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首府——开封府

拈花一笑

<p class="ql-block">  开封府就在我们下榻酒店的后面,溜溜达达就去了,我和老伴儿午偏入住小憩后便来到府前。此时正值高峰,满眼游客,拍照📸无“立锥之地”,只好作罢,先进府参观。</p><p class="ql-block"> 作为开封重要的文化符号,众多游客专程造访开封府,探访这位北宋名臣的办公场所。包公逝世后,百姓将其奉为正义化身,通过戏曲小说不断演绎其事迹,其"清正廉洁、尽忠国事"的精神遗产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落日时分我们出来,游客基本散去,才补拍了一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  开封府坐落在包公东湖北岸,占地面积60多亩。北宋时期,开封府被誉为"天下首府",包拯包大人曾任府尹执掌政务,尽管在这里当过“一哥”的人不少,但没有一个像包大人这么出圈。</p><p class="ql-block"> 开封府又称南衙。开封府的出现,源自于一个混混之手。此人名朱温,出自唐末,是后梁政权的开创者。公元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并定都汴州,随即便将其升为开封府,是为东都。由于战火毁损和黄河水淹,昔日的开封府早已无存。现在的开封府是以宋代开封府衙为原型修建的文化游览区,于2003年8月14日正式开放。开封府有府衙文化区、包拯文化区、道教文化区等9个功能区,同时举办《开衙迎宾》、《铡美案》等实景表演活动。</p> <p class="ql-block">  开封府依北宋《营造法式》建造,以府门,仪门,正厅院(戒石、左右厅、左右军巡院、价格库等)、正厅(大堂),议事厅,梅花堂为中轴线,辅以东线:开封府题名记碑,寅宾馆(包公司法文化博物馆),明镜湖,玄月山,范公阁,潜龙宫,清心楼,明礼院。西线:开封府尹题名记备,府司西狱,英武楼,校场,五岳真行图,天庆观等五十余座大小殿堂。</p> <p class="ql-block">  走进大门,左右两侧各有一座碑亭。</p> <p class="ql-block">  进门右手儿的碑亭更吸引人,因为有“故事”……</p> <p class="ql-block">  亭中“开封府尹题名记碑”记载了二百余名开封府府尹的任职情况。其中,宋太宗、宋真宗、宋钦宗三位皇帝都曾潜龙在此,先后有寇准、包拯、欧阳修、范仲淹、苏轼、司马光、苏颂、蔡襄、宗泽等一大批杰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在此任职。</p> <p class="ql-block">  据说,这凹痕是被前来参观的游人触摸太多而形成的。由此可见,包公“包青天”在后世之人心中所占据的崇高地位。</p> <p class="ql-block">  开封府不同于一般的地方州郡,是首都的象征。为了加强开封府的管控,后梁王朝先后计入了15个县为王畿之地,它们也都在开封府的管辖范围之内。</p><p class="ql-block"> 五代时期,开封大多时候都是都城。哪怕后唐时将洛阳设为首都,开封城的地位与权力也始终未降。</p><p class="ql-block"> 到了北宋以后,开封府兜兜转转,又领回了几个县。而保持时间最长的,便是开封府统领17县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略有不同的是,北宋年间“潜藩之地皆升为府”,但为了突出开封府的首都地位,便有不少大臣向朝廷建议,增设开封府的职能与权柄。</p><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朝廷一旦有什么新政策,也必须先在开封府所辖内进行“试验”,而后才能加以推广。</p><p class="ql-block"> 沈遵曾说过:“王畿之内,风化之本,四方是则。”这就导致开封府在任用人选之时,也要注意提高他们的待遇和政治地位。</p><p class="ql-block"> 有趣的是,这样便使得开封府既是一个地方机构,也同时成了重要的中枢机构之一。这样一来,便不难理解包拯的权柄为何如此之大。</p> <p class="ql-block">  北宋开封府作为著名官署,曾见证寇准、欧阳修、范仲淹等名臣在此履职。他们秉持"公生明"理念,创立了以"廉正刚毅、造福一方"为特色的府衙文化。</p> <p class="ql-block">  仪门是第二道门,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仪门是古代堂官迎奉圣旨、科举会试、迎祭孔圣等重要仪式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门柱楹联:“忠心昭日月力革弊端上书北阙;正义满乾坤严惩邪恶施法南衙”。</p> <p class="ql-block">  门前台基上东设“鸣冤鼓”,西设“开道锣”。据介绍,官员出巡时鸣锣开道,百姓鸣冤时击鼓升堂。</p> <p class="ql-block">  仪门内正中陈列着一枚巨型“开封府印”。