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猫屋顶睡,一辈传一辈

石来运转

<p class="ql-block"> 在偏僻宁静的罗圈岭村,阳光温柔地洒在错落有致的房舍上,斑驳的光影如同岁月的画笔,描绘着这个小村庄的质朴与宁静。村子东头,有一座略显陈旧的小院,院墙的泥土有些剥落,露出里面参差不齐的砖石。大门口外的老槐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这家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老何家的屋子里,气氛却不像外面的阳光那般明媚。女主人李翠英身形微胖,壮硕的身材让她看起来颇具几分强悍。她那圆圆的脸上,一双眼睛透着精明,却时常闪过一丝尖酸。对待自己年迈的婆婆,苛刻得有些过分。她从来不让自己的婆婆靠近饭桌,她嫌婆婆脏。每到吃饭的时候,她总是用那个碗口有点豁的破瓷碗,给婆婆胡乱盛上一点,然后没好气地端到婆婆昏暗潮湿的套间。可是,李翠英对待自己渐渐长大的儿子,却是宠爱有加。每当有好吃的,她自己舍不得吃,也总是给儿子何留着。</p><p class="ql-block"> 此刻,她正站在略显破旧却擦拭得干净的木桌前,双手叉腰,脸上满是不耐烦,正对着丈夫何明江发火。</p><p class="ql-block"> 何明江身形单薄,脊背微微有些弯曲,岁月的沉重负担似乎过早地压弯了他的脊梁。他头发稀疏,几缕白发在阳光下格外刺眼,脸上写满了疲惫与无奈。他望着李翠英,嘴唇动了动,似乎鼓足了很大的勇气,轻声说道:“翠英,娘年纪大了,你能不能对她好点,也让她跟咱们一块吃口热乎饭吗?”</p><p class="ql-block"> 李翠英一听,眼睛瞬间瞪大,情绪如同被点燃的爆竹,一下子就炸了起来。她大声吼道:“啥?我对你娘不好?你看看村西头老沈头,他得了半身不遂起不来床,拉尿都在屋子里,根本就没法进去人。他养了三个儿子,儿媳妇从来就不去送饭。都是儿子轮流着去送饭。他儿子嫌屋里臊臭,每次送饭从不进屋,总是用一张铁锨挑着饭碗,从门缝里伸进去送。我好歹把饭送到老不死的面前,你嫌我伺候不好她,你去伺候,老娘我还不伺候了,你爱咋咋地。”</p><p class="ql-block"> 说罢,李翠英双手抱胸,胸脯剧烈地起伏,眼睛狠狠地盯着丈夫,仿佛要把他吞下去。丈夫被她这一连串的数落吓得脸色苍白,身子微微颤抖,嘴唇嗫嚅了几下,却再也不敢发出半点声响,只能像一只受惊的小鹌鹑一般,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喘。</p><p class="ql-block"> 而此时,在套屋的角落里,年迈的婆婆正瑟缩着身子,倾听着儿媳对儿子的斥骂。她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惊恐与无助,干枯的双手紧紧地攥着衣角,害怕这场争吵会波及到自己。</p><p class="ql-block"> 可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了:十个儿女不嫌多,一个老的没处搁。日子就这么在压抑中一天天过去。很快,李翠英的儿子到了谈婚论娶的年龄。新媳妇韩淑敏进了家门。韩淑敏模样俊俏,身材苗条,一双大眼睛透着灵动与聪慧,笑起来如同春日里盛开的花朵,给这个略显沉闷的家带来了一丝清新的气息。</p><p class="ql-block"> 然而,李翠英对待婆婆的态度并没有因为新媳妇的到来而改变。一日晌午,炽热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泻在何家的小院子里,蝉在大门外的老槐树上不知疲倦地鸣叫着,更平添了几分燥热。韩淑敏看见婆婆李翠英正端着那只破瓷碗给到套间给老奶奶送饭。</p><p class="ql-block"> 婆婆李翠英刚走出套间门, 韩淑敏立马到了套间。她看到奶奶又端着那只豁口的破瓷碗,里面盛着粗米饭,默默地在昏暗的套间角落里正准备吃饭。韩淑敏心中一阵刺痛,她轻轻凑到奶奶身边,蹲下身子,脸上带着温和的微笑,眼中却满是认真,故意提高了声音说道:“奶奶,这个破瓷碗你得好生留着,可千万别摔碎了,以后俺婆婆老了,我也用这个碗给她盛饭。老猫屋顶睡,一辈传一辈。她怎么对待你,我就怎么对待她!”</p><p class="ql-block"> 老奶奶有点耳背,一时没反应过来孙媳妇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可 没走多远的李翠英听到这话,先是一愣,脸上的表情瞬间凝固。