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以前,只要一提到山西,我先想到的是煤老板、醋坛子,还有那满街的刀削面。但今天,我和夫人、婷婷、阿范三人就在山西这座超级有名的古建筑——乔家大院前晃悠,这可是被誉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充满了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的古城。咱四人就一起走进乔家大院,感受那份独特的晋商传奇。</p> <p class="ql-block">晋中市乔家大院景区,又称乔家大院文化园区,是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境内的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在这儿休憩片刻,与乔家儿女聊聊家事、国事,频频<span style="font-size:18px;">举杯共饮</span>。</p> <p class="ql-block">晋中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到现在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这座大院,是晋商乔家的祖宅,见证了乔家几代人的兴衰荣辱。乔家大院的主人乔致庸,是晋商中的佼佼者,他不仅商业头脑灵活,还非常注重家族文化的传承。在他的带领下,乔家大院逐渐扩建,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文化园区是以明清晋商翘楚、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致庸等乔氏家族的宅院而得名。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由在中堂、德兴堂、保元堂、宁守堂和乔家花园“四堂一园”组成。总占地面积26668.9余平方米,共有18个大院,41个小院,731间房屋,被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由在中堂、德兴堂、保元堂、宁守堂和乔家花园五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26668.9平方米,共有18个大院,41个小院,731间房屋。被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等单位确定为“全国人文生态旅游基地”,被誉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p> <p class="ql-block">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探访山西乔家大院,19处院子大气磅礴。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门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百寿图“照壁,大门以里,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长约80米、宽约7米,将六个大院分隔两旁,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墙围台,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北面三个大院,都是庑廊出檐大门,暗棂暗柱,三大开间,车轿可自如穿行。院落皆为三进,每个大院由多个小院组成,布局是晋中一带典型的里五外三穿心楼院,即里院南北正房,东西厢房都是五间,外院东西厢房都是三间,里外院之间有穿心过厅相连,外院南房和里院正房都是二层楼房。南面三大院,都是二进四合院,院门为硬山顶半出檐台阶式门楼,每院由三个小院组成。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结构,正院为主人居住,偏院则是客房佣人住室及灶房。</p> <p class="ql-block">在“科学保护、合理修缮”的原则下,为再现乔家大院原有的历史风貌,在原址的基础上恢复了德兴堂、宁守堂、保元堂及花园。“德兴堂”呈“寿”字结构,共有5个大院,8个小院,159间房屋;“宁守堂”和“保元堂”共有7个大院,13个小院,259间房屋;“花园”亭、台、楼、榭,风格古朴。</p> <p class="ql-block">走进乔家大院,你首先会被它那独特的建筑风格所吸引。整个大院啊,坐西朝东,占地面积广阔,建筑错落有致。大院里的房屋啊,都是青砖灰瓦、雕梁画栋,看起来既古朴又典雅。</p> <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还特别注重细节的处理,无论是门窗上的雕刻,还是屋檐下的彩绘,都做得非常精致,让人叹为观止。乔家大院的建筑布局啊,也是非常巧妙的。它采用了“双喜”字形布局,寓意着吉祥如意、双喜临门。</p> <p class="ql-block">大院里的房屋,都是按照中轴线对称排列的,看起来既整齐又有序。而且啊,乔家大院还特别注重私密性的保护,四周都筑有高高的围墙和角楼,防御性极强。</p> <p class="ql-block">除了建筑风格和布局,乔家大院还有一些非常独特的建筑元素。大院里的烟囱和风道,都是各不相同的楼阁造型,看起来既实用又美观。还有,大院里的木雕、砖雕、石雕,那可都是一绝!