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轨上的心境旅程

亚姐游记

<p class="ql-block">  站在金华站的月台上,五月的风裹着粽叶的清香掠过耳畔。阳光下的钢轨泛着冷冽的光,像两条平行延伸的时光隧道,让我想起一个多月前那段充满转折的旅程——原来同样的铁轨,竟能载着人,驶向截然不同的心境。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四月:绿皮火车里的温暖相遇</b></p><p class="ql-block"> 那是四月的傍晚,先生送我到金华站,我独自拖着行李,踩着锈迹斑斑的铁梯登上绿皮火车。皮鞋尖蹭过沾着茶渍的地板,鼻腔里充斥着泡面与旧皮革混合的气息,心里忽地漫上一股酸涩——二十多年没坐过这样的老火车了。 </p><p class="ql-block"> 我买的是上铺,爬上去颇为费力,索性坐在窗边的椅子上发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窗外的景色模糊成一片流动的灰绿。 </p><p class="ql-block"> 下铺忽然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三位上海阿姨正热火朝天地在小桌板上摆开吃食——玻璃罐里的酱菜油亮诱人,塑料盒里码着切好的哈密瓜,铝制茶壶"咕嘟咕嘟"冒着热气。"妹妹,要不要来块熏鱼?"戴红纱巾的阿姨不由分说地塞给我一个油纸包,"十六铺买的,尝尝看呀!"她们兴致勃勃地告诉我,这趟是专程去重庆旅游的。 </p><p class="ql-block"> "阿拉每年都要坐火车出去玩。"穿格子衫的阿姨用牙签扎了颗圣女果递给我,"飞机太快,高铁太闷,还是绿皮车有意思。你看窗外的山,一会儿钻山洞,一会儿过大桥,像看连环画一样!"她们指着掠过的风景笑作一团,眼角的皱纹里盛着细碎的阳光。 </p><p class="ql-block"> 当火车驶过富春江时,红纱巾阿姨忽然指着远处喊:"快看!那片油菜花,像不像梵高的画?"我顺着她的指尖望去,金黄的油菜花田沿着江岸铺展,在暮色中晕染成毛茸茸的云。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那些曾被自己嫌弃的"慢",原来藏着被快节奏生活磨钝的诗意。 </p><p class="ql-block"> 到站时,我的背包里多了一包上海梨膏糖。暮色中,她们朝我挥手:"下次来上海玩呀!"鬓角的白发在风里轻轻晃动,像温柔的星光。我的眼眶蓦地发热——原来快乐真的会传染,就像春雪消融时,第一株破土而出的蒲公英,悄悄染绿了整个荒原。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五月:慢行中的风景课</b></p><p class="ql-block"> 如今再次站在站台上,手里的车票经历了三次退票改签,我却不再像从前那样焦躁。 我想起上海阿姨的话:"旅行哪有一帆风顺?拐个弯,说不定遇见更好的风景。" </p><p class="ql-block">这一次,我特意去便利店买了重庆特产,背包里塞着妹妹包的粽子与茶叶蛋,学着她们的样子,把日子过成流动的风景。 </p><p class="ql-block"> 火车启动时,我泡了一杯玫瑰绿茶。热气氤氲间,窗外的世界开始缓缓流淌——重庆的山是浓墨重彩的,武隆的喀斯特峰林如巨斧劈开的翡翠,彭水的乌江在峡谷间蜿蜒成一条蓝丝带;进入湖南地界,薄雾中的张家界石柱如未落完的笔锋,益阳的稻田泛着新绿,长沙郊外的橘子树结满青果,连电线杆上的麻雀都显得格外活泼。 </p><p class="ql-block"> 我不再急着用手机定格每一帧风景。当列车穿过隧道,忽见一座石狮般的山峦巍然矗立,我下意识屏住呼吸——有些美好,注定无法被像素框住,却能永远烙印在记忆的褶皱里。 </p><p class="ql-block"> 邻座的女孩问我:"姐姐,你是去旅游吗?"我笑着摇头:"也算是回家。"她困惑的眼神让我忽然明白,原来我们总把"出发"和"抵达"分得太清,却忘了人生本就是一趟单程列车,每个瞬间都是正在发生的风景。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归途在心,不在轨</b></p><p class="ql-block"> 此刻,铁轨仍在"哐当"作响,茶杯里的玫瑰花瓣舒展如初绽时的模样。远处的山峦被晚霞染成蜜色,像极了四月那天阿姨们分享的熏鱼——原来岁月早已把答案藏在沿途的馈赠里,只要带着欢喜心,何处不是归途? </p><p class="ql-block"> 火车缓缓驶入金华站,我收拾好茶具。窗外的香樟树沙沙作响,仿佛在轻轻鼓掌。原来真正的抵达,从来不在铁轨的尽头,而在与时光和解的每一寸心境里。</p><p class="ql-block"> 2025.5.30</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后记:车窗里的中国剪影</b></p><p class="ql-block"> 绿皮火车缓缓前行,窗外的风景如一卷徐徐展开的现代农耕图。稻田在阳光下泛着整齐的波光,收割机在田间划出规整的轨迹,远处一幢幢白墙黛瓦的小洋楼错落有致地立在青山脚下——这已不是我记忆中的农村。 </p><p class="ql-block"> 坐在我对面的是一对年轻夫妻,丈夫的衬衫袖口沾着些微机油痕迹,妻子正用保温杯给孩子喂水。他们带着两岁的儿子去长沙海洋公园玩,背包里装着绘本书和识字卡片。孩子趴在窗边,小手指着掠过的风力发电机喊"大风车",夫妻俩立刻你一言我一语地解释起清洁能源。 </p><p class="ql-block"> 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他们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妻子手机里播放着少儿古诗,丈夫则查看着智慧农业APP上的土壤数据。我突然想起二十年前坐这趟车时见过的农民——蜷缩在蛇皮袋上打盹,筐里装着进城贱卖的土产。如今眼前这对夫妻,言谈间都是"研学旅行""无人机播种"这些新鲜词,他们身后车窗外的乡村,正以惊人的速度褪去旧日模样。 </p><p class="ql-block"> 这列慢悠悠的绿皮火车,原来始终在见证着这片土地上最动人的变革——不仅是稻田里消失的佝偻背影,更是新一代农人挺直的腰杆,和他们怀里那个即将触摸星辰大海的孩子。这是中国的希望!</p><p class="ql-block">2025.5.3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