</p> <p class="ql-block">  好回看入口处,客流依旧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  穿过仪门来到第二进院,树立在正厅院里的巨石,就是“戒石铭”。其南面镌刻“公生明”,提醒官员只有公正,一心为公,才能明察秋毫,才能清正廉明;其北面的“尔奉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在告诫官员们要洁身自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p> <p class="ql-block">  绕过戒石铭,便是开封府的正厅,是北宋开封府长官发布政令,处理政务以及府衙举行重大活动,公开审理要案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左厅,是北宋开封府副长官处理政务的机构之一。太祖朝,开封府副长官置推官、判官各一员,分左、右二厅。真宗为开封府尹,左、右厅判官二人,推官三人。此后左厅编制为一员或二员。</p> <p class="ql-block">  左厅里的雕塑是司马光审阅赋税案牍场景。</p> <p class="ql-block">正厅院</p><p class="ql-block"> 北宋168年中曾有宋太宗、宋真宗、宋钦宗三位帝王在此任职,并由此登基。</p><p class="ql-block"> 先后有寇准、范仲淹、包拯、欧阳修、司马光、苏轼等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在此任职。他们树立弘扬了“公生明”的道德政绩,也在此形成了以廉政刚毅为特色的府衙文化。</p> <p class="ql-block">  正厅是北宋开封府长官发布政令、处理政务以及府衙举行重大活动、公开审理要案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正厅有一副画,叫“黄河巨浪图”,图上面有一个匾额写着“正大光明”。两边有一副对联“仰学士遗风且向汴京寻胜地,瞻龙图旧制可知首府有青天”。</p> <p class="ql-block">  大堂前摆放的龙头、虎头、狗头三口铡刀,虽望而生畏,但人们会禁不住想起“上打君,下铡臣”的包拯。龙头铡刀用于处死违法的皇亲国戚,虎头铡刀是对贪官污吏处以极刑的刑具,狗头铡刀用来处置无赖之徒。三口铡刀历史上并不存在,而是在小说《三侠五义》中出现。</p> <p class="ql-block">  太师壁背面,书有宋庆历四年(1044年)仁宗颁布的“戒百官举行真宗文武七条诏”。</p> <p class="ql-block">  開封府設置正冠鏡,以方便官員、衙役升堂辦案前整理衣冠。也有提醒開封府執政官員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内自省,焉官清正,執法焉公之意。</p> <p class="ql-block">  谒禁( yè jin )是禁止接見請托者之條令。以示公事公辦,嚴禁前來講私情,拉關系。谒禁始于宋真宗景德元年,開封府一直堅持實行諣禁制度。</p> <p class="ql-block">歐陽修"寬簡治京師"</p><p class="ql-block"> 此組塑像系高分子硅膠制作而成,與傳統蠟像相比形象更加逼真,作者采用超級寫實手法再現了歐陽修(中間身着紫袍)與推官、判官和左右巡使、司録司知事集體辦案之場景。</p><p class="ql-block"> 歐陽修"為政寬簡",以利國利民為宗旨,"吏民稱便",以寬簡譽滿京師;包拯扶正驅邪,賞罰分明,以威嚴名震都邑。被後人稱之焉"包嚴歐寬"。</p> <p class="ql-block">  院后通道有一众“轿夫”抬着一顶轿子,喊着娱乐和幽默“号子”转步而行。其实,这是一种消费项目。</p> <p class="ql-block">  穿过民生堂,就来到开封府中轴线最后一进院落“槑竽堂”,紧挨开封府后门。“槑”为梅异体字,“竽”同华,即为“梅花堂”。门联“千衙治内无双品 三友图中第一春”。</p> <p class="ql-block">  梅花堂由齐民堂,东西配殿所组成。在这里可以了解到“包公倒坐南衙”、“包待制智勘灰阑记”等演义故事。景区内还有包公倒坐南衙办案时的蜡像等。</p> <p class="ql-block">  梅花堂是北宋时期包拯的办公室,也是传说中包公“倒坐南衙”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相传,包拯在实行废“牌司”、开正门改革之后,告状的人越来越多,为便于百姓申冤,包公常于夜晚打开府衙的后门,允许百姓直入府内诉说冤情。</p><p class="ql-block"> 因为当时开的是后门,所以人们都称之为“倒坐南衙”。传说“走后门”一词即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  无意间我们又赶上一场演出,表演宋代“点茶”……</p> <p class="ql-block">  中国饮茶方法先后经过了唐代烹茶、宋代点茶、明清泡茶以及当代饮茶等几个发展阶段。