每一件都雕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从1986年建馆初期,乔家大院不断开拓创新,在保护传统民俗文化的前提下,通过激发大院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潜在资源优势,以“展现晋商大院,传承晋商精神”为主线,突出地方民俗特色,从增加大院的艺术性、文化性、趣味性等方面着手,展出十大系列内容:农耕习俗、岁时节令、生活习俗、人生礼仪、商贸习俗、民间工艺、豪门陈设、乔家历史、戏剧秧歌、专题展览,形象真实地反映了明清时期山西晋中一带的民俗风情和民俗文化。本馆文物藏品包括明清书法、绘画、瓷器、铜器、陶器、竹木器、金银器、石器、货币、玉器、玺尔及织绣等,其中展品“犀牛望月镜”、“九龙灯”、“万人球”属稀世珍宝,格外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当年未被日本鬼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摧毁的主要原因,是</span>悬挂了意大利国旗、并与教会关系十分密切。</p> <p class="ql-block">南北六院不仅设计精巧,而且变化多姿,从院的形式看,有四合院、穿心院、偏正套院、过庭院;从屋顶的造型看,有悬山、硬山、歇山、卷棚及平顶房。门与窗的结构也多种多样,形式不同,集中了中国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也吸取了西洋式建筑特点。</p> <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至今完整地保留了乔家鼎盛时期商业和民俗的风貌。全面展陈了北方农耕习俗、商业习俗、岁时节令、人生礼仪、民俗社火、乔家史料、乔家珍宝、传统晋剧、祁太秧歌、形意拳术、影视道具等12大系列上万件文物,真实地反映了明清时期北方汉民族的民俗风情和晋商文化。</p> <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 的 九龙屏风 是一件具有极高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文物,被誉为“镇宅之宝”之一。九龙屏风由 花梨木 制成,上面雕刻有九条龙,因此得名。这些龙用 辽宁秀玉 雕琢而成,雕工精巧,栩栩如生。屏风高2.7米,长4.07米,共有九九八十一条龙,形体各异,疏密相间,相互呼应,雕龙活灵活现,气势磅礴。整个屏风工艺精湛,充满祥和富贵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以建筑格局的精巧,民俗文化的传承,晋商精神的魅力,凸现出大院特色,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开馆20多年来,吸引众多剧组,《大红灯笼高高挂》、《昌晋源票号》、《赵四小姐与张学良》、《乔家大院》等40多部影视剧曾在此拍摄。</p> <p class="ql-block">世上最长的算盘。</p> <p class="ql-block">在乔家大院的门口茶馆里,我们举杯与乔家告别,奔赴下一站——平遥古城。</p> <p class="ql-block">从乔家大院门口,碰到一个平遥古城来乔家大院门口招揽生意的女子,家里有三辆车一个独立的四合院供住宿,还有一家餐馆,于是我们的谈判专家范老师与她谈好价格,并化了77元钱,坐车到平遥古城新东门口,换小姑娘王阿妞(13835444124),开车来新东门接上我们。东门进去不到200米就是她家的饭社,右拐进去100米就是她家的院子,是一个四合院,有着比较最俭朴的住宿条件,热水和网络24小时不间断</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她家的东来祥饭庄,四合院就在饭店后面,离平遥古城新东门十分近。我们在这里用好中餐,阿妞叫了一辆观光车,化100元钱,先让我们畅游整个平遙古城。</p> <p class="ql-block">这是平遥古城里比较典型的小四合院。请注意小院子屋顶放坡都是往院里倾斜的,寓意是肥水不流外人田。</p> <p class="ql-block">来到古城墙,我们率先冲上城楼,观看平遥古城的外境。</p> <p class="ql-block">她们在研究,这口缸是干嘛用的?答案是为了消防用的。</p> <p class="ql-block">三位醋精掉进醋坛子里面了。</p> <p class="ql-block">游览车把我们放在离汇源当很近的一个路口就结束了行程。后来才知道,这次到平遥古城,幸亏租了这游览车,否则还需要在这里再逛上一天。</p> <p class="ql-block">汇源当位于山西平遥古城,创办于清乾隆18年(1753年),如今已成为典当博物馆,原汁原味保留汇源当旧貌,古色古香,是平遥古城独具特色的文化承载体。</p> <p class="ql-block">在馆内旧时当铺的高柜台、各类员工的操作间、当床、账桌、钱桌一一可见,形象逼真,使人身临其境,宛如来到当年的老当铺。</p> <p class="ql-block">日升昌是中国第一家票号,被誉为中国现代银行的开山鼻祖,创立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位于中国山西省平遥古城西大街38号,现为中国票号博物馆。其以汇兑业务为核心,开创了中国金融业的新纪元,并在19世纪一度操纵清王朝的经济命脉。</p> <p class="ql-block">坐上石元宝,做着黄粱梦。</p> <p class="ql-block">日升昌票号是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创立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由山西平遥商人雷履泰与财东李大全将西裕成颜料行改组而成,以“汇通天下”著称,开创了中国近代金融业的先河。