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大地寻古记:探秘古建、聆听云冈的千年回响

Louisa

一提起山西,好像首先想到的不是煤,就是醋。但真正准备出游,做攻略时,才知道它有多么的宝藏。<div>  虽然山西没有新疆西藏的绝美自然风光,没有上海的明艳浪漫,没有三亚的无敌海景,没有成都的美食天堂...,但也没有哪个地方,像山西这般,坐拥着如此多古老而又璀璨的历史建筑。踏上这片土地,遍地尽是岁月,满目皆是故事。</div><div> 之前听过一句话: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陕西,五千年看山西。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这句话很夸张,因为跟历史悠久的北京、陕西相比,山西实在太低调了。可是追本溯源,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形成了统一于中华文化下的各种地域文化。</div><div> 它倚靠太行山,脚踏黄河水,在这片厚重的黄土地上,表里山河,山川沟壑,游了一趟,方知,山西比我想的还要精彩。</div> <b><font color="#b06fbb"># “表里山河</font></b><font color="#b06fbb">”</font><b><font color="#b06fbb">的山西 #</font></b><div><div> “表里山河”这个词,初听还有些陌生。但在山西博物院,当讲解员对着地图给我们解析时,终于生动理解了“表里山河”的含义:</div><div><ul><li>“表”:外围天然屏障。山西东、西、南三面被山脉与河流环绕,形成天然地理屏障。</li><li>“里”:内部盆地平原。在山西内部,分布着一系列盆地,相对平坦,土壤肥沃。</li></ul>“外有山河之固,内有平原之饶”,难怪山西在历史上一直是军事重镇。</div></div> <font color="#b06fbb"><b>#云冈石窟:山西的名片,世界的大同!#</b></font><div> 因着云冈,有了来山西旅游的动因。做起攻略来才慢慢发现需要探访的古建筑数不胜数。时间计划从5天延至7天直至9天,才勉强能把第一梯队的石窟、悬空寺、应县木塔等涵盖。有时候我就在想,云冈给大同的GDP贡献了多少啊,又因为它带旺了山西其他景点,又给山西经济贡献了多少%!</div><div> 不会说话的石窟佛像们也是安静不语的顶级历史网红,默默得给山西引流并带动旅游经济。 </div> 露天大佛结跏趺坐,大耳垂肩,面容丰圆,有着希腊式的直鼻通额,袈裟右肩斜遮的改良穿法,体现了西域艺术与中国智慧的对话。古朴的造型,虽历经千年风雨侵蚀,依然散发着震撼人心的力量。<div>  这第 20 窟的大佛,高 13.7 米 ,虽不是最高的,却因为一次地震,前立壁坍塌,导致露天。不过,某种程度上,露天环境使佛像更显庄严宏大,阳光照射下的光影增强了造像的立体感和神圣感,使之反而成为云冈石窟最网红的标志。看来造像与人也有类似之处,大红靠命啊。😁 </div> <p class="ql-block">  阳光穿过拱门漏进石窟,光束打在大佛的手上,折射的光影温柔的罩住了每个虔诚礼佛之人,抬头瞬间,仿佛听见北魏的钟声在心底轻轻敲响。</p><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发朋友圈后,除了引发光影结合的点赞惊叹外,也有人问为何佛像身上有黑点点?咳,这其实是审美庸俗的后人造成的遗憾。辽金时期,人们对佛像进行修补时,补修者为了让泥巴能附着在石头上,在石壁或石佛身上凿了许多小洞,塞进木头棒当作楔子,再拉成绳网,抹上泥巴并着色涂彩。随着时间推移,泥塑风化剥落,木头楔子腐朽变色,留下这些黑点点。</p><p class="ql-block"> 审美,对一个民族来说,实在太重要了。😂</p> 在这儿,与千年前的匠人对话,和微笑的佛像相遇,每一尊佛像的眉眼都藏着故事。 