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儿时端午今又忆,叶里糯米为谁香</b></p> <p class="ql-block"> 微风习习,杨柳袅袅。</p><p class="ql-block"> 清晨,初夏的北国江城,凉爽宜人。我走在大街的早市上,卖粽子的吆喝声不绝于耳,像是唯恐人们忘记了这个端午节。</p><p class="ql-block"> 映入眼帘的是五彩缤纷,形态各异的纸葫芦和荷包。端午节的气氛满满地装了一城。</p><p class="ql-block"> 佳节是思亲的时刻,思亲的时候我喜欢静静的沉思,因为沉思可以穿越时空,往返记忆。</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农村,儿时,家境贫寒,父亲教学母亲务农。奶奶没有姑娘姥姥没有儿子,自然我们兄妹就多了两个亲昵疼爱的老人。</p><p class="ql-block"> 因为家乡的端午节正是三夏大忙的季节,多数人家端午节过得马马虎虎,而我家因为有奶奶和姥姥,尽管那时物质极度贫乏,我家的节日过得总是仔仔细细。</p><p class="ql-block"> 在我六七岁的时候,只知道过节可以吃到好吃的,不知道端午节是个什么节,更不知道屈原是谁。</p><p class="ql-block"> 一个端午节的早晨,太阳刚刚升起,大概是没有小孩子的扰闹缺乏过节的气氛吧,奶奶早早把我从睡梦中叫醒,姥姥给我戴上她巧手缝制的荷包,艾香沁人肺腑。我洗脸的时候看到她俩炸好的几根果子和几个油糕,馋得我口水直流,伸手要吃,奶奶说 :“别急,到咱家自留地薅两个懒南瓜(现在叫西葫芦)回来再吃。”</p><p class="ql-block"> 我只好咽下口水忍着馋,服从着奶奶的命令。凉爽的空气里,飘着沁人肺腑的棉籽油香,缕缕炊烟透着人们期盼已久的节日喜庆。路边的小草顶着晶莹剔透的水珠,像明亮的眼睛闪闪发光,柳树在微风吹拂下,频频向我招手,远处传来:“光顾光顾,五月端午”布谷鸟悦耳的叫声,我沉浸在无比幸福和快乐的气氛里。</p><p class="ql-block"> 兴致勃勃的我,头上顶着一片南瓜叶子,像草帽一样迎着阳光,嘴里嚼着从别人地里薅的一根未长成的带着泥香的小黄瓜,抱着两个懒南瓜,连跑带颠,回去享受奶奶姥姥的美味佳肴了……。</p><p class="ql-block"> 那个端午节的情景化为美好的记忆经过了几十年的时空,至今仍历历在目,滴滴在心!逝水东流,时光荏苒。屈指算来,两位老人离开我们已经十几个年头了。</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月饼不用蒸,粽子不用包,逢端午中秋节,各地的特色月饼粽子大包小盒,满满登登,论质论量都远远好于过去,但,却没有了过去过节的那种味道和感觉,更没有了奶奶姥姥的亲昵和疼爱。</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来到了松花江畔,滔滔江水如同时光流年,淡去了我多少回忆,却始终改变不了我对亲人的绵绵思念。让我在这个端午节里,用一首诗来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江宽水缓雾茫茫,孤棹随波愁意长。</p><p class="ql-block">酒影徒添杯底泪,粽心空有桌头香。</p><p class="ql-block">鬓华辗转思亲梦,屋老凄然念远郎。</p><p class="ql-block">野渡无人终见月,清辉照我走他乡。 </p><p class="ql-block">于北国江城 王耀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