</p> <p class="ql-block">这三个美女都眼睛大只小,准备把石元宝扛回家去。</p> <p class="ql-block">刚走出钱庄,又来到钱庄。平遥古城的钱庄真多。协同庆,中国票号业中一家独具特色的票号,它创办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歇业于民国2年(1913年),财东系榆次聂店王姓和平遥王智村米姓,协同庆票号经营特色非常鲜明,主要有以人为本,知人善任;注重资金灵活调度;突出重点地域经营,具有现代成功企业的重要特征。</p> <p class="ql-block">协同庆与日昇昌是中国票号史上两大代表性机构,核心区别体现在历史地位、资本规模、经营策略和业务重心等方面。日昇昌是首家票号,开创金融先河;协同庆以小资本灵活经营,依赖人才策略快速崛起。</p> <p class="ql-block">协同庆地下金库的龙柱,位于平遥古城协同庆票号五进院地下金库大厅正中,据传是平遥古城的龙脉所在,也是整个 平遥古城 的地理中心。该樟木雕刻的龙柱被称为“神龙宝柱”或“定海神针”,兼具镇城之宝与招财寓意,游客常触摸以求沾财气。</p> <p class="ql-block">跨过龙柱即可进入金库入口,其所在的金库占地300平方米,为 协同庆票号 核心区域。</p> <p class="ql-block">走出协同庆,来到中国镖局博物馆。中国镖局博物馆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古城南大街61号,是依托明末清初镖局旧址改建的专题博物馆。该馆通过10大展室系统展示了中国镖局的起源发展、组织结构及运营机制,重点陈列明清时期十大镖局、十大镖师及相关历史文物,包括镖车、兵器模型等实物展品。</p><p class="ql-block">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镖局主题博物馆,其五进院落占地2000余平方米,完整呈现镖局在封建社会商品流通中的特殊作用。馆内详细记载了清乾隆年间平遥人张黑五创办兴隆镖局的历史,以及镖局行业从兴盛到被现代警察机构取代的转型过程。</p> <p class="ql-block">又来到一个叫同兴公镖局。</p> <p class="ql-block">百川通家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永庆祥,中国奇珍报纸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珍奇报纸陈列馆简介</p><p class="ql-block">本馆座落于平遥古城明清街繁华地段,创建于2003年9月,前身为苗世明藏报博物馆。2006年易名为珍奇报纸陈列馆。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馆内设置有“综述·概览” “明· 清”、“跌宕·重生” “香港·澳门”、“城市·解放”、“特质·异形”“初心·使命”“致敬·缅怀”、“报刊·珍藏”、“研学·传承”十个展览厅。</p><p class="ql-block">该馆收藏有从明朝万历年间至今的中外报刊6万多种,130万余份册。其收藏成果已载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纪录大全,堪称中国私家藏报第一馆。报馆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山西省德育教育基地、山西报刊文化传承示范基地等。报刊藏品以其高雅的文化品位、丰富的文化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时代标识成为古城旅游唯一独特靓丽的文化景观。</p><p class="ql-block">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香港大公报、澳门日报、台湾世界日报以及美国、加拿大、非律宾等800余家中外媒体先后报道。</p> <p class="ql-block">平遥听雨楼寓意与自然和谐共生,象征古代官民互动与吉祥长寿。该建筑以‘听雨’为名,既体现了对自然现象的审美意趣,也暗含了官员体察民情的治理理念,同时作为龟形古城的一部分承载了长寿永久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观风楼位于 平遥县衙 东侧20米处,跨横街县衙外大街上下两层,第一层是砖砌高台,第二层是木构建筑,中间为砖券门洞。观风楼的东侧匾额上书“听雨楼”。站在观风楼上,可以俯瞰平遥全景,右侧即为衙门,另一侧的街景店铺林立,一派祥和景象。</p> <p class="ql-block">平遥县衙博物馆地处古城中心,占地面积26000m2 县衙博物馆展现的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县衙署。县衙博物馆依托详实的历史资料和大量的实物,展示了明清时期的吏治文化,特别是推出县太爷升堂、县太爷出巡、县太爷签发“通关文牒”、地方戏剧表演等活动,赢得了广大游客的好评。</p> <p class="ql-block">县衙一院、眼前这道门是县衙的第二道门------仪门,顾名思义,即“礼仪之门”。仪门通常是关闭不开的,只有在知县上任,迎接贵宾,举行重大庆典活动的时候才会打开。在中国,封建礼制讲究东尊西卑,故两侧角门,东角门称“人门”,供知县平常出入,西角门称“鬼门”,通常也是关闭不开的,只有在提审人犯,押解死囚赴刑才打开。