中国茶史上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宋代点茶在中国茶道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点茶是宋代斗茶所用的方法,茶人自己饮用亦用此法。点茶是将茶碾成细末,置茶盏中,以沸水点冲。先注少量沸水调膏,继之量茶注汤,边注边用茶筅击拂。</p> <p class="ql-block">  将点好的“茶”展示给游客看</p> <p class="ql-block">  之后,身穿汉服的姑娘们长袖善舞起来!</p> <p class="ql-block">  梅花堂坐落在一个梅花飘香的小院之中,它是传说中包公倒坐南衙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包公"倒坐南衙"聽民訴</p><p class="ql-block"> 此組蠟像使用傳統蠟像制作工藝、做工精細、形象逼真,再現了包公"倒坐南衙"的斷案場景。</p><p class="ql-block"> 故事講述的是李年老人因本村惡霸張礦之子張野强行霸占自家田地、打死其孫子并收買知縣許漏,致使其蒙冤而悲痛欲絕,走投無路之時聽説包大人執法如山,便含冤來到開封府告狀,包拯便服在梅花堂聽訟後,遂下令將殺人凶手張野緝拿歸案,并傳知縣許漏和張礦候審。李年老人終于為自己和孫子討回了公道。</p> <p class="ql-block">  明礼院坐落在开封府的东北角,是开封府的科举教育文化区。院内的建筑是“拱奎楼”,它的一层大厅是北宋科举时的解试考场。</p> <p class="ql-block">  状元及第,金榜夺魁,是宋朝人的美好愿望。因而开封府特别把这座用于解试的考场称为拱奎楼。北宋一代,从这里曾先后考出过二十多名状元,其中还有以"三元及第"而闻名史册的宋庠。台阶上的"连中三元"图案和两侧楼角的"独占(站)鳌头"石雕,都是对考生们的美好祝福。</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此院参观时,恰逢有节目表演:科考选拔,金榜题名。</p> <p class="ql-block">  两位欲嫁女儿的“老丈人”</p> <p class="ql-block">  儒学很讲究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实际生活能力,要求读书人至少要掌握"礼、乐(音乐)、射(射箭)、御(驾驶)、书(书法)、数(算术)"六艺。北宋时,开封府专设了这个六艺斋。</p> <p class="ql-block">  除了欣赏美景、了解历史,摸一摸“神兽”雕塑为家人祈福。因此,摸一摸他,不仅可以消灾避难,还能祈福健康长寿。</p> <p class="ql-block">  清心楼原是观察整个京城火情的瞭望台,为避风雨,且要美观,就建成了楼阁式。通高32米。清心楼的名字来自包公的言志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p> <p class="ql-block">  刚才科考得中“状元”的胖男儿被带到清心楼“成亲”。</p> <p class="ql-block">  看罢表演,我登上楼层,从上俯瞰,开封府尽收眼底,开封府全景一览无余。</p> <p class="ql-block">  一楼有包公铜像,两侧墙壁上分别镶嵌包公自勉诗与《大宋真宗皇帝戒谕百官》的碑文:一曰清心,二曰奉公,三曰修德,四曰务实,五曰明察,六曰勤课,七曰革弊。</p><p class="ql-block"> 该包公站像高3.8米,重达5吨,是国内最大的包公塑像。千百年来,包公被世世代代的人们所称颂,包公的形象深深铭刻在人们心中,成为正义的化身。</p> <p class="ql-block">  由于北宋时道教被尊为国教,所以在开封府中建有一座有关道教的天庆观。</p> <p class="ql-block">  走近庭院,会看到一个巨大的太极八卦台以及道教主题建筑——三清殿。</p> <p class="ql-block">  天庆观景区建有一座豪华的道观。在三清殿和佑圣殿、福佑殿中,分别绘有表现北宋崇奉道教的巨幅故事壁画,整个庭院是一个巨大的太极八卦台,反映了当时繁荣的道教文化。</p> <p class="ql-block">  宋徽宗时,大力崇奉道教,令天下道观仿宋真宗设圣祖殿之意, 择善殿供奉宋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五位皇帝的神主,以祈求福佑大宋王朝。开封府遵旨将此殿改称福佑殿。</p> <p class="ql-block">昭成太子读书台</p><p class="ql-block"> 昭成太子赵元僖,宋太宗次子。因太子元佐疯病被废而继位储君。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十月任开封府尹。宗亲自选派名臣吕端、张去华、陈载等人分别担任开封府判官和推官,又派名儒邢昺担任老师,精心辅佐教导。称元僖姿貌雄毅,沈静寡言,德才双馨。任府尹六年,为政清勤,京师治绩赫然。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十一月亥,元僖突然病逝任上,时年二十七岁。后按谥法,取"明德有功曰昭;安民立政曰成"之义,追赠昭成太子。