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凌晨三点,胃袋突然发出熟悉的讯号,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阜阳东关小吃街的画面,舌尖仿佛已经尝到了那浓郁的麻酱香气。格拉条,这道刻在阜阳人DNA里的美食,总是在不经意间勾起心底最深处的乡愁。</p> <p class="ql-block">在青岛的街头巷尾,寻遍每一家面馆,都找不到那碗魂牵梦绕的格拉条。这里的面食精致细腻,面条入口顺滑,却少了格拉条的粗犷豪迈。格拉条的“格拉”二字,光是念出来,就带着一股利落劲儿。老板手持长长的竹筷,在沸水中快速搅动粗面,手腕一抖,面条便被精准地捞入碗中,动作行云流水,充满了生活的节奏感。</p> <p class="ql-block">还记得小时候,每天清晨最期待的,就是跟着父母去吃格拉条。那时候的小吃街还没有翻新,木质的桌椅上沾满了岁月的痕迹,墙面上斑驳的油渍见证了无数食客的来来往往。老板掀开锅盖,热气瞬间升腾而起,氤氲中,他熟练地调制着酱料。浓稠的芝麻酱、喷香的辣椒油、新鲜的荆芥,再淋上一勺骨汤,一碗格拉条便有了灵魂。用筷子挑起面条,酱汁如瀑布般倾泻而下,每一根面条都裹满了浓郁的酱料,送入口中,先是芝麻酱的醇厚,接着是辣椒油的刺激,最后荆芥的清香在舌尖散开,那滋味,从胃里暖到心口,让人忍不住发出满足的叹息。</p> <p class="ql-block">如今在青岛,吃着精致的早餐,看着窗外匆匆而过的行人,总会想起阜阳小吃街的热闹场景。凌晨五点,格拉条摊子前就已经排起了长队,有刚下夜班的工人,有早起上学的学生,还有像我这样馋这一口的老街坊。大家挤在狭小的空间里,捧着碗站着吃、蹲着吃,一边吃一边唠着家常,空气中弥漫着食物的香气和人们的欢声笑语。那种烟火气,是青岛这座城市的咖啡馆和面包店无法给予的。</p> <p class="ql-block">除了格拉条,阜阳的美食江湖里还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美味。卷馍的豪迈,两张春卷皮裹着卤蛋、豆皮、面筋,沉甸甸的一大个,咬上一口,满满的都是料;枕头馍的憨厚,白白胖胖,麦香四溢,撕开一块,蘸着辣酱吃,简单却美味;浮子茶的热烈,甜甜的米酒配上桂花,喝上一碗,浑身都透着舒坦。这些美食,构成了我记忆中最温暖的味觉坐标,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忘却。</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美食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在青岛,我感受过红瓦绿树的浪漫,品尝过啤酒海鲜的鲜美,这座城市的精致与现代让我着迷。但阜阳的美食,却承载着我的童年回忆和浓浓的乡情。每当思念家乡的时候,我就会走进厨房,试图复刻格拉条的味道,可无论怎么努力,都做不出记忆中的那个味儿。或许,格拉条的美味不仅仅在于它的口感,更在于它背后的那份乡情,那份与故乡紧密相连的情感纽带。</p> <p class="ql-block">又想吃格拉条了,想吃阜阳的美食,更想回到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那里有我的亲人,有我的朋友,有我熟悉的街道和建筑。青岛是我的暂时驻足地,给了我追逐梦想的舞台,但阜阳永远是我心底最柔软的牵挂。我想,无论未来走得多远,我都不会忘记阜阳的美食,不会忘记那片土地上的点点滴滴。因为,那是我的根,是我无论如何都割舍不下的故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