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樽(おたる,Otaru),日本北海道西南部港口城市,是日本三大都市圈之外的札幌都市圈的组成城市,札幌的外港。临石狩湾。人口17.4万(1986)。1922年设市。三面临山。湾内港阔水深,为天然良港。北海道西海岸经济中心之一。工业以食品、金属加工、木材、机械等为主。小樽在北海道西部,面临石狩湾,约在100 年前作为北海道的海上大门发展起来,极尽繁荣,不少银行和企业纷纷来此发展,甚至被人称为“北方的华尔街”。昔日运河里曾拥挤着无数装卸货物的舢板,沿岸都是砖石结构的仓库,一派繁忙景象。如今这些仓库建筑都改成了玻璃工艺品商店、茶馆、餐厅和大型商铺。<div><br></div><div>“小樽”一词语源自阿伊努语(北海道原住民)ota、oru、nai,意为砂岸中的河。原名钱函,因为此地青鱼产量丰富再加上当时为建设札幌所用的建材皆由此港输入,因而一度发展成为北海道要港口之一。<br><div><br></div><div>小樽就是这么一个八爪鱼般的城市。她娇小玲珑,却也应有尽有。第一次到小樽的时候,正是北海道冬天快要来临的10月末,游客的淡季,初雪还没有降临,湿冷的天气酝酿着萧瑟的气息。在码头旁找到了一家脚踏车出租的 店,在运河外围逛了起来。运河两旁的树,叶子全部都已落了,只剩下艳丽的橙红色果实,抢走了两旁的仓库古色古香的风华。<br></div></div> 小樽(おたるotaru)有“坡城”之称,城内多坡路,其中有取名为“地狱坡”的陡坡和斜而弯曲的舟见坡。冬日滑雪场的背后有一座天狗山,从山上的瞭望台俯瞰,不仅能将市容尽收眼底,还可以极目远眺港湾风景,这里设有索道车,供游客上山用。曾经是日本最大的港口。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小樽》</b></p><p class="ql-block">薰风漫卷海云柔,夏色盈城翠欲流。</p><p class="ql-block">百年轨道穿青嶂,几缕薰衣染画楼。</p><p class="ql-block">玻璃盏盛琉璃浪,白鸟声衔碧玉洲。</p><p class="ql-block">欲枕涛声听夜曲,盐灯影里醉清游。</p> 让日本北海道成为大自然的一块净土,特别是靠海的小樽,清纯得像《情书》中的情景。小樽从原本只是一个小渔村,后来成为指定的国际贸易港,但繁华过后却成了一个落漠的小港口,人口外流、国际货轮不再,小樽却能善用旧有、废弃的仓库等公共设施,由一个过气的小商港,发展成观光重镇、浪漫之都。 小樽的海拔高度仅3米。 而小樽最出名的玻璃工业,也让这个城市有“灯的故乡”等美誉,看精致的玻璃工艺,是小樽另一种浪漫。琳琅满目的玻璃用具、艺术品及家饰罗列满街,有高级豪华的专卖店;也有卖各种小饰物、玩具的路边摊。市区有多个玻璃工艺工厂,里头的玻璃艺品琳琅满目,小到常见的咖啡棒,大到华丽的大花瓶,让人看得目不暇给,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玻璃制品、灯罩饰品,还有众多的玻璃手工品可自由选择。日本的工匠们从海洋中获得了灵感。 小樽的音乐盒堂也是很有名的景点之一。自小樽开港之后,西方的乐器渐渐地传入日本,许多店铺也开始贩售起音乐盒,在不知不觉间音乐盒竟然就这么成为了小樽的名产之一。小樽的音乐盒堂共分为两馆:本馆与二号馆。小樽的音乐盒堂可以说是日本数一数二的音乐盒堂展览馆,光是展览馆内的音乐盒就超过三千件,其中还包括了极具收藏价值的洋娃娃音乐盒以及自动演奏的音乐盒等,都是相当有纪念价值与收藏价值的音乐盒。在市面上几乎看不到的传统型的音乐盒,在小樽的音乐盒堂内都看得到。此外,音乐盒堂内也有一些音乐盒是供游客选购的,让喜爱音乐盒的游客也可以带回家做纪念。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老旧留声机》</b></p><p class="ql-block">檀纹暗刻流年字,铜喇叭衔旧日歌。</p><p class="ql-block">断续齿痕磨夜月,旋回黑胶渡星河。</p><p class="ql-block">松针涩响沉箱底,流萤虚影漾帘波。