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危地马拉是玛雅文明最核心的发源地和发展区,全国共有超过1,500个已知玛雅遗址,其中数十个是世界级遗产或考古重点保护区。其中伊希姆切(Iximché)就是其中一个。</p><p class="ql-block"> 城市名字的含义,Iximché源自 卡克奇克尔(Kaqchikel )语。ixim= 玉米,ché= 树,通常翻译为“玉米树”或“玉米树的地方”,现在更常用的是音译一伊希姆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从上面这张图还可见:玛雅文明属于中美洲文明体系。南美洲的代表古迹是印加等文明遗址,而最著名的玛雅古迹则位于危地马拉、墨西哥、伯利兹和洪都拉斯等国家。</p> <p class="ql-block"> 伊希姆切位于奇马尔特南戈省(Chimaltenango),距离其首都危地马拉城约55公里。它是玛雅后古典时期(Postclassic)的一座城市,大约建<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1470年,</span>曾是卡克奇克尔人的首都。半个世纪后,1524年,西班牙的佩德罗·德·阿尔瓦拉多(Pedro de Alvarado)率不到300人的部队进入这个地区。卡克奇克尔人与西班牙人结盟,反对基切王国。1524年7月25日,伊希姆切成为第一座西班牙殖民者在危地马拉建立的首都。</p><p class="ql-block"> 1526年 ,卡克奇克尔人发现西班牙人企图剥削并奴役他们,反叛爆发。1527年,西班牙人被迫撤离这里,迁都他处(后迁往今日的安提瓜再至危地马拉城),<span style="font-size:18px;">城市也随之荒废。</span></p> <p class="ql-block"> 卡克奇克尔族与其他玛雅族群(如基切族)长期敌对。伊希姆切是他们从基切王国分裂出来后建立的新都城。城市有宫殿、庙宇、祭坛、球场等,展现高度城市化。</p><p class="ql-block"> 这<span style="font-size:18px;">座城市</span>被深深的峡谷环绕,是一座防御性坚固的城市。城内有一座横跨八米深护城河的桥梁,通往城内,其余部分则受到周围深谷的保护。据介绍,这座宏伟的中心地带约有170座建筑,包括寺庙、金字塔、祭坛等。当西班牙人于1524年进入这里时,城中人口大约在1万到1.5万人之间,是一个中等规模的玛雅都城。由于其地理位置重要、政治地位显赫,它在玛雅历史与西班牙殖民进程中都扮演了关键角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因为这里是废墟(ruins)而不是遗址,为了让参观者能更多地了解当年城市的面貌,入口处有一个小博物馆(介绍用的是西班牙文)。</p> <p class="ql-block"> 城市建筑模型,从中可见城市是一个区一个区建起来的,从入口处,第一个区,广场、三座神庙、宫殿、球场等,第二个区、第三个区……在每个主要广场上,都有一两座神庙和几个用于建造宫殿式建筑的平台。此外,其中两个广场还设有用于球类运动的球场。</p><p class="ql-block"> 如今,在这里仍然可以看到那些建造在数个世纪之前,现已消失的房间所剩的平台,只有少数建筑得到了修复,许多其他建筑仍然保留着土墩的形态。</p> <p class="ql-block"> Tecpán Guatemala 是危地马拉高地中部的一个重要历史城镇,离伊希姆切有2公里,那里通常被认为是现代危地马拉玛雅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Tecpán意为“皇城”或“王宫之地”,源自纳瓦特尔语(Nahuatl)——西班牙人征服时使用的语言之一。</p> <p class="ql-block"> 此地考古发现:仪式广场周围的高台上,房屋内设有长凳和壁炉;在房屋内发现了大量家庭生活的证据;同时这些房屋也可能被用于宗教仪式。</p><p class="ql-block"> 乔治·吉耶曼(George Guillemin)在3号神庙领导的发掘工作出土了大量大型圆柱形香炉的碎片,这些碎片堆积在建筑物周围的地面上。这座神庙里可能使用过超过12个香炉;如果同时使用,产生的烟雾量将非常惊人</p><p class="ql-block"> 在同一神庙的三面都发现了铅制容器的碎片;</p><p class="ql-block">这件碎片作为遗物保存在神庙内,可能来自扎库莱乌(韦韦特南戈),它们也是在同一地点被发现的。</p><p class="ql-block"> 在位于吉耶曼广场C的二号大宫殿中香炉的旧照片。</p><p class="ql-block"> 1959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吉耶曼</span>发现了一些表明当时不同家庭职业的遗迹。