</p><p class="ql-block"> 本院原为昭成太子任开封府尹时的私第,因其无子女继承,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九月庚寅,宋仁宗下诏本院并入开封府改做衙司,仅保留太子生前读书听讲之台,以志纪念。</p> <p class="ql-block">  开封府管理刑狱的机构是司录司及左、右军巡院,通常称为“三院”。</p><p class="ql-block"> 开封府的左、右厅是判官、推官的官衙。</p><p class="ql-block"> 仅次于知府的二把手,是为推判官。推判官,类似于通判,在全国的州、府之中均有设立。其目的不言而喻,是为了让知州、知府与通判互相制衡。</p><p class="ql-block"> 但开封府是个特例,在这里面,开封府尹无疑是一号人物,且很少受通判官的约束与监督。想想也是,毕竟就在天子脚下,就算要监督,皇帝也能轻易看到,没必要再来一个推判官来给事务繁重的知府添堵。</p><p class="ql-block"> 北宋初年,推官与判官各有一员,相当于知府的左右手。他们一人分一点事情,便能有效提高行政效率。到了真宗皇帝年间,由于开封府的事务日益繁重,两个人也忙不过来了,于是朝廷又各加了一人。</p><p class="ql-block"> 如此一来,推判官便有了四人。按照当时的情况,推判官主要负责两大方面的任务,一是刑狱诉讼,二是户婚赋税。这其中,自然又以刑狱的案子最为繁忙。</p><p class="ql-block"> 所以四位通判官中,有三人都要来忙活这个,剩下那位便负责除刑狱之外的工作,主要就是以户口与赋税为主了。</p> <p class="ql-block">  為了承擔未來治理國家的重任,太子需要深入學習中國歷代傳統文化經典和理論知識,以提高太子的文化素質和理論思辨能力。因此,在太子府專設有為太子講習研讀文化經典的課堂,稱"文韬殿"。</p> <p class="ql-block">  為了擔當未來御敵强國的重任,太子必需具備高超的武備謀略和軍事技能,需要深入研習中國歷代軍事理論和戰争經驗教訓。因此,太子府設有專供太子習武和研究武備理論的場所,稱"武略殿"。</p> <p class="ql-block">  在一个较为隐蔽的角落,一个身穿宋服的“兵士”在练习击鼓。我是顺着声音找到的,原以为有“节目表演”。</p> <p class="ql-block">  开封府校场的主题建筑“英武楼”是开封府的演武迎宾场所和宋朝科举时武举考试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开封府的西南角是刑狱文化区,也称“府司西狱”。设有狱神庙、囚车、狱神皋陶,并形象地展现了宋代刑罚的一些场面。</p> <p class="ql-block">  皋陶相传曾被舜帝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以为人正直、执法公正而闻名天下,并因此被奉为中国司法事业的鼻祖。</p> <p class="ql-block">  墙壁上醒目的“刑罚无嬉”、“罪恶莫瞒”八个大字,令人毛骨悚然。</p> <p class="ql-block">  男女牢房,死牢,都是按照当时的监狱特点修建。</p> <p class="ql-block">  牢房墙壁是夹层,中间填沙,犯人若挖墙的话,沙子就会流泄不止。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  狱,会意字。从㹜,从言,㹜为两犬相咬之形,“狱”,本意诉讼,表示以言论在正邪战场上,相互争斗。一字成谶。</p> <p class="ql-block">  法是汉语常用字,古字写作“灋”,最早见于西周金文。“法”本意是法律、法令。字形由“氵(水)”“廌(zhì)”“去”三部分组成,“水”代表执法公平如水;“廌”就是獬豸,是古代传说中一种能明辨善恶是非的神兽,杨孚《异物志》记载:“东北荒中,有兽名獬,一角,性忠,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去”的构形说法不一。《说文解字》作者许慎认为是去除坏人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原我们的社会永远和谐、平安!</p> <p class="ql-block"> 2025.4.13 拍摄于河南开封</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djzs5ha" target="_blank">拜谒开封大相国寺</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dkzejf4" target="_blank">天下第一塔——开封铁塔</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dj2fizc" target="_blank">山陕甘会馆细品“三绝”</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dh6kay7" target="_blank">万佛之塔——繁(pó)塔</a></p> 谢谢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