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赏邮话屈原

秋天jy

<p class="ql-block">  端午节到了,自然而然想起了屈原。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生平事迹记载清清楚楚的真实的历史人物,能与传统民俗节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恐怕只有屈原有此殊荣。当然,论端午节起源,是与屈原无涉,它来自上古华夏先民的自然天象崇拜和图腾崇拜。但是,我们的民族自古就有这么一个传统:常把一些民间习俗与敬仰或怜悯的世间或传说中的人物挂起钩来,一方面是纪念这个人物,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借以宣扬社会认可的某种品质,某种情结,某种精神。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姓芈,屈氏(先秦人的姓和氏是分开的,汉初才正式混而为一),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诗人,出生于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属县)。我国2018年发行的1枚邮票小型张上那位一身正气,手捧竹简,健步前行的倜傥君子就是屈原。</p> <p class="ql-block">  屈原生活的时代,华夏大地上七雄并立,秦楚实力最强,都有可能一统天下。屈原作为宗室成员,曾一度主政楚国,他锐志变革,主张联齐抗秦。后遭谗佞陷害,被放逐。公元前278年,秦攻破楚都郢,屈原悲愤至极,“遂自投汨罗以死。”屈原一生,忧国爱民,正直敢为。他的品行,为世人景仰;他的遭遇,得世人同情。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称屈原“行廉”、“志洁”,可“与日月争光”。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悲其志”,感“其为人”,不仅司马迁如此,当时民众也莫不如此。屈原是五月五日(当时历法,与今农历相近)自沉汨罗江的,而五月五日正是端午,因而民间便逐渐将两者联系起来,说端午龙舟竞渡习俗来自划船拯救屈原,投食江河是祈盼鱼鳖不要咬噬屈原身体。此说流传甚广,出于对屈原的敬重,对爱国爱民精神的赞许,历代民众都愿信其真,不愿辩其非。香港1994年发行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邮票就画上了屈原。</p> <p class="ql-block">  2009年9月,“中国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四项组成内容中有两项直接与屈原有关,即“湖北秭归屈原故里端午习俗”和“湖南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我国1994年曾发行1枚《屈原祠》邮票:</p> <p class="ql-block">  屈原祠为秭归屈原故里著名建筑,始建于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当时秭归属归州,归州刺史王茂元慨叹“诞灵是所,庙貌无睹”,乃下令在州城东5里的屈原沱建屈原祠,还写了一篇《楚三闾大夫屈先生祠堂铭并序》。宋元明清历代屡屡修缮,要求当地“岁以五月五日致祭”。因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和三峡工程兴建,屈原祠曾两度迁址,现位于秭归县凤凰山。</p> <p class="ql-block">  2007年我国又发行《屈原墓》邮票:</p> <p class="ql-block">  湖南汨罗市城北汨罗山顶2公里范围内有12座高大的墓冢,墓冢前立有“故楚三闾大夫墓”或“楚三闾大夫墓”石碑,相传为保护屈原真冢而另筑十一座冢,合称“十二疑冢”。2007年邮票为“长江三峡库区古迹”之一,湖南汨罗不在三峡库区之内,所以邮票中屈原墓非汨罗“十二疑冢”,亦是秭归屈原故里屈原沱建筑,1976年和2006年,两次随屈原祠搬迁。</p> <p class="ql-block">  屈原不仅是忧国忧民的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位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极其光辉灿烂一页的诗人,他创作了一系列带有浓厚楚地地方色彩的浪漫主义诗歌,于《诗经》之外,另立新诗体,后人称之为“楚辞”。1953年屈原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选为当年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我国为此发行了邮票,屈原也就成了新中国成立之后,首登方寸的我国古代历史人物。</p> <p class="ql-block">  《离骚》是屈原诗歌的代表,作者在这首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里,述身世,明心志,以香草美人为喻,以神话想象为依托,倾诉忧国爱民情怀,表白即使“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亦“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理想,绝不与与邪恶势力妥协。</p> <p class="ql-block">  我国2018年发行的《屈原》邮票第1枚“忧歌离骚”反映的就是屈原愤而作《离骚》的情景:屈原端坐案前,执笔凝思。背景中的兰菊龙凤表明此刻他忆往昔,想未来,万千思绪纵横驰骋。</p> <p class="ql-block">  我国澳门特区2004年也发行了1套《文学与人物—离骚》邮票,著名邮票设计师潘锦玲根据《离骚》诗意绘制了6幅邮票图案:道夫先路、滋兰树蕙、女嬃詈予、吾令凤腾、修远周流、彭咸居所。</p> <p class="ql-block">  小型张描述屈原神游天界情景,屈原左手握剑,伸展右臂,仰天长啸,向天地神灵陈述自己追求理想的经历和欲以身殉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  屈原还创作有组诗《九歌》,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歌》原是楚地民间祭歌,屈原借来,通过对楚国祖先功德和业绩的歌颂、对神祇和风物的赞美、对神话和传说的叙述,表达自己忧国忧时,叹息民生多艰的思想感情。东汉王逸《九歌序》说:“《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故其文意不同,章句杂错,而广异义焉。”我国澳门特区2015年发行《文学与人物—九歌》邮票6枚和小型张1枚,也是潘锦玲设计的。邮票以优美的艺术语言精准地揭示了《九歌》的丰富内涵。6枚邮票分别是: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山鬼、国殇和礼魂。</p> <p class="ql-block">  小型张则是将《九歌》的内容糅合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求索是屈原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离骚》中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国1994年发行的《中国古代文学家(第二组)》邮票中“屈原”,就印上了这两句诗:</p> <p class="ql-block">  屈原杰出诗篇《天问》发前人之所未发,其奇特的构思,振聋发聩的质问,让人拍案叫绝。它正是屈原求索精神的集中展示。我国2018年发行的《屈原》邮票的第2枚“求索问天”画面中,屈原顶着狂风,披发仰天而立,手指苍穹,正在发惊天之问。邮票把屈原的精神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给观者以极大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  今天,屈原的求索精神仍然在激励我们,2020年7月23日我国成功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开启了火星探测的新篇章。探测器的命名显然取法于屈原的《天问》。今年端午节前夕,2025年5月29日,我国又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正式启动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p> <p class="ql-block">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天问一号”发射成功》邮票,2020</p> <p class="ql-block">  今年端午节,5月31日,我国将发行《楚辞》邮票,1套6枚中有5枚表现的都是屈原作品,图稿已经公布,我们就以它们来结束本文,愿屈原的爱国爱民、上下求索精神永存华夏大地。</p> <p class="ql-block"> 《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p> <p class="ql-block"> 《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p> <p class="ql-block"> 《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 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 子魂魄兮为鬼雄”</p> <p class="ql-block"> 《天问》:“遂古之初 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 何由考之”</p> <p class="ql-block"> 《九章•橘颂》:“后皇嘉树 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 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 更壹志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