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广财山组建挺进师:</p><p class="ql-block">1935年1月16日,红十军团参谋长粟裕、政委乐少华等率831人的先头部队从程家湾胜利突围,直到到德兴大小坪,等待接应方志敏带领主力部队在此会合,半个月仍无好消息,在化婺德苏区梧风洞安置300伤病员之后,2月初,寻找到达闽浙赣省委驻地德兴绕二广财山。</p><p class="ql-block">1935年2月上旬,由代理书纪关英主持,在横峰槎源坞召开省委扩大会议,率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800余人突围出来的粟裕、刘英、乐少华、涂正浓等出席会议,会议作出具体部署:</p><p class="ql-block">(1)实行战略性转变,根据地军民全面转入游击战争,把苏区划为三大游击区,成立信河、乐河、(开)化婺(源)德(兴)三个特委,特委书记兼任游击大队政委;</p><p class="ql-block">(2)原省委书记曾洪易已叛变投敌,经中央同意,由关英正式接任省委书记;</p><p class="ql-block">(3)遵照苏区中央分局的指示,传达了中共中央2月5日和13日电示,决定将红10军团突围出来的部队和红30师第1团共538人,编成红军挺进师,由师长粟裕、政委刘英带领,挺进浙西南,开辟新苏区,省委率红军独立团和直属游击大队在磨盘山、三县岭一带就地打游击。</p> <p class="ql-block">粟裕、刘英挺进师在广财山经历两次突围失败之后,1935年2月27日,在广财山誓师,进行第三次突围…</p><p class="ql-block">第一次突围:</p><p class="ql-block">路线:红军挺进师第一次从广财山出发,经过弋阳和贵溪县境,试图从上清宫渡过信江。</p><p class="ql-block">遭遇:在贵溪县裴源,红军遭遇了敌人一个旅的阻击。经过激战,红军未能突破敌人的防线,被迫撤回广财山。</p><p class="ql-block">第二次突围:</p><p class="ql-block">路线:红军挺进师第二次从广财山出发,经过弋阳和横峰县境,试图从杨家门渡过信江。</p><p class="ql-block">遭遇:发现杨家门已有敌人重兵封锁,红军再次被迫撤回广财山。</p><p class="ql-block">第三次突围:</p><p class="ql-block">准备:在总结前两次突围的经验教训后,红军挺进师于2月27日第三次誓师出征。</p><p class="ql-block">行动:全师538人,编为三个支队,借助夜幕急行军,经横峰、上饶县境,避开敌人关卡,攀登山农采药的险峻山路,最终成功翻越灵山,渡过信江,进入铅山县境,成功突围。</p><p class="ql-block">《老虎团团歌》赣东北诞生的老虎团,孟良崮前横扫敌顽,由此联想到在浙江开化,也有与“老虎团”相关的历史故事。根据资料显示,新四军第一师二旅四团团长吕公良烈士曾率领部队转战苏中、苏南地区,因作战勇猛,其部队被称为“老虎团”。吕公良在抗日战争中表现英勇,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外,开化还有位了不起的机枪手胡忠林也被称作老虎团团长。</p> <p class="ql-block">【浙西馆红色开化讲堂】讲述关于老虎团团长胡忠林的英雄故事</p><p class="ql-block">胡忠林,浙江开化县人,1921年12月出生村头镇汪川村岭底自然村,1943年1月参加新四军,194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华中野战军第六师十六旅四十八团(1949年2月改编为第二十四军七十师二一〇团)担任一机连重机枪班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曾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1946年7月,因在攻打泰兴的战斗中表现突出,被华中野战军授予“一级人民英雄”荣誉称号。