例如,一些方形的沉积物沉入地面,可能是金属或羽毛专家的工作场所。一些小空间似乎曾被用作厨房,这里发现了烤盘、磨石和各种带有螺纹的纺纱装置的碎片。在这些装置中,发现了烧焦的玉米、豆类、胭脂树红和鳄梨籽的残骸,以及鹿骨和贝壳。</p><p class="ql-block"> 发现的石雕很少。最常见的是磨石(metate)。黑曜石被大量用于制作刀具、刮刀和尖头。抛光和穿孔的玉器很简单;一件做工精细的玉器是否为当地制造尚不清楚。燧石是个例外;与三号神庙相关的一把刀片,其形状和大小与祭祀用的刀相似。</p> <p class="ql-block"> 不同广场(Plaza A-C)上的宫殿和房屋的模拟图,还有关于考古方面的研究发现:包括寺庙、宫殿、球场、广场和祭坛,祭祀和礼仪实践的证据。</p><p class="ql-block">现代玛雅人仍在此地举行宗教仪式的一些介绍。</p> <p class="ql-block"> 介绍关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Iximche </span>的始祖和祖先的故事,他们在远古时代创造了人类,那时这些山脉和山谷还没有人居住,那里只有野兔和鸟类;我们的父母和祖父母们去图兰山区和山谷繁衍生息,…从卡奇克勒斯年鉴可见奇亚阿瓦尔(Chia Awar,公元1425年,又称帕扎克Patzak)是卡奇克勒斯在伊欣切(Iximche)之前的第一个首都。开国的阿玛克(amaq)是西塔尤尔·贾克斯(Xitayul Jax)和西基察尔(Xikitzal)。奇亚阿瓦尔位于现在的琼塔拉村(Chontalá)所在地,Iximche 起源于七个大村庄 (amaq) 的联合:Sotz'il、Xajil、Tuquche、Raxonijay、Tz'ikinajay、Xpantzay Noj 和 Julajuj B'alam。 (《年鉴》)</p><p class="ql-block"> 卡奇克尔领土地图</p><p class="ql-block">介绍提到当时,卡奇克奇克尔人是基切人的盟友;他们在奇奇卡斯特南戈的奇阿瓦尔(Chi Awar)设立宫廷,享有特权,尽管他们隶属于基切人。基卡布大帝被自己的儿子推翻,并剥夺了统治权。他建议卡奇克奇克尔人放弃奇阿瓦尔,以保全性命,并定居在拉兹阿姆乌特山(Mount Ratz'am Ut),也就是伊希姆切<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 历史介绍</p> <p class="ql-block">出土的陶俑、陶器、人骨及文物等</p> <p class="ql-block"> 橱窗里的美洲豹头项链是一个当地非常有代表性的首饰</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摆在展览进口处的四色玉米标志,有象征着世界各地人的意义:黑色是代表当地玛雅人、白色是白人、红色是地中海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欧洲人)、</span>黄色就是黄种人(东亚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现代,有些博物馆和教育展览使用这种四色玉米来象征全人类的统一和多样性。</span></p><p class="ql-block"> 在玛雅传统中,玉米(Ixim)不仅是食物,也是人类的起源。在《波波尔·乌》(Popol Vuh,玛雅的创世神话)中,人类就是由玉米创造出来的。玉米对美洲原住民来说是生命之源,被称为“神圣的礼物”或“生命之粮”。它不仅是食物,也在宗教仪式、节庆和文化传承中扮演核心角色。</p><p class="ql-block"> 这四种颜色的玉米也经常出现在玛雅日历、仪式和宇宙观中,和四个方向、四个世界树、四位神灵等结构有关。</p><p class="ql-block"> 结合了古老的玉米象征与现代对人类多样性的反思,应该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文化象征。</p> <p class="ql-block"> 这是立在参观的进口处一块刻有玛雅象形文字的石碑(石碑),玛雅象形文字是中美洲玛雅文明使用的古老文字。这些象形文字常见于石碑、纪念碑和抄本上,用于记录历史事件、日期和统治者的事迹。 玛雅文字的主要特征:1,由表意文字和音节符号组成。2,网格布局,象形文字通常排列成双列,成对的方块状,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锯齿状)阅读。3,风格雕刻,一些象形文字代表神灵、动物或抽象概念,通常包含历法数据(例如长纪年法、卓尔金历和哈布历)。