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云南滇西大理迤西的保山地区,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历史传说延续了上千年。</p><p class="ql-block">诸葛亮南征永昌(今保山)胜利班师回朝,结果在渡泸水(金沙江)时遇上狂风暴雨,差点船毁人亡。诸葛亮询问当地士人。士人说道:“这是因为很多南征永昌时被杀的那些地方村寨的寨主变成的亡灵所扰,要想在此渡水,必须用蛮人的头祭供河神。”</p> <p class="ql-block">诸葛亮听罢很是犯难,他不忍心杀人祭河神,于是想到一个替代方法,他吩咐厨师用面按照蛮人人头盖的形象做了一些面点蒸熟备用。然后来到江岸设坛祭祀告慰那些被杀的“寨主”,允诺回蜀后一定给死去的“主”封“神”,希望不要再纠缠他们,然后将面点抛入泸水祭祀河神。因为是用面点当蛮人头祭祀的河神,三国时期,对西南少数民数统称为“蛮人”,用麦面做成形象蛮人头颅的面点,所以这种面点后来把“蛮头”改称为“馒头”,这就是馒头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祭祀过后,很快江面风平浪静,南征军顺利渡江回蜀。诸葛亮没有食言,回蜀后就马上上奏将这些“寨主”以及南征死去的蜀国兵将全部封为“神”,让当地百姓世代供奉在家中,并经常举办各种带有歌舞形式的戏曲祭祀活动进行祭祀。于是形成了一门独特的戏曲形式,这就是“香童戏”,香童戏在保山地区尤为流行。</p> <p class="ql-block">香童戏:</p><p class="ql-block">潞江坝地区众多三国蜀汉时期的遗迹和传说历经近一千八百年的历史时光依旧保存完好,这些风物传说虽不能完全作为历史依据,但却说明了诸葛亮南征对潞江坝地区历代人民的深远影响。沿着诸葛亮南征的古道寻觅,睹物思情,犹如翻阅一部中国西南历史的长书,帝王将相,边陲狼烟,古道西风,扑面而至。徒步山野,追寻古人先贤的足迹,抚今忆昔,让人时空倒错,顿然产生白驹过隙的感叹。潞江坝三国时期蜀汉的历史遗迹值得我们好好研究、保护和珍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