随后,一丝慌乱迅速闪过她的眼眸。她的心湖里,却如同被投进了一块巨石,泛起了层层无法平息的涟漪。她知道儿媳妇不是说给自己的婆婆听,分明是儿媳妇对自己不满,用这话来敲打自己。此刻,她也不好说什么,只好默默地离开。</p><p class="ql-block"> 夜晚,如水的月光透过薄薄的窗户纸,洒在李翠英和丈夫的床上。李翠英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儿媳妇的那句话,就像一个魔咒,在她耳边不断回响。她闭上眼睛想竭力睡着,可儿媳妇的那句话却一直在耳畔回荡。她不由自主地想象着将来自己老了以后,像婆婆现在这样被儿媳妇如此对待的场景。那画面中,自己孤独地坐在套间的角落里,无人问津,吃着残羹剩饭,一种深深的恐惧和凄凉涌上心头,她感到不寒而栗。</p><p class="ql-block"> 而她身旁的丈夫,也同样没有睡着。他侧身背对着李翠英,心中满是纠结与无奈。他心疼母亲多年来遭受的委屈,却又惧怕妻子的强势。他知道,这个家需要改变,可他却不知道该如何去做。黑暗中,他轻轻地叹了口气,声音在寂静的黑夜里显得格外沉重。</p><p class="ql-block"> 从那之后,婆婆发现李翠英的态度似乎有了些微妙的变化。吃饭时,李翠英不再像以前那样,用那破碗给她盛剩饭。偶尔,还会把一些好菜夹到她碗里,虽然动作有些生硬,表情也不太自然,但婆婆能感觉到,这已经和以前大不一样了。</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婆婆不小心在院子里摔了一跤,李翠英听到声响,急忙从屋里跑了出来。她看着坐在地上的婆婆,眼神中闪过一丝担忧,连忙上前将婆婆扶起,嘴里还念叨着:“娘,你咋这么不小心呢,摔着哪儿了?”婆婆有些受宠若惊,眼眶微微泛红,嗫嚅着说:“没事,没事,老了,不中用了。”李翠英扶着婆婆进了屋,让她坐在炕上,还端来一盆温水,拿了条毛巾浸湿后拧干,轻轻擦拭着婆婆膝盖上的擦伤。这一刻,婆婆心中五味杂陈,多年来的委屈与此刻的感动交织在一起,泪水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p><p class="ql-block"> 新媳妇韩淑敏一直默默地关注着家里的变化。她深知奶奶多年来受了不少委屈,她自己之所以说出那样的话,是希望能提醒婆婆李翠英,好让她早点醒悟,对奶奶能够好一点。平日里韩淑敏细心观察着婆婆李翠英对待奶奶的态度,她发现李翠英其实并非天生的恶人,只是多年来习惯了这种对待婆婆的方式,从未想过自己的行为会带来怎样的后果。韩淑敏觉得,自己有责任让这个家变得温馨和谐起来。</p><p class="ql-block"> 一天傍晚,韩淑敏看到婆婆李翠英坐在院子里发呆,便走过去,轻轻地坐在她身旁,挽着李翠英的胳膊,笑着说:“妈,你看咱这个家,其实可以过得更好的。奶奶年纪大了,能陪我们的日子也不多了,咱们对她好点,以后也能给自己留个好念想。再说了,等我和您儿子以后老了,也希望咱们的孩子也能孝顺咱们呀。”李翠英听着儿媳妇的话,微微低下了头,沉默了许久。她想起自己小时候,父母也是教导自己要尊老爱幼,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自己却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p><p class="ql-block"> 从那以后,李翠英对婆婆越发好了起来。她会主动陪婆婆去村里的诊所看病,细心地询问医生婆婆的身体状况;会在集市上给婆婆买她爱吃的点心,看着婆婆吃得开心,自己也跟着露出笑容。她还会在农闲的时候,陪着婆婆晒太阳聊天,听婆婆讲过去的故事。婆婆脸上的笑容也渐渐多了起来,那原本黯淡无光的眼睛,也重新焕发出了光彩。她不再是那个躲在角落里默默流泪的老人,而是开始融入这个家,感受着久违的温暖。</p><p class="ql-block"> 李翠英对自己的婆婆好了,丈夫不再唉声叹气了,儿子也不再纠结,这个家庭真正做到了融洽和谐。大家明白,这一切都是韩淑霞的功劳。罗圈岭村的人都察觉到了李家的变化,纷纷夸赞韩淑敏聪明懂事,是她改变了婆婆李翠英,让这个家重新充满了温暖。韩淑敏只是笑着说:“每个人都会老,我们都要为自己的将来留条路。老猫屋顶睡,一辈传一辈,好的家风,也应该一辈一辈地传下去。”</p><p class="ql-block"> 2002.10.2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