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海岛印象》</p><p class="ql-block">一场属于发小刘庆丰的光影独白。</p><p class="ql-block"> 我的发小刘庆丰,笔名“流色”,是位编辑。他在东极青浜岛的作品让我惊艳——从拍摄到剪接全由他一人完成,镜头下的画面像一场视觉盛宴,每一帧都透着新意。拍摄构图大气,制作节奏利落,配乐更是恰到好处,看着屏幕里壮观的景致,恍惚以为置身异国他乡。震撼!!!</p><p class="ql-block"> 这让我想起曾在福建漳州东山岛小住的十余日。岛上建筑现代感十足,独幢别墅鳞次栉比,渔村人过着怡然自得的慢生活。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他们几乎每家都有海边养殖场。(围海养殖海产品)每天的海鲜像城里的应季蔬菜般丰富。东道主每天去海边前总会笑盈盈地问:“今天想吃啥?鲶鱼、生蚝、鸡围虾,还是蛤蜊、青口?……”商家直接在海边交易,新鲜得能看见浪花的痕迹。有趣的是,本地人几乎不吃自家养殖的海产,许是吃膩了便想寻些“别处的滋味”。</p><p class="ql-block"> 更让我惊讶的是当地渔民的居住条件之优越。儿子朋友的家共是三栋独幢房屋。(自家住一栋,其余二栋闲置。有南洋回来或亲朋好友备着)三层或四层的独幢小楼,豪装之余竟还装了电梯。这哪里是印象里的渔村!?分明是超出认知的富裕与闲适。</p><p class="ql-block"> 当地的殡葬文化也颇有特色。全村人知根知底,遇上红白事便全员出动——每家派一人,毛巾系在手上,先在庙中聚集,再绕村巡游一圈,最后回到庙中听主持人用闽南语念诵。可惜我听不懂当地方言,只能感受那份全村谐和同心的氛围。三日后入土,仪式便算完成。村里稍年轻些的还能说普通话,与吾同辈人大多只讲闽南语,想深入打听风土人情,还得先“辨认”谁能交流,倒也添了几分探寻的趣味。</p><p class="ql-block"> 那些日子里,在东山岛的悠闲让人恍惚觉得与欧洲小镇的生活模式接轨——阳光、海浪、慢节奏,还有藏在烟火气里的富足,难怪发小庆丰的镜头总能捕捉到生活里的诗意、惬意!</p><p class="ql-block">吾喜欢玩岛屿,喜欢被海水孤立的,四周深蓝格局的岛。曾去斯里南卡岛国和马尔代夫(2次)多个岛上深度游。过后又去了马尔他、希腊🇬🇷的扎金斯岛。从希腊乘飞机✈️45分钟抵扎金斯岛。驱车前往山顶,俯瞰全景。然后呢顺坡坡坎坎小径长下(直抵沿海山峦)那简直是野性十足的考验,陡峭.乱石小径,步步充🈵挑战!仿佛天设障碍赛道!(完全是在杂草丛中穿梭。充分诠释路是人走出来的。)</p><p class="ql-block">南亚、欧洲、国内的岛屿(涠洲岛、漳州东山岛)的风格截然不同、风土人情,饮食文化迥异。感受了,体味得太深刻。比较了才明白,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道理。(游历中很多糗事、趣点、奇葩事儿就不一一例举,只当小插曲!莫名的治愈啊!仅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