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旅游~梅农~Ron的美篇

猴王旅游~梅农~Ron

<p class="ql-block">宜昌史著“双碧”</p><p class="ql-block">读袁在平《三峡史海钩沉録》及李扬《宜昌纪事》有感</p><p class="ql-block">篇❶</p><p class="ql-block">2019年秋的一天,我在带团去重庆的路上,刷手机时看到一则信息,袁在平出了一本《三峡史海钩沉録》,出于对文史的热爱和好奇,我马上联系了袁老师,希望得到这本书,袁老欣然答应,让我从重庆回来后联系取书。此前,在多次的文化活动中认识了袁老。回宜昌后我迫不及待地联系了袁老,袁老签上“梅总龙兄惠存雅正,袁在平,湘人南辕”墨宝,2019年冬月于峡口江城宜昌,并赠书两卷于我。</p><p class="ql-block">袁在平,湖南资兴人,“南辕北移”(袁笔名“南辕”)来宜昌工作至解甲归田,把青春岁月献给了宜昌大地。他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是学制5年的老牌子本科生,毕业被分配到宜昌市群艺馆工作,为省作协会员、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地方文史研究和刊物编辑工作,参与多个文化项目的的编辑出版工作,是宜昌知名的文史专家。袁老夫人龚兴华老师退休前是三峡大学副教授,长期从事文史教育工作,也是资深文史专家。《三峡史海钩沉録》为袁老夫妇合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袁老夫妇同为武汉大学校友,一文一史,文史联姻。</p><p class="ql-block"> 《三峡史海钩沉録 》于2019年7月由长江出版社出版,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熊礼汇(著名舆地学家熊会贞堂侄)以《史海觅珠话夷陵》为题为该著作序8000多字。该著洋洋68万字之巨,分“古代战争、古宜昌探源、宗教信仰、石刻考史、读史札记、先贤迷踪、文化志略”等七部分,后附编外史论两篇。其涵盖的内容包括宜昌历史、古代战争、历史人物、旅游景点、宗教文化、碑刻文化等,其历史跨度亿万年。地域涵盖三峡地区、宜昌地区、清江流域、长江流域等。该著还受录了袁老的多篇旅游文学作品。《清江源考析札记》明确了清江流域的正源问题。《访古罗汉屿》是袁老在远安旅游时间写的游记,“罗汉峪沟古战场,云涯峡谷天屏障”,仿佛让我们看到那金戈铁马的风云年代。</p><p class="ql-block">袁老夫妇治学严谨,思维缜密,为了增加此著的史学行、真实性,袁老发动了他过去的老“关系”,如宜昌本土的王作栋、陈京玺、杨世灿、冯汉斌,周德富等、杨华(重庆)等文史专家为此著共同把脉掌灯,保证了此著的权威性。</p><p class="ql-block">现实生活中,袁老是个很低调的人,朴素简单,不修边幅,为人谦逊,不装、不端、不架。外出总是拎着一个布袋,因此,在宜昌文坛有“布袋学者”之雅称。布袋里装的不是别的物品,全是书籍资料等。笔者曾作小诗一首:“本是湖湘人,在宜成白翁,文史写春秋,布袋伴平生。”袁老还是知名的“青年诗人”,尤以写新诗见长。现敬抄一首:</p><p class="ql-block">邂 逅</p><p class="ql-block">把东湖的万顷碧波汇聚到一点</p><p class="ql-block">这就是你的眼睛</p><p class="ql-block">从万里晴空裁下一段绚丽的云</p><p class="ql-block">这就是你的衣裙</p><p class="ql-block">你是夜半高悬中天的一颗星</p><p class="ql-block">这样明亮,这样炽热</p><p class="ql-block">却又是这样恬静</p><p class="ql-block">你是东窗照入我梦乡的一轮皓月</p><p class="ql-block">那样温柔,那样缠绵却又是那样深沉</p><p class="ql-block">你走了,当车轮启动</p><p class="ql-block">在江城闹市十字街尽头</p><p class="ql-block">渐渐消失了你远去的倩影</p><p class="ql-block">而于我,好久好久以后</p><p class="ql-block">耳畔依然回荡着你银钤般的声音</p><p class="ql-block">这首新诗以自然意象为抒情载体,通过层层递进的比喻构建出浓郁的浪漫主义气质,成功实现了“大景化情”的抒情转换,示范了如何用传统抒情语法书写现代人的情感经验。吟诵此诗,您很难想象这诗出自一位年过古稀的老者之手。</p><p class="ql-block">篇❷</p><p class="ql-block">今年5月25日,受远安郭璞文化研究会之邀,宜昌市传统文化研究会在陈慧敏会长带领下,去远安参加郭璞雕像落成一周年座谈会,在路上,随行的宜昌市社科联原副主席王官明老师送我一本《宜昌纪事》,持卷在手,如获至宝。此前,我再网络上得知宜昌出版《宜昌纪事》,心里痒痒,一直琢磨着如何获取这本大作。