</p><p class="ql-block">指停声寂魂难寂,一柱沉香袅未央。</p> 玻璃工艺品中有不少使用蓝色和淡绿色,正是大海的象征。在风铃的音乐声中,人们不由自主地爱上一个个冰冰的玻璃制品,最出名的“北一硝子”里还可以观看制作过程,游客还可以参观玻璃工作室,见识一下不断变化形状的吹空绝技。 长夜灯,当年小樽海关灯台。 在小樽,有的咖啡馆在观光客喝咖啡前,就会让客人自行选用印有小樽市容、运河的瓷杯,喝完咖啡后杯子则让观光客带回家当纪念品,颇具创意。 小樽是一座非常欧洲的城市,而它的欧洲风,又是非常日本式的。沿着运河,我看到了据说是漫画将太的寿司取材的寿司通,也找到了小樽著名的北一硝子(玻璃)工房,以及展示音乐钟的海鸣楼,VENEZIANA美术馆,还有由仓库改建而成的经典咖啡馆海猫屋,在火炕旁边轻轻的喝了一杯咖啡,掏出随身的笔记本,卸下那些日子以来的爱恨忧喜。 <p class="ql-block">历史建筑</p> 小樽到处都是博物馆,也到处都是美食餐馆。第一个晚上,和朋友选了一家叫做运河仓库的炭烧海鲜馆,我们叫了两人份的海陆大餐,原以为日本物价甚高,东西送来,令人傻眼,除了美味的北海道牛排及香肠、蔬菜之外,还有龙王蟹、赤贝、各州说不出名字,比手掌还巨大的贝类,以及超过十条以上的新鲜海鱼。我们拼了性命般的吃着,最后还是有五、六条鱼死不暝目眼睁睁地看着我们,一个人的费用不到人民币三百元,竟然可以受到这样的隆重招待,恍然如梦。 学生们在小樽运河处照全班合影,也许是要毕业了。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小樽运河》</b></p><p class="ql-block">霜刃雕痕刻晚秋,盐灯垂影钓江流。</p><p class="ql-block">百年石埠沉星斗,半阙船歌渡客愁。</p><p class="ql-block">铁索悬波琴欲语,玻璃映浪月如钩。</p><p class="ql-block">最怜灯火阑珊处,一橹摇碎五更幽。</p> 现今的小樽运河肇始于明治29年,当时本地已是北海道仅次于函馆的第二大城,但后来由于利益分配问题导致工程延宕、以舢板作为接驳工具的方式在当时也已落伍,因此日后随着札幌的快速发展对照下,小樽便日渐没落,直到昭和61年时将运河重新定位在代表小樽的浪漫及历史后,才又逐渐吸引观光客的来到。 小樽运河可说是小樽的标志,到小樽旅游的话一定要到运河一游。小樽运河建于1914年,长约1.3公里,宽约40公尺。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的发展,小樽运河仅剩下其中一部份了。在小樽运河的两侧是大正年间以砖块搭建的小村仓库群,搭配上小樽运河边的煤气灯,倒映在河面上的景致相当的迷人。若想要拍下小樽运河最美的状态,要到浅草桥或是中央桥上拍摄,也因为如此所以这两座桥总是塞满了抢拍小樽运河美景的游客。 小樽港 <br>傍晚时分在富有欧洲浪漫气息的小樽运河畔,漫步于罗曼蒂克的古老街道。不论大街小巷,人行道旁的空地一定是种满了五颜六色的花草,商家门前店旁没有空地、也都有可提式木盆、木桶的花草盆栽,垃圾筒、坐椅等各式街道家具也井然有序颇具匠心,不但欧式的旧建筑物一一挂上了市政府指定历史建筑物的衔牌严加保护,就算是新建的建筑物或老房子翻新,也刻意建成欧式建筑物的立面假墙,营造出整体都市的欧式风格,这点点滴滴都看得出市民与政府的用心经营。 小樽市博物馆建于明治26年,原为小樽的旧仓库,后来则被指定为小樽的历史建筑物之一。小樽市博物馆的外墙是由小樽及札幌的软时所建造的,因此怀旧的风味相当浓厚。博物馆内展示了小樽市于明治时代作为贸易商港时,文化与商务繁盛的一面,博物馆内共有两个展览厅:一号展览厅展示的是复制的模型,模型内容是明治时期时小樽商港内的各式店铺与当时的街景,以重现当年的街道风情,富有历史的纪念意义;二号展览厅展出的则是介绍小樽自然生态的模型,各有不同的特色,有兴趣的游客可在此稍作停留,慢慢的逛博物馆,以增加对小樽的认识。 旧建筑 <p class="ql-block">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部分文字由元宝创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