讲解员说:石窟雕刻的难度,在于只能<font color="#167efb"><b>“雕”</b></font>,不能<font color="#167efb"><b>“塑”</b></font>。也就是说,只能做减法、不能做加法。选好一座山,动工伊始,工匠就要规划好整体设计,而且是那么多人的协同工作,铁凿的每一下都不能出差错,其难度可想而知。北魏时期,在皇室支持下,无数能工巧匠汇聚于此,历时近 70 年雕琢出这一旷世杰作。<div><div> 承载 1500 多年历史风云的云冈石窟东西绵延约 1 公里,规模宏大、气势雄浑。现存主要洞窟 45 个,大小造像 59000 余尊。但造型各异且风格鲜明,在这里,能看到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罗风格的雕刻、秀骨清像的汉化风格,能看到希腊石柱长出中国枓栱,能看到波斯忍冬纹缠绕着朱雀祥云......。<font color="#167efb"><b>天呐,仅仅是云岗石窟,就成了世界文明的大聚会</b>!</font>石窟见证的不仅是佛陀东渐的足迹。更是人类如何以包容之心,让异域文明在华夏土壤上生根绽放。 </div><div><div><div> 以前说起东西方交流,最骄傲的总是盛唐时期,长安城里万国来朝的景象。而今,看到云冈这片文化交融证明的历史活化石,可以想见北魏鼎盛时期,文化传播、商贸流通范围之广了。云冈石窟,这部镌刻在石头上的史书,不但是我们的文化名片,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珍贵文化遗产。天下大同啊!😍</div></div><div> 在这里,有人惊叹艺术的精妙;有人感悟历史的厚重;有人在佛像注视下寻找内心的平静......</div><div> 我们为了细读这张名片,也预留了整整一天漫品石窟。一天下来,震撼已不必多说。但是现存佛像已经被风化的越发厉害了,看一眼少一眼。朋友们,抓紧来吧。</div></div></div>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111, 187);">#平遥遗风#</b></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平遥的时候是5月19日,正好是中国旅游日。古城门票直接半价。哈哈,旅途小确幸。运气不错!😄</p><p class="ql-block"> 比半价门票更“热情”的是烈日炎炎的天气,逛起古城来那叫一个酷热,不停的出汗。好在,骄阳好的一面是出片。看在出片的份上,忍了吧。</p> 有人说,这是座“一城看山西,一街五千年”的城。趁着骄阳还未完全散发“魅力”时,先登上古城墙。站在高大的城门上,抬头仰望,蓝天如洗,白云如絮‌,让人心境辽阔啊!<div><div>  一眼望不到边的古城墙上,没有热闹人群,没有拥挤队伍,可以放慢步伐,静下心来,独自享受下包场的宁静。摸一摸古城墙,想象自己是古代哨兵瞭望远方,感受古晋阳深厚的历史底蕴。 </div></div> 相比城墙上的“包场”待遇,在古城街巷里溜达时就热闹多了。三不五时也总会有导游上来自荐,我们凭眼缘相中了年纪相仿的丽丽。直觉果然靠谱,除了讲解,丽丽也很会构图拍照。一个不起眼的屋檐下,给我俩整了一张出片照。赚了😁 平遥古城很大,纵横交错。要不是有熟悉地形的丽丽带着,很可能就赶不上县衙卡点播出的升堂表演了。 <p class="ql-block">  在平遥首富的马家大院,紧抱大元宝,沾沾财气。去东街走走文庙,看看科举博物馆...... 当然,在古城,氛围最浓的还是醋文化和晋商的传奇。</p><p class="ql-block">  在这儿,有醋可乐、醋冰淇淋,连对醋不怎么感冒的我们都觉得味道还不错。要是我们那位超爱吃醋的好友苗儿也来了,她得吃得多爽啊😁。</p> 临近5.20,看到这个广告语,应景啊!拍了发给老公,没任何反应,吃醋吃了个寂寞😂。男人果然不靠谱,还好有美景环绕、闺蜜在侧。😊 古城里票号很多,协同庆钱庄票号是很有实力的一家。它拥有七进院落,建筑雄伟豪华,更牛的是,协同庆拥有中国最大的地下金库,那堆积如山的真金白银令人叹为观止。👇 有金银财宝,就自然有镖局押镖。