</p><p class="ql-block">县衙亲民堂、到了县衙的第二进院落“六部房”,中央称“六部”,地方称“六房”,六房对称设置,清一色的青砖灰瓦,六檩硬山前式。“吏”“户”“礼”东,“兵”“刑”“工”居西。大堂是咱们县衙的主体建筑,这里是知县举行一些重大典礼、审理重大案件、迎送上级官员的厅堂,大堂又叫公堂、正堂、正厅等,也叫“亲民堂”,各位可看到“民”字上多了点,中国文字含蓄的表现,亲民更多一点的意思。</p><p class="ql-block">县衙二堂是保存下来的明万历十九年的建筑。像咱们这个县衙之所以保存这么完好,在文革期间没有给破坏,是因为县政府从解放后到九七年一直在这儿办公。这个二堂就是原来的政府办公室。二堂是知县日常办公、个别召见下级,小范围研究工作审理民事案件的场所,所以这里没有大堂的森严气氛。二堂东西两侧分别是“简房”和“招房”,“简房”掌握知县的信件、名片、贴子,属礼房的下设机构,而“招房”属刑房的下设机构,主要事务是勘验、票务、档案等。</p><p class="ql-block">县衙、还有一个对弈亭,原名“清心亭”,是供知县下棋的地方,并且刘伯温曾在这里下过棋,刘伯温是浙江人,但他的老家是平遥朱坑村人,他在元末做官受挫回来祭祖时,与知县达鲁海都在这里下棋,所以为纪念这段经历,改“清心亭”为“对弈亭”。</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 的“ 万姓帡幪 ”牌楼位于 城隍庙街 ,其含义是“庇荫万民”。帡幪本义是指帐幕,引申为覆盖、庇护,象征着对万民的庇护和保护。</p> <p class="ql-block">城隍庙位于平遥古城内城隍庙街路北,坐北向南,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重修。清同治时续修。现存规模完整,前后三进院落,中轴线上建有牌楼、山门、戏楼、献殿、正殿、寝宫,东西配殿由六曹府、土地祠等组成。在城隍庙的左右两侧分别配置有灶君庙和财神庙,庙貌宏敞,布局奇特,是古代官署建筑与寺庙建筑风格相融合的建筑群体,是研究平遥古城建置布局、道教发展以及民俗风情的珍贵的实物遗存。</p> <p class="ql-block">百福俱臻牌楼位于平遥古城的城隍庙街 ,是平遥古城内的一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它建于明代,是平遥古城内的一处重要建筑。它位于城隍庙街,与另一座牌楼“万姓帡幪”相呼应,共同构成了城隍庙前的独特景观。百福俱臻牌楼为三门四柱的过街牌楼,东匾上书“百福俱臻”,寓意着各种福气都会降临。这座牌楼不仅在建筑上具有独特的风格,还在文化上承载了丰富的内涵,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祈愿。</p> <p class="ql-block">平遥会馆始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由日升昌、蔚泰厚等22家票号联合出资兴建,民国时期曾改为学校,2012年原址修复后重新开业,<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复原清代票号联合会所的建筑风格和晋商文化体验为核心特色。</span>地处城隍庙街繁华地段,毗邻文庙景区,距火车站和汽车站约2公里,交通便利。</p> <p class="ql-block">尊经阁,以其丰富的寓意和重要的文化价值,成为平遥文庙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座建筑不仅承载着对过去的敬仰,更展现着对未来的期许。其内部的“圣哲之光”横匾和“一阁之中尽藏圣哲,六经之外再无奇书”对联,无不见证着文化的延续与振兴。</p> <p class="ql-block">平遥文庙学宫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庙之一,位于山西省平遥古城东南部,始建于唐贞观初年(约627年),是古代儒家文化的象征性建筑群。其核心建筑大成殿重建于金大定三年(1163年),至今保存完好,是全国文庙中唯一现存的金代建筑。文庙不仅是祭祀孔子的场所,也是古代教育体系的重要载体。其布局反映了“左文右武”的礼制思想,与武庙共同构成古城的文化地标。建筑群内保存了大量石刻、木雕艺术品,以及宋代文天祥题写的“魁”字等历史遗迹,凸显了其艺术与历史价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平遥文庙学宫见证了千年儒学传承,至今仍是研究中国古代礼制、教育及建筑艺术的宝贵资源。</p> <p class="ql-block">平遥九龙壁是中国现存三大古代琉璃九龙壁之一,位于山西省平遥古城城隍庙街文庙东侧,始建于明初,原为太子寺山门照壁,以高浮雕五彩琉璃构件拼砌而成,展现了极高的壁塑艺术价值。它是明代早期遗存的琉璃影壁,通高4米,宽约20米,下筑青砖须弥座,顶部灰瓦覆盖,饰五脊六兽。壁面以泥陶为胎,外裹黄、绿、蓝、紫、黑、白等多色琉璃构件,塑造出九条形态各异的龙翻腾于云海波涛间的场景。居中为黄色坐龙,两侧对称分布八条降龙与升龙,龙爪数量为四爪(区别于其他皇家九龙壁的五爪),造型夸张生动,悬塑技艺极具张力,被誉为中国古代壁塑艺术极品。九龙壁原属太子寺(奉祀释迦牟尼成佛前的太子塑像),因龙象征皇权、“九”喻示至尊,故以皇家规格建造,体现佛教中国化特色。太子寺毁于“文化大革命”,九龙壁幸存但于1977年遭特大洪水冲垮,仅抢救部分残件。近年按原样修复,现位于平遥文庙博物馆右侧。它的艺术地位:与大同九龙壁(明初)、北京北海九龙壁(清乾隆)并称中国三大琉璃九龙壁,虽体量较小,但工艺精湛,色彩绚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