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天坛公园

闫先明

<p class="ql-block">第一次游天坛公园还是20多年前跟着旅游团来的,时隔20多年,再次踏入天坛公园,红墙依旧庄重,古柏依然苍翠,在园里拍了好多照片就制成美篇了。记得第一次来天坛,由于时间关系就在祈年殿前照了一张照片,就急忙赶往下一个景点,今天重游天坛公园时间充足,到处都要看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天坛公园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天坛内东里7号,正阳门外东侧。</span>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名“天地坛”,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名为“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踏入公园内,仿佛置身于一个绿色的仙境。红墙碧瓦在绿树的掩映下,显得格外鲜艳夺目,那朱红色的墙壁,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散发着庄重而神秘的气息,与周围郁郁葱葱的树木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天坛公园占地面积273公顷,园内的古树中,侧柏和圆柏最多,古柏林总面积超过25公顷。园内古柏苍苍,一棵棵历经数百年风雨的古柏,犹如岁月的守护者,静静地伫立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地上便布满了星星点点的光斑,宛如一幅梦幻的画卷。 一排排整齐的桧柏,身姿挺拔,排列有序。它们的树皮粗糙而坚硬,仿佛是岁月留下的铠甲,记录着历史的沧桑变迁。</p> <p class="ql-block">祈年殿这座宏伟的建筑依旧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蓝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三重檐攒尖顶直指苍穹,仿佛要与天对话。遥想当年,帝王们身着华服,在这里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祈求上天庇佑。他们怀着对自然的敬畏,对苍生的责任,将自己的心愿寄托于这庄严的仪式之中。如今,祭祀的仪式早已不再,但祈年殿却依然屹立,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它让我们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始终深深烙印在我们的血脉之中。</p> <p class="ql-block">  站在圜丘坛上,极目远眺,只见古木参天,绿意盎然。远处的祈年殿在阳光的照耀下,蓝色的琉璃瓦熠熠生辉,与周围的绿树蓝天相映成趣,仿佛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天坛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像是一部部厚重的史书,无声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重游天坛,是一次与历史的重逢,也是一次对内心的洗礼。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时间的力量,它能让曾经辉煌的王朝成为历史,却也能让文化与精神代代相传。天坛就像一位沉默的智者,用它的存在告诉我们,要铭记过去,珍惜当下,传承文明,让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