逛着这一家家钱庄、镖局,有种秒回电视剧「乔家大院」的错觉。<div>  但随着晋商生意越做越大,由镖局押送银两的问题也愈发明显:成本高、安全性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货币交割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平遥诞生了中国第一家票号 ,亦是银行最初的雏形。直至最后晋商的汇通天下,生意直接做到了国外,开启了中国金融史上的崭新篇章。</div><div> 《又见平遥》的演出反映的就是票号与镖局的故事。来平遥后,从滴滴司机到酒店前台,甚至在太原时,就已经有不少人给我们强烈推荐这个演出。但今天周一停演,于是我们决定在平遥多待一天,隔天看了演出再奔赴下一站。</div>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古城里灯火亮起,绚烂了深街窄巷的立体感,亭台楼阁的轮廓,也愈发清晰。此情此景,特别匹配路边墙上写下的两句话:青石板路踏过晋商旧梦,大红灯笼照亮明清长街。</p><p class="ql-block"> 半天下来,我们跟丽丽处得跟老友似的。在一家酒吧,一日不可无咖啡的党姐赶紧点了一杯续命,还请丽丽喝了一杯拿铁。淳朴的丽丽,看到40元就那么一小杯的价格,不停啧舌:太贵了,太贵了!喝完之后,在路上还不无遗憾的说:¥40一杯,这么贵的喝了也不顶饱啊。</p><p class="ql-block">  后来她接到娃的电话,想炫耀下今天喝的咖啡。但忘了名字,转头问我们:那个叫拿什么来着?</p><p class="ql-block">  直接把我们笑翻在地。🤣🤣(❁´◡`❁) 要不要这么可爱啊! </p><p class="ql-block">  那天,丽丽陪了我们远超常规导游服务的时间, 40元一杯的拿铁也衍生了无数的快乐。旅行体验又因着结识丽丽而加分了,触摸有年头的古城、认识有趣的人。山西游,你值得拥有哦!😊</p><p class="ql-block">  隔天,因为不熟悉古城地形,怕因为找剧场误了演出时间。于是call 丽丽问怎么走。电话接通时,我才发现,昨天喊了那么多次丽丽,却并未告诉她,我们的名字。情急之下,我脱口而出:我们是昨天的拿铁姐妹花...这下,丽丽秒懂。</p><p class="ql-block"> 看,40元的咖啡再次被我们赋予了特殊记忆点的价值。超值啊😁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111, 187);">#“又见平遥”演出,票号赵东家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 因着一路上不少山西人的推荐,加上王潮歌的品牌,我们满怀期待准备看演出了。候场时,门外观众已经乌泱泱一片了。终于开始了,依然是导演拿手的大型情境体验剧,我们跟着演员们根据剧情的发展在各个场景中切换行走。</p><p class="ql-block"> 故事的大概就是,平遥城 某票号的 沙俄分号被炸毁,王掌柜一家全部遇难,仅余一个 7 岁男娃。为保血脉,东家赵易硕抵尽家产,雇同兴公镖局上百名名镖师远赴沙俄。 镖队出征前一年,赵易硕为留下子嗣以无牵挂地完成使命,在全城选妻。 </p> <p class="ql-block">【演出里“镖鼓送行”的片段】</p><p class="ql-block">  可是整场演出一个半小时看完,却有些如鲠在喉的感觉。虽然故事弘扬的是东家仗义、镖局守信。可这过程中,男主全城选妻。而妻子在生下孩子后离世留下 “我生都生了,死便死了吧” 的话语。?!这个价值观,实在不敢恭维。即便是有时代局限性,可敦煌历史比平遥悠久,《又见敦煌》演出的故事角度就非常好。人物刻画饱满立体,即使是卖了国宝的王道士,也能让人觉得情有可原。</p><p class="ql-block"> 看来,还是不能迷信大导。虽然都是王潮歌的作品,可是跟《又见敦煌》实景演出相比,格局差太远,高下立判。整体上,这个演出还是略感失望。</p> <font color="#b06fbb"><b>#应县木塔:穿越千年的东方奇迹。