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风景看三峡

蓝海

<p class="ql-block">长江三峡是中国最壮丽的自然景观之一,被誉为“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峡谷组成,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约193公里。</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宜昌,江风裹挟着湿润的雾气,像一匹薄纱轻覆江面。登上游轮的那一刻,甲板上已站满翘首以盼的旅人。汽笛声划破晨雾,游轮缓缓启航,两岸青山如画卷般徐徐展开,青黛色的山影倒映水中,恍若天地倒悬。</p> <p class="ql-block">行至西陵峡,峡谷的险峻与江水的湍急交织成一首激昂的交响曲。两岸峭壁如刀削斧劈,岩壁上青苔斑驳,偶有山泉从石缝间垂落,化作一道道银帘。传说唐僧师徒四人曾在此歇脚,石影倒映江中,宛如皮影戏般灵动。</p> <p class="ql-block">雾锁峡谷</p> <p class="ql-block">游轮驶向三峡大坝。远观大坝,它如一条巨龙横卧江面,将奔腾的长江拦腰截断。登临坛子岭观景台,俯瞰坝顶全景。大坝坝顶高程185米,坝长2309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升至100年一遇。(该照片是我在武汉至神农架的飞机上拍的)</p> <p class="ql-block">三峡大坝主要由拦河大坝、水电站建筑物、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拦河大坝轴线长2309.47米,全长2335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坝顶宽度15米,底部宽度124米。泄洪坝段布置在河床中部,设有泄洪深孔和泄洪表孔,用于排泄洪水。</p> <p class="ql-block">水电站建筑物由坝后式电站、地下电站和电源电站组成。坝后式电站安装26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地下电站安装6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装机容量420万千瓦;电源电站安装2台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装机容量1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1000亿千瓦时。</p> <p class="ql-block">通航建筑物由双线五级连续船闸和主直升船机组成。双线五级连续船闸:主体结构段总长162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闸之一。通过五级船闸,船舶可以克服113米的落差,实现上下游通行,过闸时间约需4小时。垂直升船机:最大提升高度为113米,承船厢有效尺寸长120米、宽18米、水深3.5米,最大过船规模为3000吨级。升船机为船舶提供了快速过坝的通道,过坝时间仅需约40分钟。</p> <p class="ql-block">老黄陵庙</p><p class="ql-block">老黄陵庙所处的位置使其成为观测长江水位变化的重要节点。在三峡大坝建设前后,这里记录了长江水文数据的变迁,为研究长江流域的水文特征和水利工程影响提供了宝贵资料。三峡大坝是现代水利工程的杰作,而老黄陵庙则是历史文化的瑰宝。二者相邻,形成了传统与现代、人文与科技的鲜明对比,共同构成了长江三峡独特的文化景观,见证了人类与自然、历史与现代的和谐共生。</p> <p class="ql-block">游船进入双线五级连续船闸的第五级闸室</p> <p class="ql-block">船舶进入第五级闸室:当船舶从下游驶向上游时,先进入下游引航道,到达第五级闸室。此时关闭下游闸门,开启输水系统,使闸室内水位上升。逐级上升通过五级闸室:当水位与上一级闸室齐平后,打开上闸门,船舶驶入上一级闸室。重复此过程,依次经过第四级、第三级、第二级闸室,每级闸室均需经过一道闸门。</p> <p class="ql-block">水涨船高</p> <p class="ql-block">进入第四级闸室</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闸门开启</p> <p class="ql-block">游船在经过五级闸室后船舶到达上游引航道,随后就进入了长江上游库区。</p> <p class="ql-block">三峡大坝蓄水后,长江上游形成了巨大的水库,水位大幅抬高,水面变得宽阔,水流速度减缓。