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推开家门,走进心房——记一次七年级家访的暖心之旅 教育,始于课堂,延伸至家庭。一次真诚的家访,是连接学校与家庭的温暖桥梁,是读懂孩子世界的独特密码。近日,我和我们组的其他老师带着责任与期待,踏入了几位七年级孩子的家门,收获的不仅是信息,更是满满的感动与教育的启示。</p> <p class="ql-block">一、 家访:不止是“访”,更是“心”的抵达告别了教室的讲台,带着对孩子更深层次了解的渴望,我走进了他们的生活空间——家。七年级,一个告别童年稚气、拥抱青春萌芽的关键时期。学业压力的初显、自我意识的增强、同伴关系的复杂化……这一切都悄然发生。课堂上的专注或游离、作业中的认真或敷衍、交往时的开朗或沉默,背后都有着家庭环境刻下的深深烙印。家访,就是一次主动的“解码”过程。它让我们老师得以: 看见“立体”的学生: 在熟悉放松的环境中,孩子们往往展现出更真实、更丰富的一面。也许是分享心爱的收藏,也许是展示一项特别的才艺,也许是倾诉一个未曾言说的烦恼。 搭建“信任”的桥梁: 面对面的交流,真诚的沟通,远比电话或微信更能传递温度、消除隔阂。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孩子全方位的关注,让孩子体会到老师走进他生活的诚意。</p> <p class="ql-block">二、 家访故事:那些触动心弦的瞬间推开不同的门,走进不同的故事。每一次家访,都是一次独特的体验: 小唐同学(化名)的家:从“叛逆”到理解 小杨在课堂上偶尔会有些小情绪,作业也时有拖拉。走进他整洁的家,墙上贴满了篮球明星海报。在与父母深入交流中,了解到他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尤其希望爸爸能多关注他的篮球爱好,而非仅仅盯着分数。父母也坦言工作繁忙,有时沟通方式比较急躁。这次家访,我们坐在一起,孩子勇敢表达了心声,父母反思了沟通方式,我也更理解了小唐行为背后的情感需求。离开时,小唐的眼神里少了些对抗,多了份期待。后来,课堂上他专注了许多,课下也主动和我聊起了篮球赛。</p> <p class="ql-block">三、 感悟:教育的根,在家庭与学校的沃土中深植短短几次家访,带给我的思考是深远的: 每个孩子都是一本独特的书: 家访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不能“一刀切”。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找到开启他们心门的钥匙。 </p> <p class="ql-block">结语:步履不停,心灯长明一次家访的结束,是更深层次理解和持续关怀的开始。那些推开门后看到的笑脸、听到的故事、感受到的温度,都将沉淀为日后教育工作中更细致、更温暖的注脚。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家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程。我将继续带着爱与责任,叩响更多的家门,走进更多的心灵,与家长们携手并肩,共同点亮孩子们前行的灯塔,陪伴他们平稳度过青春期的激流险滩,驶向更广阔的未来。</p>