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的端午偏巧撞上了儿童节,两个节日撞了个满怀,竟把空气都撞得活泼泼地颤动了。广场上大副的画报下面聚集了很多孩子在玩耍。</p><p class="ql-block"> 今清早起来,推开房间门便见母亲刚把艾草与大蒜扎成一束挂上门楣,青绿修长的叶子上还凝着露水珠子。我凑上前去,一股微辛的清气扑面而来,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一样的气味,仿佛无数个青涩的初夏拥挤着涌进鼻孔里。艾草的气息向来是端午的先锋,这气息一年年弥散开,如同时光自身散发出的幽微气味,唤醒我身体里沉睡的童年记忆。</p> <p class="ql-block"> 发现母亲的手腕上,系上了五色丝线,鲜艳得像是从朝霞里截取的一小段虹彩。我忍不住伸出手,向老母亲撒娇,让她也帮我绑上一根。我举起手来端详,那丝线仿佛自己会发光。偶尔听到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他们手腕上的彩绳便也跟着上下翻飞,宛如一串串小小的彩色翅膀,载着童年的雀跃鼓荡不休。对于这五色精致的彩绳,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更像是束缚,那时候总觉得它经不起汗水和尘土的消磨,不过几天功夫,便已褪色黯淡,缠在腕上如枯藤般惹人烦厌了。总会偷偷扯松了它,预备找个时机彻底解放手腕——这小小的彩色翅膀,终究驮不动一颗日益向往天空的心了。</p> <p class="ql-block"> 端午节前后,雄黄酒的气味浓烈地弥漫在空气里,苏州人比较注重传统节日,这成了家家餐桌上不能少的东西。母亲照例蘸了酒液,在我女儿的额上画“王”字。酒痕沁凉,女儿本想伸手去擦,却被母亲拦住:“别动,辟邪的!” 我低头看见她眼中含着温煦的笑意。可那凉意刚散,隔壁的阿毛忽然跑进来,他的额上竟被他的姐姐画了一只歪歪扭扭的小老虎!两个孩子互相指着对方额上奇异的图案,哈哈大笑起来,清亮的笑声在屋里撞来撞去——原来辟邪的符咒,竟也防不住童年恶作剧的偷袭。</p> <p class="ql-block"> 对于吃货来说,小时候过端午节,最吸引我的还是厨房里的动静。粽叶的清香早被水浸得饱满四溢,糯米和红豆在盆里静卧着。母亲的手灵巧地翻折着粽叶,填米、裹紧、捆扎,一气呵成。我忍不住也去帮忙,却总也包不拢,糯米粒调皮地从指缝和叶隙间纷纷钻出。母亲见我手忙脚乱,实在不愿我多浪费了一粒米,总会笑着递过几片粽叶说:“别包粽子了,给你折个小船玩吧。” 我依样折起,一只尖尖的绿色小船便在掌心成形了。我捧着它跑到院中盛满清水的大盆边,郑重地将小船放进水里。风来吹皱水面,小船便载着满满的童稚想象,悠悠荡荡驶向渺茫的远方——这粽叶叠成的小舟,驮载着比米粒更轻盈的梦,一直陪伴了我的整个童年。</p> <p class="ql-block"> 到了傍晚时分,锅里终于飘溢出浓郁的粽香,如温暖的云雾般弥漫整个屋子。女儿迫不及待剥开一个,热腾腾的糯米裹着蜜甜的红豆沙,滋味直透心底。正吃着,阿毛举着他那只画着老虎的额头又来了,手里还捏着一只纸折的龙舟。女儿掰开手中温热的粽子,分他一大块,两个孩子坐在门槛上,边吃边商量着明日如何放他的龙舟下水。这好像是我对女儿与端午节最清晰的记忆了。糯米粘在嘴角,甜意却一直渗入心底最柔软的角落——原来分享的滋味,竟比独享更甜几分。这或许就是童年中最美好的回忆吧!</p> <p class="ql-block"> 当艾草的清芬悄然弥漫于街巷,手腕间的彩线辉映着童真的笑颜,额上朱砂的“王”字与墨画的小虎面面相觑,厨房里蒸腾的粽香又氤氲着无边的幻想……这些细碎的光景,这些充满笑声场景,还有那甜蜜的馨香,便如同珍藏于岁月深巷里的珠贝,把整个童年的记忆都点亮了。</p> <p class="ql-block"> 原来节日最深长的滋味,不仅在于舌尖尝到的软糯甘甜,更在于心间那种无拘无碍的温热。岁月如河水般奔涌不息,童年终会顺流漂远,然而某些时刻却沉潜下来,如同河床深处安稳的石头——那是雄黄酒点染的嬉闹,是粽叶小舟载着的奇思,是伙伴分食时粘在腮边的米粒与笑意。</p> <p class="ql-block"> 人生之河汤汤,童年小舟终将消逝于远方烟波。但每逢粽叶飘香、彩线重系的时节,那童稚的清波便仿佛重漾心间——它轻轻提醒我们,纵然行过千山万水,每个人心底都藏着一个未曾解缆的孩子,守着那枚用粽叶折成、永不沉没的小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