# </b></font><div> 应县木搭,正式名称为佛宫寺释迦塔,距今969年,是辽代木构。在这儿,逐渐get到了如何欣赏古建筑。当然,这除了我们自己事前逛博物院、看纪录片、做攻略,更点睛之笔的功劳是要感谢那天下午我们斥“巨资”请的金牌讲解--小张。</div><div> 门票¥50,讲解¥100。我开头嫌贵,但党姐很快说服了我,说:这种景点,即是我们做了功课,但有没人讲肯定效果大不同。</div><div> 于是,我去讲解处请人。为了物有所值,我强调:我们对古建筑感兴趣,一般泛泛的讲解肯定是不够的,我们会有不少建筑方面的问题......。最后,ta们一致推荐身价¥200的金牌讲解小张给我们。问了党姐意见,成交!事后证明,超值啊!👍</div><div> 小张年纪轻轻,却对古建很了解。他并未急于带我们进塔参观,而是在塔前不远处的一座钟楼屋檐下,对着塔身的构造,给我们逐一讲解木塔的构件、作用。细节处,还掏出手机收藏的图片给我们做展示,帮助我们理解。</div> 对于我们所有问题的互动,更是全在他的知识射程范围内。<div>问:为什么木塔能抗震?</div><div>答:主要还是枓栱的功劳。全塔共用枓栱 54 种,算是别样的“枓栱博物馆”了。斗拱层叠如莲绽放,几百朵枓栱各种不同的组合,加上榫卯工艺将一个个木构件紧密咬合,既能承重,又有一定的弹性空间。正是这种科学合理的榫卯与枓栱技艺,赋予了木塔卓越的抗震性能,也被誉为"中国建造的千年传奇"。</div> 问:那为什么木塔又会开始倾斜?<div>答:错误的人为修缮所致。20 世纪 30 年代,当地人不懂木塔结构原理。为了美观,将木塔二到五层的夹泥墙(左图)拆除,改建成格扇门,拆除了用于稳固塔身的泥墙和斜撑构件。拆了之后,塔身倒是亮堂了。但也破坏了木塔的斜撑结构,使木塔结构整体性严重受损,导致木塔开始逐渐倾斜。</div><div> 梁思成第一次来时,还是泥墙。再来时,已经是玲珑通透的格扇门了。其形容为:这令人崩溃的美丽。😒</div> 问:木塔的每一层檐下,都悬挂着风铃,是为了好听么?<br>答:那个叫风铎,除了好听之外。还有个作用是预警。风铎在强风或地震等灾害来临前会因气流变化发出异常声响,可作为早期预警信号。<div>问:为什么木塔周围会飞舞着这么多只燕子?<br>答:这些是麻燕,传说中是 “护塔神鸟”。因为麻燕会吃蚀木的虫蚁,间接保护了木塔的结构安全。</div> <p class="ql-block">麻燕还有个特点,不能原地起飞。这是我们同事捡到的一只,我们必须站到高处,把它放飞才行。因为它的翅膀力度不够,无法垂直起飞,是“滑翔驱动”,且它的肌肉结构爆发力不足,难以支撑原地起飞所需的瞬间升力。</p><p class="ql-block">“哦,这个倒是第一次听说。涨知识了!”</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在我们来来回回的各种交流中,原本一小时就能逛完的木塔,我们足足花了一下午。对木塔的构造、历史背景、里面佛像、各种图案的逐一深入介绍。过程中,有趣的小知识点也掌握了不少。</p><ul><li>《木兰辞》里的诗句:天子坐明堂。这个明堂就是用云冈石窟挖出的石头建造的。</li><li>我们在博物馆看到的很多古时胡人发型都很怪,要么边上一小溜,要么脑袋下方一丢丢。实在不具备美感。小张也给我们解惑了:“因为游牧民族以肉食为主,头发油脂旺盛,中青年就普遍脱发。你们看到的奇奇怪怪的发型,都是自然选择的。”听到这,请原谅我们都不太礼貌的笑了。😎</li><li>还纠正我的一个错误。以前一直把释迦牟尼旁边迦叶尊者读ye,但其实应该读shè。</li></ul><p class="ql-block"> 这个金牌讲解,优秀! </p><p class="ql-block"> 更让我们喜出望外的是,我们把网上的拍照机位翻出来,自己怎么也拍不好时,熟悉木搭的小张带着我们找角度,最后拍出了此行我们最有代表性的出片照。太赞啦!</p> 【党姐的出圈照】看到绕着塔飞的麻燕们了么😊 【俺的出圈照】这下,从里到外的“虚荣”都满足了,这200元的金牌,太值啦! <p class="ql-block">  【夸了这么久,必须来一张小张帅照】</p><p class="ql-block"> 回来后,写这篇游记时,还时不时请教小张问题,他都耐心作答,博学又谦虚。