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自驾游记(2025.5.2~6)【二】

随便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5月4日晨,由山西老牛湾景区出发,行驶22公里,用时38分钟到达了内蒙老牛湾景区。</span></p><p class="ql-block">【清水河县老牛湾】</p><p class="ql-block">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最南端,地处晋陕蒙黄河大峡谷旅游区核心区域,在县城西南57公里处,与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隔河相望。</p> <p class="ql-block">2024年底老牛湾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区配套设施更为完备。</p> <p class="ql-block">老牛湾因形似犁牛得名,黄河在此形成了“天下黄河第一湾”的壮美景观,河水碧波如镜,有“北方小三峡”之称。</p> <p class="ql-block">峡谷壁立万仞,河岸上长城耸立,形成了“黄河映长城”“高峡出平湖”的奇特景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明长城在此逶迤东去,老牛湾是长城与黄河唯一交汇的奇观之地,沿线有烽火台、敌台、马面等,长城的马面在清水河分布最多且最密集。</span></p> <p class="ql-block">  老牛湾古堡:建成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是明朝防御系统的屯兵城堡,周长五百六十多米,外墙由石块砌成,设有城门洞和瓮城。 </p> <p class="ql-block">“九曲黄河阵”景区</p> <p class="ql-block">“老牛湾的古戏台”建造于清咸丰二年(公元1862年),在清光绪年间有两次维修,戏台建筑面积有83.09平方米,寺庙建筑面积为77.5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60.69平方米。戏台坐朝南面朝北,建筑都是用砖木石。1998年,万家寨水库大坝蓄水时,古戏台因位于水库区,被淹到了河底,于是就在这里新建起了老牛湾大戏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敕勒川草原】</span></p><p class="ql-block">告别内蒙老牛湾,行驶180公里,用时2.46小时,到达了呼和浩特市的敕勒川草原文化旅游区</p> <p class="ql-block">敕勒川草原文化旅游区位于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西部地处呼包鄂“金三角”腹地,东距呼和浩特市区60公里,西距包头市80公里,南距鄂尔多斯市110公里,呼包高速、110国道、京包铁路横贯东西。</p> <p class="ql-block">这里历史上称为敕勒川,是北魏民歌《敕勒歌》中描绘的地方所在。源远流长的游牧生活与深厚的草原历史沉淀,赋予了景区独特的蒙元文化魅力。</p> <p class="ql-block">【成吉思汗广场】</p><p class="ql-block">这是内蒙古敕勒川草原边上的成吉思汗广场 ,位于哈素海旅游区东南。这里有相关人物雕塑等景观,能让人感受到草原文化与历史氛围。</p> <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大召寺】</p><p class="ql-block">离开成吉思汗广场,行驶76公里,用时1.06小时,顺利抵达大召寺。</p><p class="ql-block">“大召寺”位于呼和浩特旧城的南部,玉泉区大召前街。</p> <p class="ql-block">大召寺由蒙古土默特部落首领阿拉坦汗于1579年主持兴建,1580年竣工,明代时汉名“弘慈寺”,清代崇德五年(1640年)重修后定名“无量寺”。</p> <p class="ql-block">大召寺是呼和浩特较早兴建的喇嘛教寺庙,也是内蒙古地区少有的明代寺庙和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有“先有大昭寺,后有呼和浩特”之说。</p> <p class="ql-block">占地近3万平方米,采用汉式“伽蓝七堂制”布局,沿中轴线从南到北依次为牌楼、山门、天王殿、菩提过殿、大雄宝殿、藏经阁,东西两侧设跨院。</p> <p class="ql-block">建筑主体建筑采用藏式风格,以红、黄、白三色为主调,屋顶覆金色琉璃瓦;内部装饰采用汉式风格,雕刻精美,呈现出汉藏结合的独特风格。</p> <p class="ql-block">【大召寺大殿】</p><p class="ql-block">店内供奉着三件宝:银佛,金龙,壁画</p> <p class="ql-block">【一】银佛:佛殿内供奉的释迦牟尼银像,由3万两纯银铸成,高2.55米,距今400余年,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银佛之一。</p> <p class="ql-block">【二】龙雕:银佛座前两根通天柱上的金色蟠龙,高约10米,由下上望,双龙对翔,张牙舞爪,盘旋而上,工艺精湛。</p> <p class="ql-block">【三】壁画:寺内壁画面积广阔,内容以佛教人物、故事为主,描绘了天上、人间及地狱的各种景象,其中以佛祖与外道六师辨经、斗法图最为精美。</p> <p class="ql-block">普渡慈航</p> <p class="ql-block">庇佑殿</p> <p class="ql-block">貔貅</p> <p class="ql-block">大乐殿</p> <p class="ql-block">【玉佛殿】</p><p class="ql-block">玉佛殿于2007恢复落成,</p> <p class="ql-block">殿内供奉有玉制释加牟尼造像,是由二十多吨整块缅甸玉雕刻而成,高4.4米,此尊玉佛造型面相丰满,神态安祥,身着袒右肩式袈裟,袈裟之上镶嵌有四万八千颗宝石,光彩夺目。佛像整体造型完美,形象生动,工艺精湛,堪称石刻艺术精品,且天然玉石地面与玉佛相映成辉。