</p> <p class="ql-block">船舶经过五级闸室到达上游引航道后进入长江上游库区,而从三峡大坝上游附近开始,往上游方向一段距离内依然属于西陵峡范畴,大约38公里的航段还属于西陵峡。在这段航程中,依然能领略到西陵峡曾经的壮丽风光,虽然因水位上升部分景观有所改变,但山势的险峻、两岸的秀丽景色等依然具有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西陵峡西起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东至宜昌市南津关,全长约66公里。因宜昌市的西陵山而得名。三峡大坝蓄水后水位抬升 60-110米,西陵峡原著名的 青滩、崆岭滩、泄滩 等21处险滩被淹没,江面宽度从200米增至800-1000米,水流速度降低80%。</p> <p class="ql-block">神农溪</p><p class="ql-block">从三峡大坝上游附近开始往上游方向,在巴东县信陵镇黄岩角附近,西陵峡北岸的深谷中开始进入神农溪。神农溪风景区为湖北5家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之一,由以“雄”称奇的龙昌峡、以“秀”见长的鹦鹉峡、以“险”著称的绵竹峡组成。</p> <p class="ql-block">游船首先驶入了龙昌峡。这里是神农溪的第一峡,以雄奇险峻著称。两岸绝壁对峙,峡道迂回曲折,仿佛是一条巨龙在山间蜿蜒盘旋。</p> <p class="ql-block">离开龙昌峡,游船驶入了鹦鹉峡。与龙昌峡的雄奇险峻不同,鹦鹉峡以秀丽多姿闻名。两岸的山坡上长满了如低垂的藤条似的植物,这就是大熊猫爱吃的绵竹。</p> <p class="ql-block">在鹦鹉峡段,可以观赏到神农溪上最大的溶洞——燕子阡溶洞。该溶洞洞口高百余米,宽40多米,深16华里,洞内阡陌纵横,成千上万的短嘴金丝燕栖息其中,景象壮观。</p> <p class="ql-block">当游船行驶到坪阳坝时,我们换乘了当地特有的小船——豌豆角。这种小船小巧灵活,宛如一片片轻盈的树叶,在狭窄的峡谷中穿梭自如。</p> <p class="ql-block">在小船前行一段距离后,我们看到了震撼人心的千夫拉船场景。原来,在神农溪的一些险滩处,水流湍急,小船难以独自逆流而上,需要依靠众多船工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划过一段水路后,我们来到了绵竹峡。还未靠岸,远远便能看到两岸那郁郁葱葱的绵竹,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我们招手。绵竹峡的峡谷更加幽深,两岸的悬崖峭壁高耸入云,仿佛要将天空都遮蔽起来。小船在水中灵活穿梭,我们得以近距离欣赏两岸的奇峰怪石和茂密的植被。</p> <p class="ql-block">纤夫</p> <p class="ql-block">船夫</p> <p class="ql-block">游船回到长江,进入巫峡。</p> <p class="ql-block">巫峡是长江三峡中最具诗意的峡谷,西起重庆市巫山县大宁河口,东至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全长约46公里,以“幽深秀丽”闻名。</p> <p class="ql-block">神女峰</p><p class="ql-block">神女峰以一根巨石突兀于青峰云霞之中,宛如一位亭亭玉立、美丽动人的少女,因此得名。其独特的形态令人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巫峡十二峰中最具标志性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陆游《三峡歌》:“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p><p class="ql-block">陆游的诗句描绘了巫山十二峰的壮丽景色和神女峰的神秘传说。</p> <p class="ql-block">松峦峰</p> <p class="ql-block">巫山山脉北部与大巴山东部相连,南部与武陵山山脉相连,总体呈东北—西南走向,是中国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巫山山脉地势起伏显著,以山峰高耸、峡谷深邃为特点,走向与长江流向一致,均为东北至西南方向。长江切割巫山山体,造就了江水两岸各隆起六座险峰,即“巫山十二峰”。</p> <p class="ql-block">巫山虽由石灰岩构成,但未形成典型喀斯特地貌。巫山因快速抬升、构造致密及强烈河流侵蚀等综合因素,抑制了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转而形成以峡谷为主的侵蚀地貌‌。中国碳酸盐岩分布面积达344万平方公里,但仅约一半发育典型喀斯特。