党姐说:“这么优秀的小伙,真难得!”可惜咱俩没闺女,不然收人做女婿啦😃😃</p> <font color="#b06fbb"><b>#寺庙篇之:悬空寺&善华寺。#</b></font><div> 悬空寺:这座建在悬崖峭壁上的空中楼阁,李白都为它写诗!和木塔类似,依然是以柔克刚的榫卯术:全寺无一根铁钉,构件间通过“凹凸咬合” 紧密相连,像乐高积木般能缓冲地震力,古人的力学浪漫好绝啊!</div><div> 游览悬空寺包含门票和登临票,我还在犹豫要不要买登临时。党姐一槌定音的说:“你不恐高吧。那咱们肯定登临啊,光在下面看看有啥意思。” 说得对!</div><div> 只是登临票比我们想象得紧俏得多,即使是非年非节的工作日,我们都没抢到计划中那天的。抢到了返程那天的,计划都只能为它调整了。</div><div> 真到了那天,老天啊,登临的队伍排得一眼望不到头。保安说排队时间至少两小时起,想起在停车场等我们的包车师傅说:“悬空寺,玩三小时足够了。你们赶回太原的高铁指定来得及。”好嘛,三小时里,2/3贡献给了排队,顿时额头三道线。🤣🤣🤣</div> 站在长长的队伍中遥拍的,底下岩石上的壮观就是李太白的题词。壮字还多了一点,有说是他喝醉了,多了这点。也有说<div>是写完仍觉不够震撼,竟在 “壮” 字上狠狠添了一点。哈哈,文采如诗仙,怎么都对啦。😃</div> <p class="ql-block">  排了100分钟左右的队,终于登临了。果然,近看更绝!楼阁采用 “见缝插针” 式建造,利用岩壁凹陷处减少风阻,就连屋檐都特意设计成 “前短后长”,反重力布局,让重心后移更稳固。</p> 悬空寺最颠覆认知的,是它打破宗教界限的包容力:雷音殿供释迦牟尼,三官殿是道教,供奉老子。中间穿插孔子庙(儒家),形成 “上佛下道中儒家” 的对称格局。三教祖师同在一处接受香火,这种景象倒是独一无二。 殿内明代彩塑姿态各异,甚至能看到道教 “八仙” 与佛教 “韦驮” 共处一墙,真真儿是“文化融合” 的活教材啊。本想拍张照,奈何狭窄的单行道根本就没法停留,人挤人的往前推着。所以当我们下来时,发现也就逛了半个来小时。从抢票到改计划及至排队2小时,这三十来分钟被烘托的何其珍贵啊。不过呢,回头想想,还是得登临!<div>  因为走在其间,方有 “危岩缀古寺,绝壁挂长廊” 身临其境之感。</div> 当然,下来之后,找个好角度,遥拍个全景亦是极好的。😁😃 <b>雨中善化寺:千年古刹的水墨诗篇。</b><div> 来大同的第二天,气温骤降。季节瞬间从盛夏切换到深秋。凉爽的同时还附赠大雨,倒也让我们看到雨中美景。</div> 时下时停的雨,让寺庙整体都笼罩着一层雾气,平添了几分朦胧之美。 哈哈,善化寺的显眼包把我给逗乐了。逛过这么多寺庙,还没见过这么萌的四大天王。🤣🤣🤣 <font color="#b06fbb"><b>#博物院探微# -- 山西博物院&大同博物馆,双子星闪耀。</b></font> <div>  山博的整体造型既像“斗”,又像“鼎”,既寓意着安定与吉祥,也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倒是与其在历史长河里的风云地位颇为匹配。 </div> --镇馆之宝系列 <b>雁鱼铜灯</b>:一只鸿雁回首衔鱼的伫立姿态,造型逼真,栩栩如生。但更令人折服的是:巧妙的构造来实现环保的功能。<div> 古时,灯具多以动物油脂为燃料,点燃时会产生油烟导致室内烟雾弥漫。而雁鱼铜灯的设计里,当灯油或白蜡被点燃后,产生的油烟会被灯罩挡住,无法四处飘散,只能向上进入鱼身及雁体的中空部分,从而减少室内空气的污染。通过转动灯盘一侧的灯柄,还可以控制灯盘的角度,调整灯光的照射方向。古人的智慧,再次叹服!</div> 显眼包系列。武士“妖娆”也就罢了,连骆驼都这么趾高气昂😁😂 在“土木华章”展厅,专门介绍了山西的古建构造。进门即是一朵巨大的枓栱及其各部件的说明,枓栱在山西的古建中用得很多,既美观又承重。<div>  因着其似花如云般的造型,所以在《营造法式》里,对应的量词是“朵”而不是“组”。