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授课期间看黑神话悟空

于小冬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五月初,收到中国美协在杭州中国美院开办的“绘画100”创作人才培养项目的邀请,作为第二阶段的导师,为来自全国的五十位优秀青年油画家授课。五天里,我和四位导师紧锣密鼓的辅导四十余位同学的创作草图,又进行了《创作从草图开始》和《我的大型主题创作》连续两场讲座。并利用仅有的半天闲暇,与在国美读博的儿子一道看了西湖校区的《黑神话悟空》展览。尽管展览延期,仍一票难求,场场爆满。这款轰动世界的游戏设计,整体奇幻震撼,局部精雕细琢。场景囊括中华大地古代建筑雕塑精华。服化道细节处处独具匠心,广纳五千年文化传统精髓。“黑神话”成为游戏行业神话,其对我们的启发是多方位的。</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中国美协今年招募了100位45岁以下,从事大型主题创作有成就的年轻画家,其中大多是在全国美展获得金银铜奖及“进京作品”的创作精英人才,在杭州中国美院的湘湖校区集中培训一年,每月面授一周为一期,其中油画和国画人员各占一半。取名“绘画100”。由中国美院承接集中培训、聘请导师专家团队、安排教学内容及食宿等各项事宜。</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在南京大学画展期间的研讨会上,我在发言中提到《黑神话悟空》展览的部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尽管从客观现实看,绘画的功能性领域在收缩,但其是否会因此催生出全新的生存方式?比如我在杭州看过正在国内展出的《黑神话悟空》主题展览,其中大量工作由绘画创作者完成。如果没有这些具备绘画才能的专业人士参与,即便有先进的高科技手段,这样的游戏形态也难以呈现。此外,《黑神话悟空》还带给我们启示:不同文化地域自有其文化形态的延续方式 —— 该作品在延续西方高科技手段的同时,极好地和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结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值得关注的是,在艺术创作中,即便外部形态可能借鉴传统符号,如青铜器纹样、漆器图案、古壁画上的人物造型或榆林窟壁画的形象,但其内核 —— 如背景设计、情节贯穿、故事的深刻性等 —— 始终与中国文化及中国人的情感紧密相连。这些传统滋养,可能在新的艺术形态中焕发新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以我们工作室为例,两位重要成员崔明非老师和王骢老师,既是功底深厚的画家,也参与了许多影视CG的前期制作。他们的实践表明,绘画正与科技美术深度融合,未来的呈现形态或许会发生剧变。但无论形式如何演变,绘画的核心始终不变 —— 它必须由具备艺术感知与创造力的人来承载。…….</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