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里斯班植物园感怀

洲哥

<p class="ql-block">  去年九月,受陈兄夫妇邀请,我们去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下称“布村”),在他家里住了一周。</p><p class="ql-block"> 陈兄原是大学化学老师,改革开放之初,他弃教从商,与太太在南洋打拼自己的事业,很少回国。因此,我们虽是儿时邻居、小学、中学同学加“死党”,但聚少离多。</p><p class="ql-block"> 然而令我惊奇的是,虽然他在国外几十年,甚至在谈吐中,很自然地将“十万“讲成“一百千”,但我们小时候一起去乡下打鸟、钓鱼的往事,他居然记得清清楚楚,真是发小情深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次日,虽然我说已到过两次“布村”,但陈生仍执意带我们外出,去一些我们没去过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车子经过布里斯班河大桥,然后七拐八拐,进入了一处林荫茂密处。原来,我们来到了库塔山的布里斯班植物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植物园始建于1855年,当时,主要是为了植物的物种引进和研究,展示并保育当地物种,园区面积20公顷。隨着“布村”的蓬勃发展,老园区已位于市中心。</p><p class="ql-block"> 于是,1970年又在豪勋爵河畔的库塔山上扩建新园区。1976年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 园区很大,有50公顷,有1200个物种供游客参观,园区内有6条步行径。植物园很快就成了市民休闲、远足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在植物园里,有一个白色圆屋顶的大型建筑物很吸引眼球。那是托马斯爵士天文博物馆,澳大利亚最大的天文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托马斯.布里斯班是19世纪澳大利亚著名天文学家、航海家,曾任悉尼总督(1821-1825)。</p><p class="ql-block"> 1822年,布里斯班在悉尼的帕拉马塔建立了澳大利亚第一个天文台,(天文台设在他的官邸附近。)他亲自绘制了南半球的第一幅星际图,星图里包含了多个南半球独特的星座,如南十字座、孔雀座、船底座、凤凰座等。</p><p class="ql-block"> 作为天文学家,布里斯班对南半球的天文观测和研究贡献良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但是,布里斯班不懂政治谋略。虽然他当政时致力于推动农业和科学发展,但他也得罪了不少权贵,因而被告上“朝廷”,最后虽然被洗脱了罪名,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p><p class="ql-block"> 1824年,刚好有一个惩教殖民地需要起名,于是就被取名为布里斯班,借此羞辱他。1834年,该地被正式以官方名义命名为布里斯班市。</p> <p class="ql-block">  日換星移,200年过去了,“布村”亦由千古蛮荒之地变成了270万人居住的繁华都市。</p><p class="ql-block"> “ 布村”沿布里斯班河而建,两岸高楼林立,多条大桥飞架东西岸,既有行车道,又有人行桥。城市周围则被郁郁葱葱的雨林簇拥着,多好的生活环境!</p><p class="ql-block"> 2021年,“布村”被《经济学人》报评为世界十大宜居城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可可果”</p> <p class="ql-block">  我见园里的可可果很饱滿,黄黄的,该是成熟了。于是拿起手机,给可可果拍照。正在这时,闻到不远处的香荚兰(vanilla)发出的一阵阵芳香。</p><p class="ql-block"> 我不禁有些感慨,唉,布里斯班虽说当时受尽折磨,但他的名字却永远留传下来,也算是千古流芳了。</p><p class="ql-block"> 富有讽剌意义的是,而当年密告布里斯班的那些人很快就被人遗忘了。</p> <p class="ql-block">  “香荚兰”</p> <p class="ql-block">  天文馆前面的草坪上有座塑像,只见一位老者正在仰头望天,其样子很可爱,让人忍俊不禁。成语“望天打卦”不就是这个样子吗?</p><p class="ql-block"> 这老头是谁呢?我有些好奇。走近一看,哦,他原来是“世界航天事业奠基人”、俄国著名天文学家康斯坦.齐奥尔科夫基(1857-1935)。</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07年,在澳大利亚举行的俄罗斯周的文化对话期间,在俄罗斯商业企业家研究院的协助下,世界国际基金会将这尊齐奥尔科夫基塑像永久捐给昆士兰州。</p><p class="ql-block"> 塑像基座上铭刻着齐奥尔科夫基的名言:“地球是人类的搖篮,但人类不能永远躺在搖篮里”。</p><p class="ql-block"> 碑文中还写道:齐奥尔科夫斯是一位俄罗斯偏远地区的教师,也是一位科学成就远超他那个时代的著名科学家。他的科学发现属于全世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位教书匠,毕终生精力思考宇宙的奥秘,并提出人类要飞出地球,进入太空。这在19世纪,真是很不简单。</p><p class="ql-block"> 诚如当时的著名诗人奥斯卡.王尔德所称赞的,“虽然我们都生活在臭水沟里,但仍然有些人在仰望星空。”</p> <p class="ql-block">  隨后,我们离开天文博物馆,沿着步道散步。南半球的九月,春光明媚,到处是鸟语花香。可那位不谙政事的“老布”和望天打卦的“齐老头”还是不停地在我脑海里浮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 30 日</p><p class="ql-block"> 洲哥于悉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