好诗意的量词啊,一朵朵枓栱犹如星星般镶嵌在不同的古建筑中,熠熠生辉。<br><div>ps:不过在这里,倒是意外发现山博的一个小bug。本应是木字旁的“栱”,被大量写成提手旁的“拱”。已向服务台反馈,希望下次逛山博,此问题会被更正。</div></div> 在“晋商”展厅,玻璃柜里的票号账本与电子屏上的现代区块链动画并排陈列。算盘珠子的磨损痕迹与代码的蓝光交叠,日升昌的密押技术完全不输现代的数字加密啊!<div>  整个博物院逛完,总体感觉就是五千年称号确非浪得虚名。当很多博物馆还在用“断代史”陈列文物时,山西博物院展示的是文明生长的完整脉络。它用文物串起了一条五千年不断代的历史链:从夏商陶器的余温,到明清瓷器的釉光,中间没有一页缺失。晋商的汇通天下即最初的银行雏形,更是其独特的徽章。难怪博物馆也是分等级,不是所有博物馆都够格叫博物院”!</div> 我们参观博物馆那天正是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我们也应景的日行2万步,打卡系列博物馆。<div>  不过,相比与山西博物院浩大文物,青铜博物馆和太原博物馆就乏善可陈了。</div> 但数字化做得还是挺炫目👍。尤其是某些1:1的复刻模型,也让从小就有考古梦的党姐有了近距离研究的机会。😊 正当我们以为山西博物院是山西之最时,几天之后游览的大同博物馆又给了我们震撼。<div>  大同,古称平城,北魏时期,其作为首都97年,陪都41年。除去北魏,其也曾是辽金元的陪都,所以留下了丰富的文物遗存。难怪会有“<b>平城不平凡,大同大不同</b>!”之说。</div> <p class="ql-block">  【在博物馆二楼俯拍的《北魏贵胄出行图》】</p><p class="ql-block">  进门即是一副恢宏的画卷,这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室内单体壁画,顶上还艺术的展现了二十八星宿图。</p><p class="ql-block"> 壁画里呈现了:前端的导骑队、引导车辆、贵族的牛车、殿后车辆、后部的甲骑具装骑兵及最外围的骑马武士。不同人、不同衣着服饰。浩大的队伍既彰显了贵胄们的奢华,也侧面说明了当时的北魏国力强盛。</p> 【司马金龙墓葬中出土的《陶俑阵》】又一次震撼!<div>  排列整齐的陶俑们,有的跨马勒缰、有的躬身听命、有的呈手举兵器状、有的呈严阵以待状、有的呈肩扛手执旗罗伞盖状,表情生动,气势恢宏。不同装备的骑兵俑一定程度还原当时军队装备、人员配置。</div><div> 俑阵的队列承袭了汉文化的礼制,着装又具有少数民族特色,胡汉特色的兼具也是多民族融合的见证。</div> <p class="ql-block">  左上的伎乐杂耍者折射出当时百姓们的生活早已超出了温饱标准。右边佛像的嘴唇嘟起,打坐的手势像在比心,这么会撒娇的造像真是有点萌哦😊</p><p class="ql-block">  大同博物馆参观完的整体感受是,当时的北魏远比我想象的还要繁华!到底是六朝古都(含陪都),出土文物之多之精彩,不管你是历史迷还是普通游客,都能被其深厚的历史底蕴折服。不愧是国家一级博物馆!突然好羡慕山西人,既有博物院级别的省博,还有国家一级的市博。😍😍</p> <font color="#167efb"><b>#晋祠古韵#</b></font><div> “不到晋祠,枉来太原。”我们还在游览山西博物院时,讲解员如是说。</div><div> 这座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集山水、古建、人文于一体,为纪念晋国第一代诸侯唐叔虞而建。是比故宫还要沧桑悠久的存在,就连阅遍古建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也为她魂牵梦萦。</div> 【主殿-圣母殿,北宋】 <div> 踏入晋祠,参天的古木遮天蔽日,飞檐斗拱的古建筑错落有致。除了很多其他古建上都能看到的枓栱之外,更吸引我的是飞扬的屋檐,也太好看了吧。<div> 重檐飞翘,曲线优美。屋顶好像飞鸟的羽翼一般张开,给人一种腾空而起的轻盈感。