</p><p class="ql-block"> 请ChatGTP帮忙,石碑从上面开始的前四行表示的是:“ 更新后的现代语言翻译(四行整合):在某年某日,神圣之王 [名字] 于 [地名] 登基,并举行神圣仪式,献给 [某位神祇],以完成与天地的联结。</p><p class="ql-block"> 还原到那个时代的视角,这不仅是历史记录,更是一种‘宇宙秩序的声明’ ”。</p> <p class="ql-block"> 导游提到,玛雅文字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有相同之处……</p><p class="ql-block"> 说来也是,古埃及文明(在北非)与玛雅文明(在中美洲)都是经历了3000多年?虽说文明程度有所不同……</p> <p class="ql-block"> 复杂的玛雅文字一直没有人能解释,直到思尤里·克诺罗佐夫(Yuri Knórozov 1922–1999),一个</p><p class="ql-block"> 俄罗斯语言学家、人类学家(前苏联 / 圣彼得堡 / 莫斯科)的出现。他在 1950 年代,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观点:玛雅文字不仅是象形文字,它们是“部分表音”的系统,类似汉语的“形声字”。也就是说:一部分玛雅字符代表整个词(象形/语素)另一部分代表音节(ba, ka, cha 等)这个发现是破译玛雅文字的关键突破口!他的主要方法:</p><p class="ql-block"> 1. 他仔细研究了玛雅三本主要文献(称为“玛雅手抄本”或“codices”)。</p><p class="ql-block"> 2. 他引入了比较语言学的方法,与现代玛雅语族(尤卡坦语等)进行比对。</p><p class="ql-block"> 3. 他利用西班牙征服时期的文献(如《利安多·德拉达的字典》)找到音值,为真正破译玛雅文字奠定了基础,纠正了长期以来认为玛雅文字“无法解读”的偏见。他的方法后来被琳达·谢利(Linda Schele)、大卫·斯图尔特(David Stuart)等玛雅学家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 冷战时期,他的成果在西方学术界被严重低估甚至屏蔽直到 1980–1990 年代,美国和墨西哥的考古学家重新发现他的论文,才真正意识到他的贡献。后来玛雅学界公认他是“玛雅文字解码之父”</p> <p class="ql-block"> 伊希姆切保留了至少两个球场,呈“I”字形排列,两侧为倾斜石墙,中心为比赛道。球场不仅是体育场所,更是宗教与宇宙象征的剧场。</p> <p class="ql-block"> 主要建筑材料是本地采石(石灰岩、火山石)、夯土、黏土、木材和茅草。</p><p class="ql-block"> 风格上,虽然没有低地玛雅那种高耸华丽的庙宇,但更强调实用与军事防御性。建筑线条简练、紧凑,层次清晰。建筑物多朝向特定的天文方位,反映对太阳、农历与节气的崇拜。</p> <p class="ql-block"> 伊希姆切的建筑群不是那种恢弘壮丽的低地玛雅宫殿风格,而是体现出一种紧凑、功能明确、宗教与军事并重的风格。结合高原地势、复杂的社会结构和与西班牙征服者对峙的历史背景,它呈现出一种晚期玛雅文明的坚韧、凝重与务实之美</p> <p class="ql-block"> 在广场边的一个休息亭里,看到关于伊希姆切的介绍,觉得对这里有了进一步地了解。</p><p class="ql-block">伊希姆切</p><p class="ql-block">社会政治组织与社会阶层:领主</p><p class="ql-block">在西班牙征服前夕,卡克奇克尔社会与基切社会一样,高度等级化、等级森严且军事化。最初,社会分为三个群体或阶层:领主和贵族、平民和奴隶。</p><p class="ql-block">国王和贵族掌管着社会的政治和军事事务,这在15世纪末的战争时期至关重要。来自这一社会阶层的祭司控制着宗教事务及其表现形式。贵族最终负责向其封臣征收贡品,并控制长途贸易。国王和贵族居住在伊希姆切的中心。关于领主的起源,卡克奇克尔的传说讲述了大约公元1200年来自图拉的“墨西哥化”群体的到来。这些墨西哥化的玛雅人群体与当地统治集团成员通婚,从而形成了未来基切(K'iche')、卡奇克尔(Kaqchikel')和茨乌图吉尔(Tz'utujil)等民族的统治阶级。考古证据证实了他们与墨西哥民众和传统的接触,以及当地精英对众多墨西哥本土文化特征的吸收。</p><p class="ql-block"> 《编年史》提到,在征服之前,有两位领主或国王掌权。他们的地位是世袭的,头衔分别是阿波波萨希尔(Ahpoxahil)和安波佐齐尔(Ampozotzil)。在他们之下是地位稍低的贵族:阿波卡姆海(Ahpopcamhay)和阿波普·阿奇(Ahpop Achi)。所有领主和高级贵族成员在文献中都被称为阿贾瓦布(ajawab),在词典中翻译为“领主、所有者、首领、酋长”。