空导游,带领观众穿梭于历史图书馆。虚拟与现实交织的画面中,与古圣先贤展开对话。在这场奇妙的旅程中,同学们仿佛看到了泛黄书页中的文字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指引着他们探索未来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703班与714班带来的《诗经》新绎,用数字技术唤醒古老诗篇。从“七月流火”的农时智慧到“硕鼠”的社会讽喻,同学们以现代视角解读经典,探寻先民记载在诗歌中的生活智慧。那些质朴的诗句穿越三千年时光,在数字注解中焕发新生,让观众得以触摸中华文明最本真的脉动。</p> <p class="ql-block"> 707班与708班的《遇见·论语》令人拍案叫绝,巧妙地用AI连通古今。当代少年与至圣先师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仁者爱人”的智慧在AI时代焕发出新的声音。在这场对话中,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也明白了这些智慧在当今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在《千年诗心-唐韵长卷》中,709班借助AI动态还原创作场景:王勃挥毫间滕王阁云卷云舒,杜甫草堂外秋风裹挟着民生疾苦,李白酒盏里倒映着盛唐月光。这些跨越千年的文学意象,通过数字技术转化为沉浸式视听盛宴,让观众仿佛触摸到诗人们跳动的文脉脉搏。</p> <p class="ql-block"> 710班与718班以创意十足的《梦回黄鹤楼》带观众穿越千年诗境。课桌化作轻舟,屏风变作云翼。在虚实交错的黄鹤楼上,少年与李白共吟“孤帆远影”,随杜甫追问“广厦万千”。当课本里的铅字化作流动的月光,同学们深刻领悟到了诗歌的魅力,也明白了诗歌不仅是课本上的文字,更是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文化基因,等待着每一代人以新的方式将其唤醒。</p> <p class="ql-block"> 互动环节《AI主持》将全场气氛推向高潮。智能题库随机生成的诗词挑战,AR技术实时呈现的答题特效,让每个参与者都成为文化传承的主角。当715班与723班的"AI考官"抛出《诗经》考题时,台下此起彼伏的抢答声,正是少年们文化自信的生动注脚。</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童心绽放:在创意演绎中传承文脉</h3><div><br></div> <p class="ql-block"> 课本剧展演堪称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典范。717班与721班的《皇帝的新装》中,AI算法重新解构经典寓言,当小女孩的童真与智能算法碰撞,这个经典的寓言故事在平行时空有了全新的走向。同学们的精彩演绎,让大家在欢笑中对这个故事有了更深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 705班的《追月》以独特视角诠释了中国人的浪漫情怀。当数字幻境渐褪,亘古不变的星空映入眼帘,少年们用真挚的表演演绎着跨越千年的追梦故事。舞台上的"执炬者"既是古往今来的追梦人,也是当下少年自己的写照——他们以诗歌为翼,以勇气为剑,在浩瀚苍穹下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浪漫篇章。</p> <p class="ql-block"> 716班与720班创新演绎的《童区寄传》,与AI技术联袂演绎了一场生动的安全警示教育。通过十岁孩童智斗歹徒的经典故事,同学们深刻领悟到:面对危险时,沉着冷静的智慧比盲目的勇气更重要。小演员们生动展现了如何运用环境观察、心理博弈等生存智慧化解危机,为现代青少年提供了宝贵的安全自护范本。这场演出不仅传承了古典文学精髓,更让安全教育的种子在少年心中生根发芽。</p> <p class="ql-block"> 712班与722班联袂呈现苏轼主题剧,以"竹杖芒鞋"为引,带领观众漫步宋词长廊。剧中创新设置"千年对话"场景:东坡居士与当代少年围炉品茗,在电子阅读与传统书卷的交叠中,共论人生至味,生动诠释了宋词的艺术魅力与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境界。</p> <p class="ql-block"> 701班与706班联袂呈现的《月光下的少年》以创新的动态光影艺术,带领观众穿越时空,走进绍兴水乡的如画景致。生动展现了这位经典人物如何通过自身不懈努力与鲁迅先生的深厚情谊,最终冲破命运桎梏的励志故事。这不仅让课本中的闰土形象跃然眼前,更通过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让当代学子深刻体悟到时代洪流中个人奋斗与机遇交织的命运交响,见证了一个普通农村少年在历史变革中完成的非凡蜕变。</p> <p class="ql-block"> 最后登场的719班《桃花源记》,将整场展演推向艺术巅峰。借助AR技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理想国在元宇宙中徐徐展开,阡陌交通间鸡犬相闻,虚拟村民与现实演员共舞,虚实交融的舞台效果令观众如临其境。这场跨越时空的演绎,不仅是对经典的致敬,更在数字时代重新诠释了人类对理想世界的永恒追寻。</p> <p class="ql-block"> 当最后一缕舞台灯光缓缓熄灭,这场集成长仪式、文化传承与科技探索于一体的六一盛会圆满落幕。但那些闪耀的瞬间、动人的演绎,早已在少年们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愿每一位追光少年都能以经典为舟,以科技为帆,在未来的航程中,继续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少年的精彩篇章!</p> 文字 王越 朱若彤 <br>图片 陶洪忠<br>审核 张朝辉 徐元淑 彭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