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太极拳的传承</p><p class="ql-block"> 1.家族传承</p><p class="ql-block"> (1)始祖创立:太极拳各流派大多由家族始祖创立,如杨氏太极拳由杨露褝创立于河北永年,后由家族、亲族世代传承杨氏太极拳技艺。</p><p class="ql-block"> (2)代际传递:在家族、亲族内部,长辈将太极拳传授给晚辈,如杨露禅将杨氏太极拳法传给杨班侯、杨建侯等,杨建侯又传给杨澄甫等。</p><p class="ql-block"> (3)保留技术本体:这种传承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太极I拳技术的本体,且可通过家族传承脉络追溯太极拳技术体系的演变。</p><p class="ql-block"> 2.师徒传承</p><p class="ql-block"> (1)传统拜师:经由传统拜师仪式确立师徒关系,拜师仪式庄重、隆重,通常择吉日举行,会供奉本门先人牌位或挂像及祭祀用品,门内弟子和来宾分开就坐,入门弟子行拜师礼。入门弟子以入门时间早晚为序排列。第一个弟子为开门弟子,最后一个弟子为关门弟子。</p><p class="ql-block"> (2)口传身授:师父通过言传身教,将太极拳的套路、劲力、技法及器械等传授给徒弟。</p><p class="ql-block"> (3)传承谱系:各流派通过师徒传承形成传承有序的谱系,如杨氏太极拳有杨露禅、杨班侯、杨澄甫等传承人。</p><p class="ql-block"> 二、太极拳的传播</p><p class="ql-block"> 1.社团组织</p><p class="ql-block"> 社团组织是指太极拳传承者和爱好者自愿结合组织起来的从事太极拳运动的非营利的群众组织。如太极拳协会、学会、研究会、辅导站点等。</p><p class="ql-block"> 2.机构培训</p><p class="ql-block"> 社会培训机构、武术学校、场馆等开展培训班,教授太极拳。这些机构为太极拳的传播提供了专门的和师资力量,使更多人有机会学习太极拳。</p><p class="ql-block"> 3.社区培训</p><p class="ql-block"> 针对青少年、老年群体等人群,开展的社区培训较为常见,让太极拳走进社区,面向广大群众进行普及推广。</p><p class="ql-block"> 4.教育融入</p><p class="ql-block"> 太极拳已进入正规教育体系,纳入中小学和大学教育课程,为太极拳的传承、传播培养新生力量。</p><p class="ql-block"> 三、传承与传播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太极拳的传承是基础、是根本,太极拳传播是发展、是枝叶,两者结合起来为根深叶茂。太极拳在传承基础上传播,在传播基础上发展。只重视传承,而忽视传播,太极拳就不能发扬光大;只重视传播,而忽视传承,太极拳质量会步步下降,甚至重要的技法会失传。</p><p class="ql-block"> 传承一般具有专业性、继承性、约束性、责任性等特点,在拳技质量上要求高质量,对门派的内容必须系统掌握,并有责任传给下一代;传播一般有群众性、灵活性、自发性、娱乐性等特点,在拳技质量上要求较松,随个人喜爱选择,没有责任性。</p><p class="ql-block"> 四、师徒关系的主要特点</p><p class="ql-block"> 1.尊师重道。包括:弟子对师父的尊重,对拳种的自信,对师承关系的珍惜。</p><p class="ql-block"> 2.严格规范。包括:入门规范,武德规范,礼仪规范、授拳规范。</p><p class="ql-block"> 3.情感深厚。包括:亦师亦友,亲如一家,相互扶持,共同进步。</p><p class="ql-block"> 4.传承责任。师父有责任和义务将太极拳的技术和文化传承下去,培养出优秀的徒弟,使太极拳发扬光大。徒弟有责任传承师父的技艺和精神,继续教授徒弟,将太极拳传承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