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一片静谧的水域之上,一只棉凫轻轻漂浮,四周环绕着茂盛的水草,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突然间,它振翅而起,水花四溅,那矫健的身影带着对远方的渴望,冲向无垠的天空。这一瞬间,生命的活力与自由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p> <p class="ql-block">棉凫(英文名:Cotton Pygmy Goose,学名:Nettapus coromandelianus),隶属于雁形目鸭科棉凫属,是一种体长约26厘米的小型水鸟。雄鸟在繁殖期头部与颈部呈现耀眼的白色,头顶及眼部则为黑色,而雌鸟的羽色相对朴素,贯眼纹尤为显著。棉凫分布广泛,从亚洲至东南亚,南至澳大利亚昆士兰,常见于富含水生植物的淡水湿地之中。</p> <p class="ql-block">雄性棉凫在繁殖期头部、颈部以及下身主要为白色,头顶和眼部为黑色,雌鸟羽色较为淡雅,贯眼纹清晰可见。飞行时,雄鸟双翼显现出鲜艳的绿色,并伴有醒目的白色翼斑,而雌鸟的翼后缘则有细长的白色边缘。成鸟体重介于255至495克之间,翼展约57厘米。幼鸟的外观与雌鸟相似,但缺乏光泽,眼纹更为分明。</p> <p class="ql-block">棉凫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塘和沼泽地带,尤其偏爱拥有丰富水生植物的开阔水域。它们通常成对或小群活动,擅长游泳与快速飞行。白天活跃,夜晚则栖息于湖中或树枝上。其食物来源多样,包括水生植物、水生昆虫、蠕虫、蜗牛、软体动物、甲壳类以及小鱼等。</p> <p class="ql-block">棉凫的繁殖期为每年5月至8月,它们会在树洞中筑巢,每次产卵8至14枚,卵呈白色。孵化工作由雌鸟单独完成,孵化期约为15至16天。雏鸟出生后不久便能跟随父母入水。棉凫的繁殖区域广泛分布于东洋界,非繁殖期则可见于澳新界。在中国,棉凫分布于多个省份,但数量较为稀少。</p> <p class="ql-block">根据IUCN红色名录,棉凫被列为LC(无危)。在中国,棉凫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30日拍摄于贵州省惠水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