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明天就是端午,是六十年一遇的大吉之日,是九子离火飞龙在天。端午节可以不吃粽子,但你一定要喝一种水。端午能说端午安康,不也能说端午快乐。端午艾草是主角它是纯阳之物 中国纯阳之日。 </p><p class="ql-block"> 端午佳节,端午龙舟赛。龙舟队是村民自掏腰包,没有任何商业赞助,他们大多是从外地打工回来的农民工,但他们竟然在狂风暴雨中逆流而上八个小时,沿路的村民会放鞭炮给他们加油,更有老人跪地祈求,保佑他们平安归来。那一叶龙舟就像华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穿越而来,带着顽强,带着坚韧,历经磨难,生生不息,你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吗?是为了顺承天象。</p><p class="ql-block"> 天上的二十八星宿,祈求东方苍龙南方出现 。天上的二十八星宿,每七宿分为一组,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每年农历一月,苍龙星宿在地平线以下。 古代人把这种天象称之为潜龙勿用。到了二月初二,龙角星跃渊而出,也就是二月二龙抬头,古人称之为现龙在田。此时大地回暖,到了播种时节,到了农历三月,苍龙星宿继续升空,草木萌生,所以君子要终日乾乾,日夜奋发,不可懈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农历四月,苍龙星宿全部高悬南方,夜空万物生长,雨水丰盛,天上的苍龙或跃在渊。到了五月五端阳日,农作物生长达到顶峰,此时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后面的农历九月,苍龙星又渐渐隐没,万物蛰伏,一切事物都不能永远丰盈,这就是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到了十二月,苍龙系就再次完全消失在地平线,人们称之为群龙无首。</p><p class="ql-block">今年5月31号将迎来60年吉阳日,做点极阳水,端午节当天取点饮用水,午时也就是11点到下午1点,在太阳下暴晒两个小时,这就叫极阳水。放点艾叶和红糖一起大火煮开就可以饮用。</p><p class="ql-block">端午节当天有一种免费的大补方式,那就是晒背。背光向阳而坐,晒至背部的督脉,温暖阳气滋生寒。最怕什么?最怕艾草的温热。艾草是传说中的纯阳之物,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古人取火用的就是艾绒,在河南南阳还发现了3万年前古人类用艾绒取火的遗迹。后来人们发现负责保管艾绒的家族竟然很少染上瘟疫,才发现了艾草神奇的能力。</p><p class="ql-block">孟子中记载,七年之疾,求三年之艾。古代带兵打仗,到了荒原会点燃一堆的艾绒,沿着烟的方向一定能够找到水源。因为艾草有非常神奇的通达能力,尤其在端午节这一天,您可以试试做艾灸,喝艾草姜丝茶,或者用艾草泡脚都可以通达全身。本草纲目称其可通12经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端午节吃粽子真是为了纪念屈原吗?其实没有屈原也会有端午节,屈原肯定没吃过粽子,但是他过过端午节。感谢屈原给了我们端午假期,我们应该好好纪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端午节的诞生最初是因为五月是毒月,五月初五更是毒上加毒,开窗有壁虎扫地,蜈蚣转角遇到蛇,所以雄黄酒擦上香囊带上菖蒲挂上,所以人们每年五月五过端午是为了辟邪驱毒。</p><p class="ql-block">古时候,人们会在夏天到来时宰牛祭祀,后来,人们把糯米包成牛角的形状来祭祀祖先,替代宰牛。</p><p class="ql-block">除了吃粽子,长辈还会给孩子们系上五彩海神,五色为吉祥色,代表五行克制五毒。古人把五彩绳叫长命缕,更重要的是要在端午之后的第一场雨将五彩绳摘下,让雨水冲走一切的霉运烦恼。粽叶再厚都包不住思念,五彩绳再长都缠不住童年。</p><p class="ql-block">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部分是单数,比如一月初一春节,三月初三上巳节,五月初五端午节,七月初七乞巧节,九月初九重阳节。因为在古代人的观念中,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双数本身就是吉利的,单数为凶恶,所以把重要的单数日子设为节日,热热闹闹,逢凶化吉。</p><p class="ql-block">既然是节日就一定要开心。是谁说端午节只能祝安康的,不能说端午节快乐的,说什么端午为了纪念屈原投江的日子,而且这一天伍子胥投了钱塘江,一心救父的曹娥投了曹娥江并不是一个什么值得快乐的日子,所以在这天只能护送安康。端午节说快乐,这才是我们主旋律的传统文化,毕竟老祖宗发明端午节的本意肯定不是让我们每天愁眉苦脸的,连基本的快乐都要避讳,我们要理解节日背后的历史,也要尊重语言。随着时代发展的自然变化,愿意说快乐也行,说安康也罢,自用所需就是了。安康是前提,快乐是期盼。愿百病不侵,处处平安,愿所有人粽横四海,美好接粽而来。</p> <p class="ql-block">今天吉祥的日子炒了点艾叶姜米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