贵族的最低阶层被称为阿克阿尼马克(ac'animak),即“贵族的亲戚”,在词典中也被翻译为“家族贵族”或“首领或权威”。</p><p class="ql-block"> 伊希姆切的两位领主居住在市中心。据推测,他们及其宫廷居住在广场B的所谓“1号宫殿”和广场C的“2号宫殿”,而其他贵族则居住在广场D的建筑中,尽管这一点尚待考证。</p><p class="ql-block"> 一块带有猫头鹰图案的浮雕金匾。这块饰物可能来自同一座墓穴,被缝制在领主的服饰上。还有那个是由10个小美洲豹和36颗相同材质的球形珠子组成的项链,都是来自同一个墓穴。</p><p class="ql-block"> 国王的去世带来了城市的巨大变化。1635年,马丁·阿方索·托维拉记载道:“国王去世后,所有街道和宫殿都会被内外粉刷一新,并绘制新的楼层。”</p><p class="ql-block"> 伊希姆切广场上发现的不同层次的灰泥很可能与类似的习俗相符。</p><p class="ql-block"> 此外,宫殿和神庙不同层次的建筑,以及庭院中发现的墓葬,也可能表明领主去世后,会在自己的广场上火葬或安葬。</p><p class="ql-block"> 随后,他的住所被夷为平地,并在其上为新国王建造了一座新的宫殿或神庙。</p><p class="ql-block"> 领主及其服饰和仪仗的画像(左下方那张有很多图案的画)</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高原地带,坐落在危地马拉中部高原,海拔约2100米,属于火山丘陵地貌。这里有天然防御,遗址建在一个三面被深谷包围的高地平台上,天然屏障使其易守难攻,非常符合玛雅晚期动荡时代对防御的需求。整个视野开阔,由于地势较高,可以远眺周边山谷和平原,有利于监控敌人。</p> <p class="ql-block"> 建筑用的是小块石头,不像马丘比丘用的都是巨石(印加文明较之晚4000多年,造石的技术不可比)。但据说这里石头的硬度可比钻石(从7到9)。</p> <p class="ql-block"> 最后是一个祭祀大广场(plaza), 虽然这一片没有什么建筑,但低头看地面,全都是大石头铺成的地面,远处有几个人挥着大扫把在用力地扫…</p><p class="ql-block"> 整个区域仍保存着铺石痕迹,尽管如今已长出不少树木。</p> <p class="ql-block"> 后面的寺庙只剩个大土堆,但土堆周围还保留着一个个现在祭祀还可以用的大石台(?)不少人在这里继续作法事?</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有人在请法师做萨满仪式,想起多年前在秘鲁旅游,我们就参加过这种仪式,正如曾介绍秘鲁库斯科时的美篇中提到的:</p> <p class="ql-block"> "与当地的萨满(Shaman)神职人员会面,进行一个大约一小时的古老仪式。</p><p class="ql-block"> 秘鲁人绝大多数都信天主教但他们自称是安第斯(Andes)天主教徒,如果家中有红白喜事,盖房子,人生病等事都要进行这样的仪式,仪式形式可大可小。萨满首先吃了很多的古柯叶(Coca leaf),一边虔诚地"施法"。在地上的一块驼羊织品上开始铺东西,右边一朵白花代表为男人祈祷,左边一朵红花代表女人祈祷。中间地方有规律地开始一点一点,一层又一层地放各种各样代表天地万物和人愿望的几十种东西,口中振振有词,手中不停摆东西。主要有贝壳,驼羊毛,多种农作物,老鹰羽毛,各式糖果,草药,花瓣,动物身上的东西⋯最后盖上一圈驼羊毛用以代表云彩,上面放上一条金黄色的链子代表印加小道(inca trail),据说是能把人们的愿望送到天上。</p><p class="ql-block"> 然后给每人发三片古柯叶,在萨满的祈祷声中,大家手举三片古柯叶,默默许下心中的愿望。然后一个一个地交给萨满,并告诉萨满自己的名字,萨满把所有的叶子放上最上面,并把布包好,一面摇铃,一面'念经'让铃声带着大家的心愿上天……”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步就是像他们那样要全部烧掉,把人们的期望送上天!</p> <p class="ql-block"> 后面就是深不见底的深壑</p> <p class="ql-block"> 从树枝中望过去,一览对面远处的悬崖峭壁(发白的一块),地型极其险峻,敌人根本不可能从周围的深谷攻入这座城。</p><p class="ql-block"> 伊希姆切的存在,见证了玛雅人与西班牙人最早的政治互动,但这是却没有任何西班牙曾在这里生活过的痕迹(时间太短?)。这里保留了后期玛雅城市建筑与宗教结构,不仅是危地马拉境内保存最完好的后古典玛雅遗址之一,而且还是现代玛雅人举行祖先祭祀仪式的圣地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