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跨越五十年的老照片

唐国众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1975年农历五月初四(“端午节”头一天)的傍晚拍摄的,这是年幼时的我们和妈妈唯一的一张合影。因此,这张照片就显得尤为珍贵。同时于我和两个弟弟来说,那天还是我们平生的第一次照相。</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1975年农历五月初四傍晚</p> <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曾看到过妈妈和哥哥还有雅珍姐的一张合影,妈妈坐在一个凳子上,六岁的哥哥和八岁的雅珍姐分别站立在妈妈的左右两侧。我还清晰的记得,仅有的那张照片就镶嵌在大娘家悬挂于“柜”(用于盛东西的木质器具,一般分两个隔空。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辽西地区农村几乎家家必备且也是仅有的家具)后面墙上的相框里。并且还曾听大人们说过拍那张照片时,我才出生一个多月。小时候的我几乎天天都要到大娘家去玩,所以对那张照片的印象就特别深。大约是1973年前后,大娘和二大伯两家翻盖房子时,可能是因保管不慎,从此就再也见不到那张照片了。当年看那张照片感觉很是习以为常,现在想来这张照片的丢失,让我们觉得的确也是挺可惜的,因为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隐含着一段历史。</p><p class="ql-block"> 幸好,我们和妈妈拍摄于1975年的这张合影得以保存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爸爸给我们拍摄的,我一直觉得,那时的爸爸没能与我们娘五个一起拍一张名符其实的“全家福”,至今都还让我们觉得有点遗憾。不过在那样一个经济还比较落后生活还很困难的年月,爸爸能为我们娘五个拍下这永恒的历史瞬间,尽管爸爸没有进入那张照片的“画面”,但我想爸爸的心里也一定会感到很欣慰的。</p><p class="ql-block"> 那年,在外面工作的爸爸回家过“端午节”,借来了一台“海鸥牌”照相机,在“端午节”头一天(农历五月初四)的傍晚,在自家的院子里以那两棵“桃树”和“苹果树”为背景拍了不少照片,那是我第一次面对照相机的镜头,于是便留下了这终生难忘的美好瞬间。在后来的生活岁月里只要一看到那天拍的照片,眼前就会立即浮现爸爸为我们拍照时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有时,面对这张老照片会让我沉思良久,凝望着自己童年时的模样,任凭目光停留在照片上一分钟又一分钟。也有时,会让我禁不住地感叹:这半个世纪的时光本该是很漫长的生活历程,怎么忽然觉得就像是被按下了“快进键”的感觉了呢。</p><p class="ql-block"> 50年,仿佛就像是在不知不觉中匆匆地过去了。那时的爸爸才刚刚41岁正值人生壮年,如今老人家已是91岁高龄。而当年照片里还是孩童的我现在都已是六十有五了,两个弟弟也分别跨进了六十或已到了六十岁的门槛儿。</p><p class="ql-block"> 为了纪念爸爸为我们娘五个拍的这张照片50年,也为了我们哥仨有了人生的第一张照片50年,依然还是在“端午节”的头一天傍晚,我们哥仨和爸爸在楼前的窗下拍了这张合影。只是地点已不再是当年“老宅”的院子里了,岁月的年轮也已经把我们带到了整整半个世纪后的2025年的农历五月初四。不过,这张照片还是不能被视为“全家福”的,因为,照片上少了妈妈和哥哥。哥哥因病去世较早,妈妈在五年前90岁时也离开了我们。</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25年农历五月初四傍晚</p> <p class="ql-block">  好在91岁的爸爸身体依然健朗,在这个初夏的季节,爸爸几乎每天都要到楼前的“小园子”里去,看蔬菜的长势,观自己栽种的花儿盛开,并且还常常亲自为秧苗浇水松土。</p><p class="ql-block"> 只要爸爸在我们就年轻,祝愿爸爸健康长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