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游记:西递村

大槐树

<p class="ql-block">  西递村是中国传统村落,地处黄山南麓、黟县盆地南侧,西递村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代初期。</p><p class="ql-block"> 西递村整体呈船形,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串村而过。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多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是中国徽派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西递村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徽州三雕、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石条上陈放着“西递”两字石刻,它是古代的村碑,原来放在村口,“十年期间”被丢置一旁,是现在西园房屋主人抬放家中保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  村口的胡文光刺使牌坊,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高12.3米,宽9.5米,为三间、四柱、五楼式结构,通体用质地坚硬的黟县黑色大理石制成。牌坊上书“恩荣”两字,说明是朝廷为表彰他的业绩,由皇帝钦准兴建的。这样的牌坊,原来村里有13座,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红卫兵“破四旧”砸掉了12座,这一座是作为“反面教材”留下的。</p> <p class="ql-block">  敬爱堂是一座宗祠,原为西递胡氏十四世祖仕亨公住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后毁于火。清乾隆年间重建时,因胡氏子孙繁衍,渐趋旺盛,遂扩建为宗祠。</p><p class="ql-block"> 敬爱堂门楼飞檐翘角,气宇轩昂。一进大门,是长方形的天井合院,供采光之用。上庭梁上悬挂彩灯。中门樱花枋上高悬“敬爱堂”楷书匾额,赫然醒目。“敬爱堂”名寓意深远,既启示后人须敬老爱幼,又示意族人要互敬互爱,和睦相处。步入中门为祭祀大厅,厅分上、下庭,左右分设两庑,下庭的两根6米高的黟县青石柱与上庭两根粗壮的白果木柱相映衬,承托规整的梁架,雄伟壮观。举首环顾,对联楹柱,特别是梁檩音悬挂着“天恩重沐”、“上国琳琅”、“四世承恩”、“盛朝英俊”等多块金字古匾,似向游人宣示胡氏宗族当年的荣耀。</p> <p class="ql-block">  敬爱堂后厅有一斗大“孝”字,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书。细看此字,集字画一体,字中有画,画中有字。上部象一个仰面拱手作揖跪地、敬孝长辈的俊俏后生,而后面则是一个猴子的嘴脸。能敬孝长辈则为争气儿孙,反之就是返祖,退化为猴子。充分体现了“敬老尊老”、“兄弟互爱”的中华美德。</p> <p class="ql-block">  西园 是一所典型的园林式建筑,位于古村中横路街,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四品官 胡文照 的私宅,占地面积507平方米‌‌1。西园的设计巧妙地将房子与庭院相结合,庭院与自然相贯通,其造园手法及石雕艺术具有代表性。园内分为前园、中园和后园,中间用大的砖雕漏窗以及形态各异的门洞隔开,园中栽种花卉,设有假山、鱼池,极具观赏价值‌。</p><p class="ql-block"> 西园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徽派建筑的特点,门楼为“八字门楼”,显示了主人显赫的权势和地位。园内的石雕、砖雕和木雕艺术品制作精细,极具美感。</p> <p class="ql-block">  中院住宅大门两侧墙上各嵌有一个石雕漏窗,左边是“松石图”,右边是“竹梅图”,这些石雕作品是“徽州三雕”中的代表作品‌。</p><p class="ql-block"> 据说上世纪七十年代有日本游客想每扇窗各花10万美金来买下来,主人坚决不同意,祖传之物怎可转让。</p> <p class="ql-block">  东园建于清朝雍正二年,即l724年,距今二百八十多年,原为朝列大夫胡文照、即胡星阁的父亲胡尚焘所建,现为胡贯三的后裔居住。东园门罩上方有一“扇”形漏窗,取“善”的谐音,抬头见善,教育人们要多行善事,乐善好施;东园左侧院墙上镶嵌着“叶”形漏窗,表达了房主人叶落归根、衣锦还乡、安度晚年的愿望。房子对面有题额眉刻,叫“百可园”,体现了主人不信邪、不求神,百无禁忌,心胸广阔,豁达乐观的心态。</p> <p class="ql-block">  大夫第位于黟县西递村正街。建于1691年,为朝列大夫、知府胡文煦故居。四合院二楼结构,正厅高大轩敞,厅前设天并。</p><p class="ql-block"> 砖雕门罩上砖刻"大夫第"三个大字,正厅裙板隔扇均精雕冰梅图案,槛梗窗花仿明代格调。厅左利用隙地建有临街彩楼,俗称小姐绣楼,飞檐翘角,挂落、栏杆,排窗宽敞,玲球典雅。楼额木刻隶书"桃花源里人家",为清代黝县书法家汪师道所书;木刻小额"山市"二字,为清进士祝世禄手笔。楼下边门有石刻隶书"作后一步想"门额</p> <p class="ql-block">  青云轩建于清朝同治年间,是西递村整体民居的一个书厅,又叫便厅,原是提供文人墨客修身养性、吟诗作画的场所,至今已有130年历史。取名青云轩有平步青云、青云直上之意。整个院落类似四合院,便厅居中,二楼结构,两侧平房,环绕一小庭院,院门临巷,设有门亭。长方形的庭院中石条花台,假山盆景,错落有致。便厅的满月形门框是用黟县青石砌成,面对院中一株百年牡丹,构成了一幅“花好月圆”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院内的百年牡丹。</p> <p class="ql-block">  青云轩藏有西递一宝——半块大海蚌化石,历史约有1亿年以上。清晰的海蚌蚌壳纹理,被岩化的形状,令人惊叹时光的磨合,大自然的天工造化。到西递游览,青云轩的海蚌化石不可不看。据说原来还有半块化石,因房主人的爷爷赠给友人解救破产危机,后来被卖到东洋,真是令人惋惜。</p> <p class="ql-block">  履福堂是西递官职最高的清二品官胡尚熷的私邸。“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这是一座分前后厅,三间三楼结构的民居建筑,高大宽敞,雅秀古朴。前厅挂有一幅很大的“松鹤”中堂画,中堂上方悬挂“履福堂”匾额,字体遒劲。</p> <p class="ql-block">江泽民参观履福堂并提字。</p> <p class="ql-block">  追慕堂建于清朝甲寅年间(公元1794年)。追慕堂是西递胡氏祭拜先人的祠堂,追慕堂为明经胡氏廿四世祖胡贯三,追思慕念祖父丙培公,父亲应海公一生、崇文尚义,乐善好施而建。堂内有李世民的功臣画像和供奉着李世民塑像。</p> <p class="ql-block">西递村的大街小巷。</p> <p class="ql-block">写生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村外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傍晚的喷泉表演。</p> <p class="ql-block">谢谢你的观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