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程颢书院,位于城区北街办事处古书院社区,是公元1065一一1067年北宋时期,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程朱理学的奠基人一一程颢先生在晋城任县令时亲手创办的,也是当时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一所官方学院。</p> <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26日下午3时许,我独自一人从新市西街沿前进路,一路北上、徒步缓行,虽是夏季中的小满,但近几天,天气特别的凉爽。走到晋城二中时,被新建的景德公园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所吸引,这里是晋城传统西摊会的中心区域,走在这干净整洁的林荫道上,心情显得格外舒畅。</p> <p class="ql-block"> 缓步30分钟,我便到了程颢书院广场。广场占地35000平米,整个广场北高南低一面缓坡,程颢先生的铜像矗立在广场中央。程颢书院坐北朝南、在广场北侧的最高处。广场西侧是“高山景行”铜铸名人墙,上有郝经、陈廷敬、王国光、赵树理、原石民等13位晋城籍名人。</p> <p class="ql-block"> 就在前天的5月25日,程颢书院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乙巳蛇年助力考生传统仪式活动。我原计划是要来此目睹一下助考盛会,沾点书院的喜庆气和考生的文才气,可一位相处不错的拳友,非拉我到南岭乡的陟椒村,去看刘家十八院和名震三晋的三教堂,便错过了书院的助力盛会。但我想天下父母都望子成龙、成凤心切,一定会陪同孩子倾其全家出动、助力参加传统活动仪式。我衷心祝愿今年参加高考的孩子们榜上有名、个个高中榜首,考到自己心仪的学府,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p> <p class="ql-block"> 一边想,一边走,款款来到明道祠院内,祠堂面阔三间,堂中央陈塑着程老夫子的雕像。程颢(1032——1085年)字伯淳、号明道。我在程颢像前肃然而立,虔诚地双手合一、恭恭敬敬向程老夫子三鞠躬,表达我发之内心的崇敬之情。感叹自己:虽爱读书,不求甚解;古稀之年,毫无建树;面对先贤,愧疚汗颜。</p> <p class="ql-block"> 程颢先生34岁调任晋城县令,上任伊始,有感于晋城尚武轻文“其俗朴陋、民不知学,中间几百年无登科者”,遂把推崇理学,提高百姓伦理道德作为任职的一项主要政务来抓。程颢兴学重教,在泽州大地日渐形成人人读书、家家向善的浓厚文化氛围,出现了“大儒辈出、经学尤甚”。程颢创建的书院文化,为晋城古代的文化教育和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越贡献。 </p><p class="ql-block"> 程颢书院的复建,是追夲朔源、是为纪念和永久缅怀程颢先生在晋城所创建的丰功伟绩。</p> <p class="ql-block"> 走出祠堂,拾阶而上,来到书院正门,门未开,我从书院的门缝中往里瞧,仿佛看到了往昔学子们伏案写作的身影、似乎听到了学子们摇头晃脑的朗朗读书声。大院中央陈放着用水泥做成的一部古籍图书。告诫人们: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未能走进书院内部一探究竟,深感遗憾。</p> <p class="ql-block"> 未能看到书院的真容心有不甘,只好顺着书院外墙,顺时针方向由南而西而北,继而向东转了一圈。慢慢欣赏着墙外建筑风格和沿途的风景。后墙房屋高低错落、井然有序。东墙的门窗在高大的古树遮掩下,更加古意盎然。</p> <p class="ql-block"> 游完墙外,沿着广场东侧的花径小道,会把你引入“极目皆图画”的佳境,二个八角亭点缀其间,隔水相望、相得益彰。五颜六色的野花露着开心的笑脸,木制迂回的長廊,在藤萝的遮掩下异常凉爽,有人在此吹拉弹唱、有人在此闲聊交谈。移步换景,苍松翠柏掩映、兴味盎然,处处充满着诗情画意。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沿途的奇花秀草摇曳弄影,无不楚楚动人,令人遐想。绿树苍翠、小桥流水、修竹茂密、曲径通幽,人行其间、暗香随衣,不免令人心醉。广场周围处处有景,景景不负游园人。正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景不在大,典雅为胜。身处美景图画中,心中的烦恼与喧嚣瞬间消散,只留下一片宁静与悠然。</p> <p class="ql-block"> 不多时,我便游转完了广场及书院的前前后后,我意犹未尽、留连忘返、久久不忍离去。我曾想:如能在此小住,读书、挥翰、练拳定有神助,那是多么的惬意而悠然自得呀!</p> <p class="ql-block"> 创作于2025年5月26日子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