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读完了《爱弥儿》,历时63天,深受启发,该作品写于作者45-50岁之间。搜索作者简介,突然发现《忏悔录》是其后作品,写于54-58岁之间,又听多位同事朋友推荐,更有同事告知读了多遍,感觉这应该是作者思想更加成熟的作品。带着好奇与疑惑,开始了阅读之旅。</p> <p class="ql-block">穷困时结交的朋友,都分道扬镳了,而与元帅的交情,却如此纯真。是阶层决定了思维?没有利益关系的神交,才是处友之道。</p><p class="ql-block">人所谓的“大方”,都是有原因的。P民与权贵的交往,是不对等的交往。“无利不起早”,是被多数人认可的处友出发点。</p><p class="ql-block">拂去了尘土,最后留下的,都是志同道合的人。</p> <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最不能欠的,是人情债。一切有价的东西,都好处理。不欠别人,是智慧;不让别人欠,更是修养与境界。</p> <p class="ql-block">读前六篇,历时八天。30岁,是上下两册的分界,也是卢梭人生的转折点。与30岁之前的阳光烂漫相比,30岁之后的颠沛流离,皆因其追求自由,坚持真理所致。法国思想家启蒙的称谓,实至名归,也为后来的法国工业革命,奠定了社会基础(包容性制度,是国家兴衰的根源,而自由平等,又是建立包容性制度的前提——《国家为什么会失败》,【美】德隆-阿西莫格鲁)。</p> <p class="ql-block">拿人钱财,授人以柄。当利益与兴趣冲突时,选择兴趣而抛弃行业楚头抛出的橄榄枝,不能不说是明智的选择。不拿对方money的免费顾问,为自己换取的是学术自由,而同时又获得了行业资源。</p><p class="ql-block">鱼翅熊掌不可兼得,“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p> <p class="ql-block">路遥读《平凡的世界》的开头篇录音,极富有磁性,那低沉浑厚的朗读声,像是自言自语,更像是讲故事,娓娓道来。读自己的作品,更能读出灵魂!卢梭,也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忏悔录》通读,历时21天,感觉每天都在提高、充实。</p> <p class="ql-block">曾经有人说:为什么要去读书?读书就是脱离了平庸,与大作家、大思想家交流;为什么要多看纸质的作品?因为纸质的作品,经历了更多的考验与验证,更有说服力;至于为什么要看名著?相必同志者更有理由。</p> <p class="ql-block">法兰西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李平沤教授的崇拜,世界人民的敬仰。</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次与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交流。书读完了,但需要反刍。</p><p class="ql-block">欢迎同志者交流。</p><p class="ql-block">2025年05月30日,于沪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