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窗外细雨绵绵,教室内书声琅琅。在这个平常的周五,我们钢源学校的孩子们,用最传统的方式—— 一本课本、一支粉笔、一张地图,走进了清朝辽阔的边疆,感受二百多年前先人们的治国智慧。在雨声的伴奏下,让我们跟上胡志国老师的脚步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探索之旅!<br></h3> <h3>胡老师和学生在问答间的思维碰撞<br>“设置伊犁将军的意义是什么?" <br>老师的问题刚落, <br>同学们就举起了手: <br>"为了加强对新疆的管辖!" <br>"还有补充的吗?" 站起来回答<br>"还能防范沙俄的侵略!" <br>问答声中, <br>窗外的雨点轻轻敲打着节奏。 <br>胡老师和同学在笔记里的知识沉淀<br>"这个知识点很重要,大家记下来。" <br>沙沙的笔记声响起, <br>同学们认真记录着: <br>【金瓶掣签制度】 <br>【清朝边疆治理的理念】 <br>偶尔抬头, <br>能看到玻璃窗上蜿蜒的雨痕, <br>像极了清朝边疆的驿道。 <br></h3> <h3> 新课标指引下,我们以唯物史观为舵,以时空观念为帆,胡老师引导学生徜徉于历史长河。在这里,他们不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带着史料实证的慧眼,怀揣家国情怀的热忱,去历史解释中探寻文明兴衰的密码,理解今日世界的来路。</h3> <h3> “窗外雨打柳叶,屋内暖意萦绕。”感谢胡老师带我们穿越清朝辽阔的疆域,在板书与雨痕交织的时空里,见证‘金瓶掣签’的智慧。今天的研讨,让我们老师们如边疆驿站的守将般接力传递思想——简述设计思路,输送智慧。</h3> <h3><br> “没有花哨的教学设计,但有扎实的知识传递;没有热闹的小组活动,但有深入的师生互动。雨中的历史课格外让各位老师难忘, 但朴实的教学方式依然精彩。 而边疆的故事还在继续,求知的脚步永不停歇。 期待下一次,在雨声或阳光下,继续我们的历史之旅。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