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首先向同学们道声大家好!“有同学自四方来,不亦乐乎”我想借用冯巩的一句著名台词告诉大家:我“想死你们了”。 </p><p class="ql-block">今天是6月18日,农历五月二十,再过两天就是夏至了,在这个热情似火的季节到来之前,大家都怀着喜悦的心情,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咱们榆次二中一连一排全体同学毕业五十周年。此时此刻,我和大家一样,心情无比激动。凤梅、风山让我做为同学代表发个言,说实话,我真是感到即荣幸又惭愧。荣幸的是能在这里向大家吐露心声,和同学们做一个面对面的交流,这个机会太难得了;惭愧的是自己水平有限,让我代表同学们发言真有点当之有愧,亚力山大,难以胜任。讲什么好呢?我早就发愁上了。今天上午虽然是和大家在一起拍集体照留念,一起重游老校园,一起乘车去北赵村寻觅当年下乡劳动的影子,但脑子里却始终苦思冥想着中午向大家怎么发言好。实在没办法,恭敬不如从命,只能谢谢同学们对我的鼓励和信任。言为心声,我就随便谈谈自己发至内心的一些感受吧。</p><p class="ql-block">按说咱们这一代人是很不幸的一代人,因为咱们都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恰逢国困家贫,在缺衣少食的环境下度过了懵懂的童年;成长于60年代,又赶上十年动乱;成熟于改革开放新时代,又让咱们经历了下岗、失业的痛苦磨难。但是,从咱们榆次二中一连一排这个班来讲,我认为咱们却是非常幸运的一个班集体。这种幸运起码可以用三个“最”字来概况。</p><p class="ql-block">第一个“最”是五十多年前,咱们从榆次城区不同的小学,共同迈进了这所榆次最好的也是成立最久的中学:榆次二中。直到今天,榆次二中仍然是榆次最好的中学。难道不是吗?大家可以看看,现在咱们的孙辈孩子们要想顺利考入榆次二中读书也绝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榆次二中始建于1946年,迄今已经建校76年了,比1952年成立的榆次一中还建校早七年。</p><p class="ql-block">第二个“最”是咱们遇到了榆次二中历史上一位最好的班主任郝伊老师。郝伊老师虽然已经离开了大家,但是他高尚的师德、渊博的知识才学和完美的教学风格至今仍然让大家记忆犹新,而且影响着我们大家的一生。三年前,郝老师因病离世,咱们班有许多同学都自发参加了他的告别仪式。当告别仪式结束后,多数人都各自返回,是咱们一连一排的同学陪同郝老师的家人及部分亲朋好友共同护送郝老师的骨灰从殡仪馆到龙凤山庄入土安葬就位。郝老师的葬礼也因为有一连一排许多同学参加而提升了一个规模档次。在郝老师的告别仪式上,郝老师的一名老三届学生,也是咱们的学长,现在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就在送别郝老师时代表历届学生的发言中深情地讲道:郝老师是山西省教育界最早获得全国金钥匙奖和山西省劳动模范称号的优秀教师,是榆次二中最好的一位深受广大历届学生尊敬的班主任老师。说到这儿,我的脑海里不由地就浮现出五十多年前郝老师在课堂上为咱们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的讲课形象和满怀激情教大家唱歌感人场面。又仿佛让我看到了郝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在学校挖防空洞,一齐去北赵村同吃同住在烈日炎炎下抢收小麦;一齐到张庆乡参加秋收劳动;一齐进行野营拉练,身背行李,走过一村又一乡,登上杜家山的兴奋情景。为此,我认为咱们要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感天感地感师恩,因为咱们能在这样的恩师门下求知学习,实乃一连一排全体同学们一生之幸事。</p><p class="ql-block">第三个“最”是咱们榆次二中一连一排可以讲是全二中历届班级中最朴实、最善良、最纯真、最团结的一个群体;50多年前,大家一起迈进榆次这所最好的中学,并且遇上了一位最好的班主任老师,因而共同组成了一个最好的班集体——一连一排,我觉得这三个“最”字应该是上天赋予我们最幸运的一个完美组合。</p><p class="ql-block">同学们都想一想,五十年后的今天,咱们一连一排全体同学还能再次欢聚到一起,这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人生能有几个五十年?咱们就从每个同学现在的相貌上互相捕捉和回忆一下各自以前的青春岁月,最直观的感觉是什么呢?应该是两个字:变了!青春不再拥有,白发已占双鬓,脸上失去光泽,皱纹布满额头。整整五十年,半个世纪的时光,催老了大家的容颜,带走了咱们的青春韶华,但是却带不走大家的同窗情谊。因为在咱们这个班集体里,同学的情最真,同学的意最浓,同学的爱最无私。就拿咱们历次聚会来说,为什么次次圆满,回回成功呢?究其原因,是因为咱们一连一排是一个有着团结友善、甘于奉献和高度向心力精神的团队。是全体同学的真诚、热情、凝聚和支持,让咱们一连一排这份浓浓的同学情就像陈年的美酒,愈久愈纯香,愈久愈珍贵,愈久愈甘甜,并且得以延续和传承。</p><p class="ql-block">今年,咱们毕业整整五十周年了,之所以全班同学还能在此欢聚一堂,总离不开有一帮热心的同学,这次聚会就是由于有许多同学积极参与、出谋划策、自告奋勇、多方协调而得以如期举行。比如在选购文化纪念衫、印制标志和条幅、联系同学、发送聚会通知和邀请函、预定车辆以及落实咱们现在就座的就餐饭店等等方面,风山、凤梅、建新、晓丽、王芳、虎林等许多同学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尤其是刘风山同学,多年来为组织历次同学聚会,亲自策划、认真筹备、慷慨解囊、无私资助,着实让人感动,咱们应该用掌声对风山以及所有为聚会做出贡献的热心同学们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同学们,咱们从1972年初毕业到现在已经整整五十周年了,五十年的风华岁月弹指一挥间,昔日风华正茂的我们如今都已两鬓白发。五十年的时光,足以让我们在滚滚红尘中体味了人生百味;五十年的风雨,足以让我们体味了生活百态、苦辣酸甜。虽然我们的容颜已经老去,虽然时光可以带走我们的青春年华,但却带不走我们的同窗友情,因为这是值得我们一生永远珍藏的友谊感情。</p><p class="ql-block">同学们,尽管大家已经跨过花甲之年,但我认为咱们还正是夕阳彩霞红满天,老当益壮正当时。大家想一想,咱们现在这个年龄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觉得保重好身体是第一位的,我们应该好好活着,就像一副对联讲的:(上联)活一岁 算一岁 岁岁去领退休费,(下联)过一年 是一年 年年在涨养老钱 (横批)就是:好好活着。我就讲这些吧。衷心地祝福同学们家庭幸福美满,心情阳光灿烂,健康如日中天,未来风光无限最后,衷心祝一连一排全体同学情谊地久天长。</p><p class="ql-block">谢谢亲爱的同学们!谢谢主持人!我讲完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