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故土、唐风古韵

<p class="ql-block">汉唐故土、唐风古韵,大漠草原、捺钵围猎,军民一体、赫赫武功,汉家天子、胡服佛妆。</p><p class="ql-block">这些都是大辽,繁荣强盛的大辽、复杂矛盾的大辽。</p><p class="ql-block">蔡京,带着深深的思考,踏上了回国的路。使辽,带给他的影响是深刻的。如果再考虑到,蔡京对北宋王朝的巨大影响,那他的这次出使影响也是深远的。</p><p class="ql-block">关于这次出使,史书记载模糊不清,甚至有人说蔡京根本没去过辽国。这是因为后来北宋骤亡,历史瞬间断裂,很多史料出现了真空,也就留下了争议。不过,结合历史的细节,我们更倾向于蔡京确实出使过辽国。不仅如此,在蔡京使辽两年后,蔡卞也曾出使。使辽意义重大。</p><p class="ql-block">作为少数深入大辽的宋人,这次出使,让蔡京对辽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辽国幅员辽阔、富足强大,在军事优势之外,即便是在文化上,大辽也自信昂然,不仅能与大宋并驾齐驱,更大有超越之意。这是一个强大的对手。</p><p class="ql-block">纵观历史,中原王朝在与少数民族政权争锋时,武力处于下风是常态,但多数在文化上、制度上,处于领先地位,这也让中原王朝始终保有着华夏正统的优越感。</p><p class="ql-block">不过,对宋来说,辽则是异数。</p><p class="ql-block">辽,先于宋而建国。辽不是部落,是国家,是帝国。</p><p class="ql-block">政治上,辽继承大唐、承接五代,制度上丝毫不落后于大宋,甚至更加原汁原味。同时,契丹人又天才地设计出北面官、南面官制度,再引入科举取士,将汉人官僚政治精髓与游牧部落旧俗,完美的结合在一起。</p><p class="ql-block">这样的制度,真的逊色于中原?</p><p class="ql-block">在文化上,辽人尊儒学汉,并非惺惺作态,而是从皇帝到贵族的身体力行。儒家的道德文章、温文尔雅,再加上游牧民族的血性刚烈、骁勇善战,文化上更加自信、包容,也更加外向、开放,有着勃勃的生机。</p><p class="ql-block">这样的文化,真的逊色于中原?</p><p class="ql-block">在军事上,在传统契丹铁骑之外,辽人还有渤海军和汉军。在保持着强大机动性和野战能力之外,又兼有汉人在守城、攻城上的传统优势,是一支攻守兼备的强大军事力量。</p><p class="ql-block">这样的军队,真的逊色于中原?</p><p class="ql-block">政治、文化、军事等,契丹人做的样样出色。</p><p class="ql-block">这种强烈的现实感,深深地震撼了蔡京。</p><p class="ql-block">在此之前,参加科举、支持新法、投机政治,无论途径是否正确、手段是否拙劣,蔡京还是有政治抱负的,那就是富国强兵、荣耀大宋。在西北,要剿灭西夏;在北方,要夺回幽云十六州,恢复汉唐故土,将契丹人赶回草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曾经的壮志,在现实面前狠狠的撞了南墙。入仕以来,他辗转多个地方、转圜数个职位,如今伺候皇帝左右,对大宋重文抑武的国策,和为配合国策而设计出的繁复政治制度,以及由此导致军队战力的下降,再清楚不过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样的大宋,能支撑蔡京的抱负吗?</p><p class="ql-block">这样的大辽,是蔡京可以实现梦想的对象吗?</p><p class="ql-block">显然,这是不可能。对蔡京来说,人到中年、人生过半,这样的年纪,这样的认识,是清醒的,也是残酷的。</p><p class="ql-block">好在,如此大辽,却是宋人的盟友,这岂非宋人之福?既然有如此好事,那就不要坏了这样的福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见微知著的蔡京,透过辽国宫廷的饮宴,看到了辽国贵族雍容奢华的生活,这也让他大开眼界。既然辽宋注定将长期共处,既然人生抱负已无处安放,那就及时享乐、快意人生吧。</p><p class="ql-block">如何才能享受人生?</p><p class="ql-block">权力。只有权力。</p><p class="ql-block">奢靡。只有奢靡。</p><p class="ql-block">带着醍醐灌顶般的清醒,蔡京开始了人生下半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