从侧面看,飞檐与天空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美妙的画面,引人遐想。</div><div> 站在鱼沼飞梁上看圣母殿,看了足足十几分钟,越看越觉得好看。</div></div><div> </div> 【飞檐特写】<div> 微曲向上的屋檐,线条自然轻逸,像是圣母的衣袂飘飘。随时来阵风,就能阶下生云,腾空而起,飘回天上宫阙。对,这一定就是仙界里宫阙的样子。</div><div> 不禁叹服宋代工匠们的审美品味和创造力👍。微风拂过,檐角的风铃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演奏着一曲古老的乐章。</div> 【圣母殿内的彩塑】<div>  殿内的宋代彩塑,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导游说侍者中最经典的是头戴红花的侍女(左二),其面部表情一半微笑对着圣母,一半哭泣对着众生,隐喻人生的喜忧参半。恕我眼拙,左看右看愣没看出来导游说得这表情。但厚厚的积灰也掩盖不了侍女们生动的表情倒是真的。</div> <p class="ql-block">  站在圣母殿前,旁边是周朝的柏树,唐代的槐树,前面是宋代的建筑,加上现代的我。我们四个元素带着不同的时间节点,站在同一片土地上。</p><p class="ql-block"> 站在这儿吹着古人吹过的风,看着古人栽下的树,欣赏着古人建造的艺术品,借由这片神奇的土地阅读千年文明。这么想想,不禁觉得有些激动又神奇。</p><p class="ql-block">  林徽因曾说,除了诗意、画意之外,还应该有建筑意。此刻我感受到的神奇,应该就是林先生所说的建筑意吧。</p> 此行游晋,因为没有租车,一路打车、顺风,绿皮车、高铁......所以反倒在旅途中有了更多的机会与当地人接触。相比于古建的厚重与璀璨,山西人,给人感觉特别淳朴、热情。这一路上与人打交道,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四个字--“如沐春风”!<div>  不论是博物院里的志愿者、还是景点的金牌讲解、亦或是请我们吃樱桃的滴滴司机、额外多载了我们一段路却又不加钱的仗义顺风车师傅、入住、离店都给我们送小礼物的酒店大堂经理、还有拿什么铁的丽丽......回想起来,全是温暖而真挚的瞬间。在当今这个处处可能有骗局的高科技时代, 山西人的诚信,质朴就和他们这片土地悠久的历史一样,弥足珍贵!山西,从景到人,都给我留下了极好的印象。</div><div> 坐在回深圳的航班上,心中很有些不舍。不过还好,5000年很远,山西很近!这片充满宝藏的土地,我们肯定还会再来的。下次争取壮大队伍,把更多的好友一起带来,尤其是那位爱吃醋的好友😁。山西,后会有期哟!</div> ps:游记写完的这天,正好也是闺蜜党姐的生日。用照片和文字定格咱们山西行的美好回忆,愿亲爱的薇薇:天天好心情,快乐永相随!🎂❤️😘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platform/person-column?author_id=338100736&container=1&share_to=copy_link&user_id=338100736&uuid=b82e7d42c7a2d151671d4ca74be90ab7&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338100736&utm_medium=meipian_android&share_user_mpuuid=347c25b31ede25fa7cff4b0fe8f450e5&um_rtc=365671adbb97ae40181b020a60d420b1"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Louisa的游记】✨✨✨</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