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五月的风裹挟着初夏的热忱,我们走进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踏入了2025第三届全国中小学英语课程博览会的会场。这场以“新教材·新课堂·新技术”为主题的教育盛会,如同一扇朝向未来的窗,在观摩、聆听与对话中,我们看见英语课程改革的星河璀璨,亦明晰人教版教材在时代浪潮中的坚守与突破。</p> <p class="ql-block">一、理念交锋:在碰撞中看见教育的光</p><p class="ql-block"> 博览会首日的主旨报告便掀起了一场“头脑风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专家以《核心素养导向的英语课程重构》为题,提出“语言不再是孤立的知识体系,而是连接世界的认知工具”。这与人教版教材“培养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时代新人”的编写理念不谋而合。</p><p class="ql-block"> 印象最深的是湖南长沙中学教研员、国培项目专家李宇老师以“英语可以这样教”为题,从阅读、语法、读写教学三方面展开。结合当下AI技术融入教学,带来了一场直指教学本质的思想盛宴。这场微讲座如同拨云见日,让在场教师对教材的育人价值有了全新认知。 </p> <p class="ql-block">二、课例展示:在课堂里触摸成长的温度</p><p class="ql-block"> 博览会的“精品课例展示区”宛如一场流动的教学盛宴。来自全国的优秀教师以不同教材版本为“剧本”,演绎出各具特色的课堂生态。</p><p class="ql-block"> 长沙教师执教的人教版七年级《Unit 7 A day to remember Section B What did you learn on that special day?》让人眼前一亮:他的课程导入风趣幽默,融入本人姓氏,调动课堂气氛,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构建“事实性阅读—批判性思考—创造性重构”三层任务解构文本,教学中巧妙融入本土文化,引导学生对比中外记忆叙事,用英语讲述个人与集体记忆。整堂课以语言为载体,让学生在叙事中完成情感建构,实现了语言能力与文化意识的共生共长。</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分享一堂课,依然来自长沙。该教师在本节课中展现了跨学科融合的魅力,她以人教版七年级《Unit 6 Rain or shine Section B How do we feel about the weather?》为切入点,引入徐霞客游记“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英文译版,融合跨学科教学,将“知识”转化为“体验”、将“语言”升华为“表达”的细腻设计里。引导学生用英语表达个人情感。在此深切感受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点燃学生文化表达欲的火种。</p> <p class="ql-block">三、今后展望:以教材为帆,向素养深处漫溯</p><p class="ql-block"> 参会时光如白驹过隙,作为人教版教材的使用者与研究者,我们肩负着双重使命:既要做教材的“解读者”,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与育人逻辑;更要做教材的“开发者”,在学情与时代的土壤中培育出更具生命力的课堂。教育的盛会从来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愿我们以教材为舟,以理念为舵,在核心素养的航程中,带着学生驶向更广阔的天地——那里,有语言的温度,有文化的厚度,更有属于中国少年的未来广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