此远安之行,喜从天降,踏破铁屑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王主席真是有心之人,他老不知道从哪弄来两本,一本送给陈会长,一本送我。至此感谢王老!</p><p class="ql-block"> 《宜昌纪事》,著者李扬,1969年出生,鱼米之乡洪湖人,中共党员。年轻时来宜昌求学,大学毕业后到学校站讲台,后改行至政府部门工作,先后在西陵区学院街道办事处、西陵区政府、宜昌市广播电视台等单位担任领导职务,现任宜昌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扬还是宜昌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会、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宜昌纪事》于2025年2月由武汉出版社出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原党组成员、副主席夏潮为该著作序。该著穿越宜昌远古至当代,如青铜鼎彝凿刻出宜昌文化和文明的长河图谱,字里行间涌动着一个共产党员对宜昌山水的殷殷深情。著者用“信史+非虚构文学+评论”的方法。“以历史为经,以任务为纬,以翔实的数据为支撑,以重大事件为节点,以鲜活的故事为亮点,将叙事性表达,描写与评说融为一体,融思辨于史实,载思想于事象,深入浅出,朴实无华”(摘“序语”)。为读者提供了一部完整的宜昌文化和文明史,全方位展现了恢宏壮阔的宜昌历史脉络。该著用“宜昌从哪里来、宜昌古属‘西陵国’”到“当代宜昌的三次腾飞”等31章的巨大篇幅,勾画出宜昌的历史脉络,52万多字,可谓鸿篇巨制,浩繁卷帙。读完长卷,一部历史画卷跃然纸上,仿佛是巨大的立体画卷展现在眼前。令人荡气回肠,感慨万千。在其主要参考书目中,笔者的旧作《中国三峡导游文化》也被作者看中引用,令笔者汗颜但激动,文者的喜好不外乎自己的作品有人看,有人用。</p><p class="ql-block">笔者并不认识李扬主席,纯属以文识友。虽未谋面 观其相片,眉清目秀,干净利索,一身正气,是个美男子,其风骨可见一斑。李主席身居领导之位,事务繁冗,闲暇之余,潜心研史,实在令人佩服。李主席还是知名的书法家,造诣颇深,是跨界文化高手,其书法作品入展过省级专业展览。</p><p class="ql-block">篇❸</p><p class="ql-block">掩上“双碧”,用眼观其厚度,估有8厘米多,很重很沉。“双碧”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其触角涵盖史、文、经、建、旅、艺、学、军等学科领域。时至目前,宜昌文史方面的著述有不少,但类似“双碧”的大部头著述还真没发现(笔者狭隘,一孔之见)。如果把袁老的《三峡史海钩沉録》作为宜昌专史,那么李主席的《宜昌纪事》则可作宜昌通史。双峰竞秀,两山对峙,一专一通,互为依托。是难得的“读本体”史作之大著。</p><p class="ql-block">史书编辑是一项复杂而严谨的工作,需要结合历史学方法、文献学技巧和学术规范。衡文论史,文离不开史,史离不开文,二者相得益彰,为鱼水关系。史书编辑最重“实”不“虚”,人物、事件等都得有出处,有依据,不能凭空主管臆断。“双壁”对于宜昌历史的挖掘,作者严谨缜密,多方印证,参编书目数百卷,对于宜昌历史做了深入细致的梳理和钩沉,可谓呕心沥血,孜孜不倦。</p><p class="ql-block">为了完成此篇小作,我专门打电话向袁老请教,问其作品完成用了多少时间,袁老答曰:“时间无法计算呢,几年也对,数年也算。”李主席的《宜昌纪事》,从他10多年前在基层工作时就开始琢磨此事,从《学院印象》到《西陵记忆》,从《西陵风物志》到《西陵寻梦录》,为完成《宜昌纪事》打下了坚实的“伏笔”。</p><p class="ql-block">《三峡史海钩沉録》及《宜昌纪事》“双碧”是宜昌近年来少有的文史力作,是学术性很强的“读本体”大著,也是传播宜昌文化的“宜昌读本”。是深入贯彻建设文化强国精神的重要文化成果,可喜可贺,振奋人心。二位学者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兢兢业业的文化情怀,值得学习,值得推崇。“双碧”的付梓,也为我们研究宜昌传统文化,挖掘宜昌文史源脉,助力宜昌创新发展提供了范例。</p><p class="ql-block"> 2025年端午</p><p class="ql-block">— 梅龙者(笔名农夫),屈原故里人也,本科学历,英语及法学专业。中级导游,馆员。昔为教员、公务员、导游员,今养老一员。兼职主讲文旅、文史之学于耋年学府。习英文,兼修文、史、旅、法,雅好舞文弄墨,乐游山川景秀。兼宜昌市作协会员、宜昌市传统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旅游文学协会会员、中国新诗协会会员、辑成个人独著4卷,发字文过百万于全国数家媒体。通联:13907202777</p><p class="ql-block"><br></p> 宜昌史著…"双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