</p> <p class="ql-block">钟楼</p> <p class="ql-block">鼓楼</p> <p class="ql-block">5月5日晨,离开呼市,行驶316公里,用时3小时50分钟到达了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p> <p class="ql-block">【拱极楼】</p><p class="ql-block">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重修于清雍正年间,楼体通高24米,下有南北走向券洞。明朝宣化古城共有七门,但只有昌平门筑有关城,是七座城门中形制最高,防御力最强的一座。拱极楼是宣化古城重要的门户。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拱极楼又名昌平门楼,是宣化的南大门。明代称著耕楼,清同治年间改称拱极楼,意为拱卫神京,保卫北方边境,阻挡外来侵略。</p> <p class="ql-block">【清远楼】(钟楼)</p><p class="ql-block">清远楼又名钟楼,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是宣化标志性古建筑,素有“第二黄鹤楼”之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清远楼”玲珑俊美,工艺精湛,它建在一座8米高的墩台之上,是一座重檐多角十字脊歇山顶的木结构楼阁。</p> <p class="ql-block">墩台下的十字券洞分别与南昌平、北广灵、东定安、西大新四门通衢。券洞内深达30多厘米的古代车辙痕至今清晰可见,见证着曾有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南昌平门</p> <p class="ql-block">北广灵门</p> <p class="ql-block">东定安门</p> <p class="ql-block">西大新门</p> <p class="ql-block">券洞内深达30多厘米的古代车辙痕至今清晰可见,见证着曾有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镇朔楼】(鼓楼)</p><p class="ql-block">镇朔楼又名鼓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该楼与当时大规模的城工同时兴建,它得名于当时镇守宣府的总兵挂有“镇朔将军印”,而在全国配有将军印的将军只有八位。</p> <p class="ql-block">至今在镇朔楼的北楼上仍悬着清朝乾隆皇帝亲笔御书的“神京屏翰”大匾。</p> <p class="ql-block">【鸡鸣驿景区】</p><p class="ql-block">离开宣化古城,行驶362公里,用时4小时来到了鸡鸣驿景区。</p><p class="ql-block">“鸡鸣驿”又名鸡鸣山驿,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鸡鸣驿乡,地处太行山、燕山两条山脉所夹的山谷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15°55′,北纬40°25′,南临洋河,距怀来县西北方向30公里。</p> <p class="ql-block">“鸡鸣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为军驿,经历多次扩张修葺,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改制为民驿,20世纪初被邮政局取缔后逐渐没落。</p> <p class="ql-block">“鸡鸣驿”城周近似方形,占地面积达223618平方米。城墙为砖包土墙,设有东、西城门。城内有2条东西向干道横贯全城,将城区分为北、中、南3区。</p> <p class="ql-block">寺庙:北区现存永宁寺、龙神寺、白衣观音殿等;中区有财神庙、关帝庙、普渡寺以及泰山行宫;南区现存城隍庙。这些寺庙均为硬山小式建筑,部分寺庙内有精美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鸡鸣驿是中国现存规模大、古代邮驿功能齐全且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驿城,城内有大量古代邮驿、军防、商业、文化功能的建筑遗址,蕴含的历史信息对中国邮驿史研究有很高参考价值。</p> <p class="ql-block">作为“中国邮驿考古和机要考古的活化石”,鸡鸣驿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客,为人们了解古代邮驿文化、军事防御体系以及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场景。</p> <p class="ql-block">“驿学(文昌宫)” 位于北区东部,是旧时驿城子弟读书场所,为清代硬山小式建筑,有山门、正殿及左右斋堂,院内有两通碑刻。 </p> <p class="ql-block">驿馆(公馆院):在中区西部,原为三进院落,现留存19间房屋,房舍为清代硬山小式建筑,门窗装饰独具特色。 </p> <p class="ql-block">鸡鸣驿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明清时期的特色,城墙、城门、院落、庙宇等建筑结构精巧,砖雕、木雕、壁画等装饰精美,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p> <p class="ql-block">贺家大院:正院位于前街路北,原为三进院落,现仅存前院正房、西厢房和中院两间厢房,建筑高大,砖雕精美,慈禧太后与光绪帝西逃时曾入住此处中院。 </p> <p class="ql-block">出鸡鸣驿,行驶167公里,耗时3小时抵达北京家中,假期自驾游至此圆满结束。</p> <p class="ql-block">摄影:随便</p><p class="ql-block">编辑:随便</p><p class="ql-block">谢谢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