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些日子漫步长春云朗艺术商业街,转角处几盆石榴盆景如瞬间吸引了我的目光。虽不及自然生长的那般壮硕,可那千姿百态的植株、枝叶间错落有致的穿插,恰似一幅灵动的水墨小品,于市井喧嚣中自成一方清雅天地。我驻足良久,细细端详,只见虬枝间新叶舒展,嫩芽鼓胀,即便身处方寸花盆,亦难掩蓬勃生长的生命力,令人动容。我赶忙掏出手机,将这份鲜活收录下来。</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中,我反复观看拍摄的视频,沉浸于对石榴的深度观察与体悟中。这才恍然,眼前的石榴虽以盆景之姿示人,本质却是扎根木本的生命。在长春,石榴多以盆栽形式出现在庭院、商铺,鲜少能长成参天大树般的粗壮模样。这一发现,让我愈发笃定:身为画石榴的创作者,必须走出画室,投身生活,用双眼捕捉石榴的生长轨迹,用镜头定格它的每一处细节,方能洞察枝脉走向与叶片脉络间的精妙关联。</p><p class="ql-block"> 石榴成熟时咧嘴的模样,恰似人们常说的“笑口常开”,寓意吉祥。可现实中,自然裂开的石榴并不多见。这便要求我们在创作时施展艺术的魔法——适度夸张、精准概括,方能将石榴那憨态可掬、饱满欢愉的神韵淋漓尽致地展现于宣纸之上。</p><p class="ql-block"> 回首这二十余载的水墨石榴创作之路,其间满是探索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我在墨海艺途不断摸索,逐步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笔墨语言,同时也悉心研习古人佳作,汲取艺术养分。潘天寿先生笔下的石榴,枝干如铁,以苍劲之笔勾勒出岁月的厚重;线条似刀,力透纸背间尽显生命张力。临摹其作品时,仿佛能穿越时空,触摸到他创作时奔涌的激情。</p><p class="ql-block"> 古人的智慧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通过临摹,我在笔墨运用上不断突破,尝试将传统技法与写生所得深度融合。从观察生活中的石榴形态,到将其转化为笔下的水墨意象,每一次挥毫都是对传统的致敬,亦是对创新的追寻。我期许着,能在众多石榴画作中另辟蹊径,追求独特的艺术风貌,赋予水墨石榴新的生命力与时代气息。</p> <p class="ql-block">杨峰 石榴四条屏</p> <p class="ql-block">杨峰 石榴四条屏</p> <p class="ql-block">杨峰 石榴四条屏</p> <p class="ql-block">杨峰 石榴四条屏</p> <p class="ql-block">杨峰 石榴四条屏</p> <p class="ql-block">杨峰 秋实</p> <p class="ql-block">杨峰 珠玑满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