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知青的故事,留守版纳三十载,知青篇(39)2025年6月1日

李林妹

<p class="ql-block">上海知青王龙英说</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是一名67届初中毕业生,在毛主席“上山下乡”的号召日离开上海,来到云南东风农场温泉分场七队,成了无数知青中的普通一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西双版纳,农场三十几年的生活中磨练了我,使我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勐龙记忆组稿,我感谢编委会能给我这次机会,让我得以表达自己的想法,讲述我所经历的风风雨雨。</b></p><p class="ql-block"> 备注:王龙英因患肾病,后回到西双版纳治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去世。</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如果说我这个人和其他知青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在知青返城大潮中,我仍然留在了农场,成了一名“农场留守者”,而且这一留就是31年。在温泉分场七队,我干了整整19年。1987年3月我被调到二队,这一干又是13年,直到2000年3月退休。16岁花季离开上海,等到退休重回上海,我已是一个两鬓斑白的中年人。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第二个故乡--美丽的西双版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几十年来,我亲身经历了东风农场风风雨雨的变化,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最愉快的日子,是和大批知青一起过着集体生活的时候,最遗憾的是1979年底大批知青回沪,我却因为和农场老职工结婚,按当时的政策只能继续留在农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大批知青回沪后,我担任了收胶工,这一干就是6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87年我随丈夫鲁天元调入二队,鲁天元担任生产队队长,我担任经济员,在这岗位上我一直干到退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工作年年受到好评,多次被评为总场或分场的先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批知青回沪后,我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留下的知青决不能落后,一定要为知青这个称号增光,作出成绩给大家看!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协助领导做好队上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当好连队好管家,并尽力为职工利益着想,少为自己打算。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连队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提高,职工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我和担任队长的丈夫得到了职工的好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但使我最痛苦的是我最亲爱的丈夫鲁天元去了天国,永远离开了我和孩子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感谢农场各级领导们在生活和工作上给予我大力支持和关怀,使我能带大两个女儿,在边疆的31年生活使我活得很充实、很知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直至2000年退休回沪。</b></p> <p class="ql-block">资料来源:勐龙记忆</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AI文生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