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余干县社庚镇迎来一场特殊的“智慧碰撞”。县老科协领导章源、陈国文、吴兰英携黄埠、枫港及枫港历史文化研究会代表齐聚一堂,一场融合科技下乡、文化传承与经验交流的盛会在此拉开帷幕。</p> <p class="ql-block"> 出席本次活动还有县老科协办公室主任孙占才,社庚镇老科协会长何兴党,枫港乡老科协会长宋礼木,枫港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张红开,社庚镇老科协副会长卢卫国,黄金埠镇老科协副会长刘定凡,枫港乡老科协副会长邓春生,社庚镇老科协秘书长杨天林以及社庚镇老科协分会代表。</p> 科技之实:银龄智慧扎根乡土 <p class="ql-block"> 交流会序幕在社庚镇熙攘的当集日拉开。县老科协领导与来自社庚、黄埠、枫港的科技工作者们一同在科普宣传点上向村民宣传科普知识、发放宣传手册。</p> <p class="ql-block"> 一本本精心编印的科普手册从银发科技工作者手中递到农民兄弟掌心,农业新技术、健康常识、安全须知随之悄然播撒。老科技工作者以最朴实的方式,将知识的温度送达乡土深处。</p> <p class="ql-block"> 枫港乡老科协的经验更印证科技落地的力量——他们推动的机插秧技术普及已见成效,300亩莲藕种植焕发勃勃生机,牛蛙养殖基地更成为增收的“稳定器”。</p> 文化之根:守护乡土文脉阵地 <p class="ql-block"> 在参观了社庚镇气势恢宏的文化活动中心后,交流聚焦于更深远的文化传承命题。</p> <p class="ql-block"> 枫港历史文化研究会张红开描绘了《枫港文史》的蓝图:每年一辑的文史记录、每月一堂的多元讲座、文物征集与博览馆升级计划,旨在抵御文化空心化。获章源会长盛赞“有文化、有情怀”。</p> <p class="ql-block"> 黄埠镇老科协副会长刘定凡对此深表共鸣,他们组织会员赴井冈山开展红色教育、到八字嘴水电枢纽直观家乡巨大变化,正是对“立足本土”理念的呼应。他直言:“社庚镇发展的日新月异,枫港乡文化挖掘实践令人钦佩。乡土阵地,必须由我们的文化精神来守护。”</p> 组织之活:吐故纳新共燃星火 <p class="ql-block"> 老科协自身活力成为会议焦点。</p> <p class="ql-block"> 社庚镇老科协通过会员优化与机构改革焕发新生,他们主动链接社会资源,精准帮扶困难群体。</p> <p class="ql-block"> 黄埠镇老科协则以规范资料建设与开放交流树立标杆。</p> <p class="ql-block"> 章源会长强调“吐故纳新”与“建群激活”的组织要诀:只有持续健全基地、深化“助教助医助文旅助乡村振兴”服务,方能凝聚“爱国爱家爱科学”的银龄力量,让智慧星火为家乡燎原。</p> <p class="ql-block"> 陈国文副会长更以“社庚班子齐心协力、黄埠活动有声有色、枫港建设卓有建树”的精准点评,勾勒出上余干乡镇作为文化科技重镇的群像。</p> 乐为交融:银发情怀辉映夕阳 <p class="ql-block"> 在议程将阑之际,应与会者盛情相邀,即兴增置了一方艺韵流芳的即兴舞台。</p> <p class="ql-block"> 吴兰英副会长与社庚杨秘书长即兴联袂。赣剧《打金枝》的悠扬与京剧《红灯记》的铿锵在会场回荡。</p> <p class="ql-block"> 而杨老师的二胡与卢会长的笛子合奏《西口情》更是丝竹和鸣、空灵悠远——这不仅是一次才艺展示,更是“老有所为,亦有所乐”精神的最佳注脚。</p> <p class="ql-block"> 科技为犁,深耕希望的田野;文化为魂,滋养精神的沃土。在余干,银龄工作者们正以智慧与热忱书写证明:当科技动能与文化自觉在乡村交响,夕阳的光辉依然能照亮振兴的前路。众人拾柴,火焰正高;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只为那片家园新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