</p> <p class="ql-block">巫山长江大桥位于长江三峡段的巫峡入口处,桥址处为长江主航道。巫山长江大桥全长612.2m。</p> <p class="ql-block">瞿塘峡是长江三峡中最短、最狭,而景最雄奇的峡。全长仅八公里,但两岸如削,岩壁高耸,大江在悬崖绝壁中汹涌奔流。峡中江面宽只有100~200米,最窄处不足70米,两岸山峰高达1000~1500米,陡削如壁,拔地而起,形成“夔门天下雄”的奇观。</p> <p class="ql-block">李白(25岁时)游瞿塘峡、巫山的诗《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p><p class="ql-block">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p><p class="ql-block">始经瞿唐峡,遂步巫山巅。</p><p class="ql-block">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p><p class="ql-block">日边攀垂萝,霞外倚穹石。</p><p class="ql-block">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p><p class="ql-block">却顾失丹壑,仰观临青天。</p><p class="ql-block">望云知苍梧,记水辨瀛海。</p><p class="ql-block">周游孤光晚,历览幽意多。</p><p class="ql-block">积雪照空谷,悲风鸣森柯。</p><p class="ql-block">归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p><p class="ql-block">江寒早啼猿,松暝已吐月。</p><p class="ql-block">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p><p class="ql-block">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p> <p class="ql-block">船至三峡瞿塘关时,看到江边赤甲山的千仞绝壁上,有一个奇怪而神秘的洞穴,而它就是传说中的“黄金洞”。黄金洞距离江面263米,距离崖顶近100米,洞高仅有10多米,是古代巴人安放棺椁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白帝城虎踞夔门西口,利用夔门险要的山形水势营造城池,依山傍水,凭高控深,是峡江城市类型的典型城址。三峡水库建成后,白帝山已成为孤岛,原白帝山与子阳山之间“平处”部分已沉入江底。</p> <p class="ql-block">《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是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突然接到赦免消息后,乘舟东下时所作。诗中,白帝城的彩云、江陵的遥远、猿猴的啼叫以及轻舟的迅疾,都展现了李白遇赦后的喜悦心情和长江的壮丽景色。</p> <p class="ql-block">三峡工程三期蓄水结束后,白帝城原本与外界相连的唯一陆路被淹没,白帝城由“半岛”变成一座四面环水的“孤岛”,为解决景区交通,方便游客,修建了一座风雨廊桥。风雨廊桥连接白帝城景区与北岸奉节县,是白帝城景区现在连接陆上的唯一通道。</p> <p class="ql-block">在白帝城从西往东看瞿塘峡,看到的是人民币十元面值的图案。第五套人民币10元券背面主景图案选取的是长江三峡中瞿塘峡的夔门景观,夔门位于瞿塘峡入口处,是长江三峡的西大门,又名“瞿塘关”,在巍峨壮丽的白帝城下,是出入四川盆地的门户。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五套人民币时,10元纸币背面图案就是夔门,时隔20年,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中10元纸币背面图案依然是夔门。</p> <p class="ql-block">此次宜昌至白帝城的游船之旅,恰似一场灵魂与自然的深度对话。西陵峡峭壁如斧劈,江水轰鸣似天鼓,那是岁月与自然碰撞出的雄浑乐章,震撼着我对山河伟力的认知;巫峡云雾缭绕间,神女峰若隐若现,似在诉说千年神秘传说,让我于梦幻中寻得心灵的宁静归处;瞿塘峡夔门如巨口吞吐江水,尽显天地磅礴,令人敬畏自然之威。这一程,我不仅邂逅了三峡的绝美风光,更在自然的滋养中,洗净了心灵的尘埃,寻回了内心的本真与纯粹,这段旅程将永远铭刻在我生命的记忆长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