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同里,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现为国家级五A旅游景区。这座始建于宋代的千年水乡,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于世。古镇有15条水巷,49座古桥,并保存有包括退思园在内的一批明清建筑群。虽然已经是第N次来此,但依然再一次感受到了同里的水韵魅力!</p><p class="ql-block"> 水韵同里</p><p class="ql-block"> 碧波潋滟映雕甍,</p><p class="ql-block"> 石拱桥横古韵生。</p><p class="ql-block"> 橹破晨光摇碎玉,</p><p class="ql-block"> 柳垂春岸钓新晴。</p><p class="ql-block"> 茶香漫过三巡暖,</p><p class="ql-block"> 船影浮来一棹轻。</p><p class="ql-block"> 最是江南烟雨处,</p><p class="ql-block"> 吴歌软语总关情。</p> <p class="ql-block"> 同里的桥</p><p class="ql-block"> 同里河流多,所以桥也多,官方统计数字是49座,我们当然不会一一走过,但每走一段或在临河小巷转个湾,一座小桥就映入眼帘。</p><p class="ql-block"> 我们看到,青石拱桥弯作月牙,一脉清溪载着碎萍流过。当我们的脚步叩响斑驳的桥板时,潺潺水声仿佛从石缝间醒来。</p><p class="ql-block"> 与其他古镇不同的是,这里仍保留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而并非只有商业气息,两岸粉墙黛瓦的民居枕水而眠,炊烟与晨雾在瓦檐上缠绵,真真切切的小桥流水一一有人家!</p> <p class="ql-block"> 同里的游船</p><p class="ql-block"> 这几年,来同里的游客逐年增多,此时虽不是旅游旺季,但载客小船不少,成了同里一景。</p><p class="ql-block"> 我没有去乘船,却兴致盎然地驻足观看来往的小船,时有游人用手拨弄着水面,涟漪便一圈圈荡漾开来,似乎荡漾开的不是水面,而是古镇的千年时光。</p> <p class="ql-block"> 有幸看到载有鸬鹚的小船,那是水乡中以捕鱼为业渔民的工具。据说旅游旺季,渔民也赚点外快,与游客合个影,或应游客要求观看鸬鹚潜水捕鱼,仅此并推而广之,旅游也带动了一方经济。</p> <p class="ql-block"> 退思园的水景</p><p class="ql-block"> 退思园是同里最著名的园林景点,始建于清广绪年间,园中,住宅庭院花园水景布局精巧,可算得上是小型园林的典范。这个小篇原只为介绍‘水韵’,不想把此园放入,但因其水景的美妙绝伦,专此作一描述:</p><p class="ql-block"> 退思园中的小池里,粼粼水光映着飞檐黛瓦,一池碧水如墨玉般温润。绿树倒影被游鱼搅碎成流动的琉璃,数尾红鲤倏忽掠过水草和青苔斑驳的池底。临水亭台倒映中,可见云卷云舒经过雕花漏窗的二次剪裁。偶有飞鸟掠过,水面荡起一圈圈漪涟,整座园林的飞檐翘角便跟着轻轻摇晃起来。</p> <p class="ql-block"> 庭园墙上有一福字砖雕,专为夫人照上一张,沾点福气。下面一张,则是为水中清晰的倒影而摄。</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 同里古镇,其实已经到过七八次了,之所以再三再四的来此,第一个原因是这里的小桥流水‘有’人家,由此延续了古镇的生活和人文气息,不像有些名气很大的古镇,为了修建,把原住居民统统拆迁另择他处安居,留下的只有商气。第二个原因就是同里独有的三纵六横水网,本人尤爱这里的水韵,已有前面图文,这里不再赘述。</p><p class="ql-block"> 谢谢各位看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