1950年9月,光荣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被中央军委授予其“全国战斗英雄”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我们的英雄胡忠林,你是机枪射手的好榜样,你是战斗胜利有力的保障,在牛头山上、在沾陨庄边,在每个你所到过的战场上,只要你的机枪哒哒响,多少的敌人灭亡投降……”每当听到这首歌,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四军一起经历了血与火岁月的老战士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歌中的主人公--“全国战斗英雄”胡忠林,一位身经百战,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重机枪射手。</p><p class="ql-block">1945年4月15日,一队由日军60余人、伪军70余人组成的人马,从南京向金坛县城方向开进,企图增强金坛县城据守力量。胡忠林所在的机枪连奉命在敌人途经之地白马桥附近埋伏,阻击并歼灭敌人。机枪连当时有三挺机枪,待敌人进入伏击圈后,3挺机枪突然猛烈开火,打得敌人晕头转向。敌人未及反抗就死伤过半,慌不择路四处逃窜,有的躲进稻田里,有的跳入河里,有3个日本鬼子跳入附近的水塘藏了起来。由于水塘杂草丛生,水又很深,待到机枪连奉命撤回时,没有发觉躲藏在水塘里的3个日本鬼子。胡忠林是班长,走在最后。当他走到水塘边时,正好3个日本鬼子从水塘里偷偷往上爬。最先爬上来的日军用刺刀刺中了他的大腿,鲜血直流。胡忠林顾不得疼痛,抡起机枪朝他砸去。第一个日本鬼子一命呜呼。见离自己约2米远的第二个日本鬼子大半个身子已爬出水塘,胡忠林掏出手榴弹,猛冲上去,把那日军敲得脑浆迸出。此时,第三个日本鬼子已爬上岸,向胡忠林疯狂地扑过来。说时迟,那时快,胡忠林端起机枪对准日本鬼子的头部猛扫过去,那日军也当场毙命。</p><p class="ql-block">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悍然发动了全国内战。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苏中的进犯,华中野战军决心先敌发起进攻,歼灭孤守泰兴、宣家堡之敌。根据战斗部署,华中野战军第六师十六旅四十八团一营担负主攻泰兴南门的战斗任务。7月10日,部队进行战斗动员后,上级把掩护突击队渡河、抢登城墙的任务交给了一营一机连重机枪班。胡忠林精神振奋,作为班长,第一个向连里递交了杀敌立功决心书。当时他正发高烧,连里让他住院治疗,他坚决不肯,强烈要求参加战斗。7月13日下午21时,部队发起外围战斗。由于所在阵地位置较低,机枪连火力未能充分发挥出来,突击队前进受阻。胡忠林环视周围,发现附近房子都被国民党军拆光,只有在渡口处有一间小小的房屋。他立即带领全班战士变换位置,把重机枪架在屋顶上。因房子很旧,瓦片又脆,重机枪一架上去,瓦片噼里啪啦地碎了一大片,房顶也快给压塌了。眼看部队就要发起冲锋,怎么办?胡忠林急中生智,想出一个法子:将棉被铺在楼顶瓦片上,再用三个背包放在重机枪三只铁脚架下面垫上,这样不但房子不会垮塌,而且重机枪也架得十分稳当。射击位置找好了,但又遇到了新的问题。由于夜晚天黑,城墙上敌人碉堡离我方阵地又有90多米远,重机枪手们找不到敌人碉堡的枪眼位置。大家心里十分着急。此时,胡忠林向营长建议:先打机枪,“引鱼上钩”,看看敌堡火力点到底在哪里。营长同意了他的想法,让他试一试。胡忠林打了几枪后,敌人果然上当,猛烈开火,碉堡上的火力点暴露无遗。胡忠林趁机一口气打了250发子弹,敌人的轻、重机枪顿时全成了哑巴,城墙上的火力点全部被摧毁。部队迅猛地向敌发起冲击。胡忠林和战友们把重机枪架在一个大木盆上,快速扶盆过河,奋力登上城头。他们刚把重机枪架在城墙上,好几百敌人距离他们已只有200多米了。胡忠林居高临下,操枪猛扫,打得敌人鬼哭狼嚎,死的死、伤的伤,只有几个人仓惶逃脱。时间不长,不甘失败的国民党军以两个连的兵力发起第二次反击,胡忠林和战友们沉着冷静,向敌人猛烈射击。子弹呼啸着飞向敌群,犹如秋风扫落叶,两个连的敌人死伤大半,溃退下去。当敌人第7次反扑被打退后,再也无力组织反击了。一营趁机率先突入南门,其它团、营也从一营的突破口冲入城内,与敌人展开巷战,取得了歼敌1590人的胜利。胡忠林和他的重机枪一起威名远扬,威震敌胆。</p><p class="ql-block">后来,胡忠林又先后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和抗美援朝战争。战斗中,他敢打敢拼、一往无前,多次荣立战功,为民族解放事业和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卓越的贡献。</p><p class="ql-block">(原文载《第二十四集团军英雄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